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基础计划免疫在预防乙型肝炎中的免疫效果

周艳红

关键词:新生儿, 基础计划免疫, 乙型肝炎
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的免疫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240例新生儿,对所有的新生儿按照0、1、6个月的顺序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新生儿进行血液采集,将新生儿的血液样本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0例来我院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儿童,年龄均在6-12岁之间,按1、2、7个月的顺序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然后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的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儿童的采集血样进行对比,观察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1%,对照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基础计划免疫,其免疫效果具有持续性,可以有效控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对于预防乙型肝炎有很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考

    本文主要探讨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改革思考和方案,并为进行食品药品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旨在提高监管工作效益,进行科学的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安全饮食和用药需求.现有的体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清晰等.以下就是通过对食品药品监管现存体制的缺陷,以及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思考.

    作者:魏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囊肿和肾囊肿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52例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加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患者的术前心理辅导、术中操作配合、术后病情观察,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成功率.结论 熟练掌握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治疗流程,正确实施硬化治疗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措施,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董菊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腺微小钙化的X线征象与诊断不典型乳腺癌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微小钙化形态征象及伴随征象,并与对应的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38例女性患者乳腺数字化摄影的X线影像资料分析,并且与其手术切除后的病理资料相对照.结果 乳腺微小钙化恶性率较高,手术或活检前X线检查发现微小钙化诊断乳腺癌准确率为87%.结论 单纯微小钙化、微钙化伴腺体结构紊乱,微钙化伴肿块是乳腺癌的主要征象,应高度怀疑乳腺癌的可能性.

    作者:范建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6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实验中,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8.57%,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实验组的疗程明显缩短.结论 定点旋转复位法与常规推拿法治疗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但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蒙勇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本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艾滋病毒(HIV)、丙肝病毒(HCV)、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输血前患者传染病的发生情况,避免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126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标志物检测,记录统计结果并作出分析.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96%(41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阳性率为0.048%(2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为0.22%(9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为1.55%(64例).结论 输血前进行标志物检测可为相关血源性感染的疾病提供依据,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能更好的控制医院感染,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庹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维超声检查对无脑儿的产前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对无脑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2013年10月来本院常规检查的孕妇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诊断无脑儿27例,均在本院分娩获确诊.结论 超声是诊断无脑儿及其合并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后随访模式与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产后随访模式与效果.方法 选自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内我院雨田社区的产妇,从其中先后共选取1800例产妇进行产后随访,先是从产妇准备出院时对产妇与家属进行沟通,讲解产后随访的情况内容,争取到产妇与家属的同意后开始产后随访工作,随访采取入户访视,与产妇交谈、身体检查、健康知识教育等方面内容,然后将这1800例产妇进行随访前后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查统计,通过随访前产妇对育儿知识、自身保护能力意识、身体各方面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和随访后,产妇对这些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产后随访模式产生的有益效果.结果 随访前,1800例产妇只有180例,占该总人数10%的产妇对产后护理方面的知识算是比较了解,有760例产妇,占该总人数的42.22%的产妇对产后护理知识有一定范围的认知,860例,对产后护理几乎没什么医学概念,通过随访后统计,1800例产妇,占总人数93.33%的产妇都基本了解产后护理知识,只有6.67%的产妇还未全部了解.结论 产后随访模式对产妇进行全方面了解,讲解产后护理知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丽梅;黄秋丹;陈彬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并辅局部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随机分为50例采用单纯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150mg/次2/日,甲硝唑片400mg/次2/日的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抗生素的同时,联合妇科千金片6片/次3次/日并于每晚睡前局部热敷下腹部半小时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此综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简单,经济,方便,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董方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患者HBV、HCV、TP和HIV感染率分析

    目的 分析2011——2013我院住院手术患者HBV、HCV、TP和HIV感染率,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68358例手术患者血清HBsAg、HCV-Ab、rP-Ab和HIV-Ab,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高,2011年为9.39%,2012年为9.85%,2013年为11.2%;TP-Ab阳性率2011年为2.86%,2012年为3.29%,2013年为4.05%;HCV-Ab阳性率2011年为2.39%,2012年为3.18%,2013年为3.62%;HIV-Ab阳性率2011年为0.36%,2012年为0.53%,2013年0.74%.结论 近年来.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这四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

