学术投稿

乳腺微小钙化的X线征象与诊断不典型乳腺癌的价值分析

范建科

关键词:乳腺钼靶摄影, 微小钙化, 乳腺癌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微小钙化形态征象及伴随征象,并与对应的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38例女性患者乳腺数字化摄影的X线影像资料分析,并且与其手术切除后的病理资料相对照.结果 乳腺微小钙化恶性率较高,手术或活检前X线检查发现微小钙化诊断乳腺癌准确率为87%.结论 单纯微小钙化、微钙化伴腺体结构紊乱,微钙化伴肿块是乳腺癌的主要征象,应高度怀疑乳腺癌的可能性.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以及80例同龄的健康者(对照组),对其做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er)、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分析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BUN、Ser、CysC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5%、25%、85%,CysC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UN、Ser;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UN、Ser、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胱抑素C(CysC)有利于早期诊断老年糖尿病肾功能的损伤,可作为糖尿病肾功能损伤敏感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洪银;刘海连;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463例为研究组,研究组再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1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1例),另设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为冠脉正常者(7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CAG检查结果将ACS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LISA法)测定血清中MIF,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在各分组中的浓度变化.结果 ①冠心病组MIF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ACS组高于SAP组(P<0.05).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ACS患者MIF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MIF及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二者均可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而血清MIF水平为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提供更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连连;李敬田;刘建立;李双宏;胡家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常见隐患与应对措施

    当前,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医院也越来越关注对病人的护理情况,加强对病人的护理有利于病人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疾病.对手术室护理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病人在手术室内动手术的过程也很有可能会存在一些隐患,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医院就必须要加强对手术室的护理,就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针对问题的存在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作者:古力米热·牙生;热孜万古力·铁木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目的 分析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有完整记录的780例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分为两组,携带药品、抢救器械到现场给予系统救治者510为院前组,到医院后才开始治疗者270例为院内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死亡人数,抢救成功率.结果 院内组270例患者中,死亡30例,抢救成功率仅88.9%;而院前组的510例患者由于得到了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及时救助,仅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7.8%.院前组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院内组,而抢救成功率高于院内组(P<0.01).结论 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能降低死亡数,提高抢救急救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廖翠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人工流产手术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80例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B组术前不用任何止痛方法.结果 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的出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在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镇痛效果较满意,全身反应低,且不增加手术出血量,操作方便,花费低廉,值得基层妇产科门诊推广.

    作者:董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和84.62%,均高于对照组的69.23%和61.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选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如何做好西药房管理

    加强西药房管理是促进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西药房涉及药品流通、资讯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具有较好的临床优势,做好西药房管理不仅对于落实医药管理制度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做好西药房管理对于医院健康运转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做好西药房管理的相关方法.

    作者:郭应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药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过中药与穴位贴敷联合进行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较低复发率,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夏玉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69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三联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69(74眼)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三联手术,针对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 手术结束后,视力恢复到0.4-0.6者58眼(78.3%),0.3-0.4者11眼(14.9%),0.1以下者5眼(6.8%);在眼压方面,69例(74眼)术后眼压恢复至0.96-3.16kPa,平均眼压为1.88kPa;在滤泡方面,74眼在出院时均有滤泡形成,其中54眼较明显,15眼较扁平,5眼不明显.结论 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三联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手术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景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CU患者压疮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探析

    目的 对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出现压疮的ICU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4例出现压疮的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ICU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压疮彻底消失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出现压疮的ICU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大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36例临床体会

    目的 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上颌窦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无残留病变及复发.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对径路留置适宜大小的窦口,避免窦口周围重要结构发生损伤.

    作者:历茂刚;任海燕;李丽;赵丽丹;张会利;杨家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肾病患者的健康饮食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肾病患者都能够通过维持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与肾病“和平相处”,为自己减轻肾病所带来的负担.本文从肾病患者养成饮食习惯是关键出发,列举了有益于肾病患者康复的饮食种类,旨在帮助肾病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作者:上官同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建议.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炎的患者44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对照组患者不进行髌骨置换,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髌骨功能评分及术后患者膝前痛的发病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全关节置换术中实施髌骨置换有助于降低患者膝前痛的发病率,同时,在术后建议患者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董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3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胃肠道间质瘤发生部位,胃21例,小肠14例,结直肠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且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6-40个月.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存活3年以上者6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对预后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COX分析发现,肝脏转移,扩大切除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多发以胃及小肠,主要表现为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郭金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产儿贫血的常见症状及输血治疗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理化因素的影响,早产儿越来越多,且早产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贫血较为普遍,如何防治早产儿贫血,成为儿科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早产儿贫血的常见症状,并讲述了相应的输血治疗方式.希望对相关人士能够有所帮助.

    作者:肖邦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应用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切皮前给予6% HES130/0.41000ml,50ml/min.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复方氯化钠.观察记录两组输血量、输液量、出血量的区别.结果 两组患者出血量和输液量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输血量及输血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腹部手术患者使用HES施行AHH能有效减少输血量,并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讨论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1196例患有乙肝的患者同时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比较常见的模式1,3,5阳性503,HBV-DNA阳性率95.8;1,4,5阳性469例,HBV-DNA阳性率23.8;1,5阳性103例,HBV-DNA阳性率35.8;1,3阳性103例,HBV-DNA阳性率3.8.结论 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病毒含量、病程发展情况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这样才能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虎晓文;李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芒硝大黄合用对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帮助

    目的 观察芒硝外敷加大黄、芒硝灌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大黄和芒硝灌肠、芒硝外敷,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82.4%.结论 大黄、芒硝灌肠加芒硝外敷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费用低廉.

    作者:严云泉;肖龙海;夏志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nI、Myo、CK-MB、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8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16例.检测血清中cTnI、Myo、CK-MB、hs-CRP的含量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AMI组cTnI、Myo、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Myo、CK-MB、hs-CRP的联合检测在AMI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新勇;郭改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治疗pilonⅢ型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治疗对pilon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治疗的58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恢复优良者25(83.33%)例,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恢复优良者16(57.14%)例,且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9,p =0.03).结论 对于pilonⅢ型骨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优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高向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