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霞
湿润烧伤膏为临床常用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药物主要成份由黄连、黄芩、黄柏等组成,可改善创面下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起到活血化淤止痛、预防和抗感染的作用,从而使新生肉芽及上皮组织迅速生长,促进溃疡面愈合.现随着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对一些临床常见病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孙爱妮;陈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的免疫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240例新生儿,对所有的新生儿按照0、1、6个月的顺序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新生儿进行血液采集,将新生儿的血液样本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0例来我院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儿童,年龄均在6-12岁之间,按1、2、7个月的顺序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然后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的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儿童的采集血样进行对比,观察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1%,对照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基础计划免疫,其免疫效果具有持续性,可以有效控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对于预防乙型肝炎有很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8例患者MRI表现为宫腔增大,肌层不均匀增厚,宫腔和肌层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影和等信号结节影,外肌层和盆腔内可见大量的血管流空信号.5例宫腔和肌层内见斑点状、条片状高信号出血灶.6例双侧附件出现实性或囊性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宫腔、肌层及附件病灶呈环形和结节状强化.结论 侵蚀性葡萄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作者:王宝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分析隔离措施在气管切开病人防止交叉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实施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护理中的隔离措施及应用效果.结果 50例气管切开病人在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6.00%.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表明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结论 隔离措施能有效预防气管切开病人的交叉感染,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芦亚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血清T3T4值对甲状腺毒症的诊断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5-10月间的正常人群20例、甲状腺毒症患者20例,两性甲状腺病变患者30例,均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检测,对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解,并且比较分析.结果 三组人员的FT4以及T3水平有一定的差异,甲状腺毒症患者的FT4以及FT3水平相对于健康人群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较低,P <0.05.三组人员的T4及T3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对甲状腺毒症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血清T3、T4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王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坏死所致.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病人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因此,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时,应争取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
作者:龚建红;徐环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临床上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4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持续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没有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临床上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宋立涛;王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患者为A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B组,测定对比两组人员的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较B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检验诊断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能够作为评估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指标.
作者:付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理化因素的影响,早产儿越来越多,且早产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贫血较为普遍,如何防治早产儿贫血,成为儿科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早产儿贫血的常见症状,并讲述了相应的输血治疗方式.希望对相关人士能够有所帮助.
作者:肖邦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应用金因肽与华素片联合干预方案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干预组(25例).对照组患者以华素片作为干预用药,干预组则以金因肽与华素片作为联合干预用药.对两组患者进行3d的治疗.观察3d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18/25).干预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X2=15.587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应用金因肽与华素片联合干预方案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见效速度快,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敬雅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围生期又被称为围产期,指的是孕产妇产前、产中、产后这一特定时期.整个围生期是孕产妇妊娠过程为关键的时期,尤其在妊娠后期,婴儿的分娩过程和产褥期容易诱发各种妇科疾病,所以在这一时期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来保证孕产妇的身心健康.本文试图从心理疏导护理入手,探析围生期孕产妇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作者:单晓清;贾青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总治疗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时采用纳洛酮药物,用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对缩短产程、降低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率及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提高优生优育质量及产科质量的效果,我院对2013年2月至10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30例应用气囊仿生助产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 使用了气囊仿生助产的观察组产程明显缩短,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率及剖宫产率均降低.结论 正确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可以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的痛苦、促进自然分娩、有效降低了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率及剖宫产率,提高优生优育质量及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湘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公立医院医疗拨款降低,医院融资渠道狭窄,医院运营成本较高,对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的需求迫切,但资金不足,因此从用融资租赁方式使用和购置医疗设备的方式应运而生.
作者:李艳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某地1502名居民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并对健康教育干预后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 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中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认识和预防知识的平均得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农村居民和中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在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不同人群对艾滋病防御的认知和预防知识,并能够明显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作者:杭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输液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它是以输液为载体,通过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具有起效迅速,给药剂量准确等特点,由于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如胶管变质),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过多、过快等原因,常可在输液过程中引起严重反应,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作者:刘旭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对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因素和不良心理反应分析,依据人员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让采血人员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陈彩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04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资料.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在治疗前后的检查值上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患者占76例,成功率为84.4%,住院期间患者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6.7% (6/90),心肌梗塞动脉残余的狭窄程度是(5.1±6.3)%.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孙瑞鹏;范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3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胃肠道间质瘤发生部位,胃21例,小肠14例,结直肠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且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6-40个月.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存活3年以上者6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对预后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COX分析发现,肝脏转移,扩大切除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多发以胃及小肠,主要表现为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郭金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X线检查对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7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胃镜病理确诊为糜烂性胃炎.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35例患者出现糜烂性病灶(占74.47%);12例出现小息肉样冲缺(占25.53%);糜烂性病灶更为常见(P<0.01).25例病灶位于胃窦,8例位于胃体,14例呈弥漫性分布;故而病灶多位于胃窦部(P<0.05或P<0.01).此外,44例为多发病灶,3例为单发病灶;多发病灶更为常见(P<0.01).结论 采用低张性双重造影法结合病理学检验及内窥镜诊断糜烂性胃炎具有操作简便,检出率高的优点.
作者:王龙江;麻然熙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