    作者:梁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边际投入与产出

    目的 研究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边际投入与产出关系.方法 把项目投入及当地配套资金作为在常规结核病防治工作外的边际投入,把涂(菌)阳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及发现人数干预前后的变化作为边际产出指标.结果 在世行项目里,每年每县每1万元的边际投入能多发现54.52%与136名阳结核病人;在卫生部项目里,每年每县每1万元的边际投入,能多发现14.20%与54名阳结核病人.结论 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边际投入决定着边际产出率,故应增加边际投入.

    作者:王正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生殖道出血量超过500ml,常发生于第三产程和产后2h内,称为早期产后出血.分娩后24h后至产后42d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delayed postpartum hemorrhage),常发生于产后1-2周内.据目前全国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因产后出血而死亡者占31.2%,高居第一位.

    作者:王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DCA循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总结了我院PIVAS的质量管理经验.通过采取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质量管理,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有效减少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和隐患.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是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位结扎并点式微创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高位结扎并点式微创刺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住院的36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并点式微创剥脱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CEAP分类诊断,定位标记病变曲张浅静脉及贯通静脉走行,在静脉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行高位结扎剥脱术,局部做1-3mm小切口,用静脉钩取出局部曲张血管或结扎功能不全的贯通静脉.结果 21例C2者、10例C3者切口均愈合,浮肿、皮肤瘀斑在术后1月全部消退;5例C4者术后1-3个月皮肤色素沉着消退;1例C4者术后3月浮肿未完全消退.3例术后局部皮肤麻木,于1-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术前彩色多普勒标记定位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并点式微创剥脱术治疗效果良好,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术后皮肤美观等优点.

    作者:莫克旗;杨卫斌;陈延山;邵平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颈外伤的救治

    目的 总结120急救颈外伤临床救治的经验教训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0年——2005年诊治的颈外伤患者28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例开放性损伤,8例闭合性损伤.手术清创、缝合19例,其中气管切开6例,颈外静脉结扎3例,挫伤6例,甲状腺缝扎8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存活,4例轻度声哑,2例喉狭窄.其余均恢复正常呼吸、语言、进食功能,痊愈出院.结论 对颈外伤的患者应把抢救生命放在首位,尽可能恢复喉室功能和防止并发症,正确处理呼吸困难,出血及休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8例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36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1.11%,高于对照组的27.7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克海;马存梅;徐振刚;孙以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放射性皮炎疗效观察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性皮炎是由各种类型射线包括α、β、γ和X线、粒子、电子、中子、质子等引起的皮肤和黏膜炎症性损伤性皮肤病.急性放射性皮炎是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大也可发病.我院肿瘤科应用康复新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Ⅱ-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4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静;赵红丹;焦园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专人护理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

    认知功能障碍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和治疗带来诸多不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使患者融入社会受到严重影响.认知功能训练对患者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我科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者实施了专人护理,效果较显著.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脑卒中认知功能中障碍者68人,将他们按简易智力检查评估后均衡,分为观察组41人,对照组27人.

    作者:方艳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输血安全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是紧急情况下不可替代的救治手段.临床输血可以补充患者血容量,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保证机体各组织器官血液供应,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救治患者生命.但部分受血者会出现输血反应,不当输血还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经输血传播.输血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过程复杂,所有环节中都可能隐含着人为因素的错误,从而影响输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规范输血操作,科学合理用血,加强监督管理措施[1],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防止输血事故的发生.

    作者:杨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梗塞中医证型与血脂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236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及Hcy,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中医证型分布是以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阴虚阳亢三型为主,脑梗塞组患者TG、Tch、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患者TG、Tch水平显著高于阴虚阳亢证组,痰瘀互结证Hcy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及阴虚阳亢证.

    作者:窦晨辉;王松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冠,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14天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黄花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郝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