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臂外侧游离皮瓣治疗手足中小面积皮肤缺损

李连军;高树林;庞国强;姜文君;曹艳

关键词:上臂外侧游离皮瓣, 治疗, 手足, 皮肤缺损
摘要:笔者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手足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16例,采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8-50岁.初始受伤原因:挤压伤11例,热压伤3例,电击伤2例,5例手背部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4例足背部皮肤缺损,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2例手掌皮肤缺损,2例手背植皮瘢痕挛缩,缺损面积大12cm*6cm,小5cm*3cm.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总结26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认为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的健康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的应用

    目的 研究妇产科术后出现腹胀的主要因素,以及分析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68例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34例对比组给予一般护理,而34例研究组于对比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中医干预护理后,研究组全部健康出院且无不良反应,而对比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的患者,以及1例精神萎靡的患者.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腹胀情况,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爱菊;刘海连;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胃底贲门癌的钡餐造影与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7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螺旋CT诊断,比较两组不同胃底贲门癌影像学表现检出率.结果 造影组软组织肿块、黏膜病变、恶性龛影检出率高于CT组(P<0.05);CT组胃壁增厚、食管下段狭窄、肝脏或淋巴转移检出率高于造影组(P<0.05).结论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CT诊断胃底贲门癌各有优势,临床可结合两者检查以提高胃底贲门癌诊断正确率.

    作者:孙宗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6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35%,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疾病具有显著效果,且具有恢复快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其进行护理后获得的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高血压病患者296例,对其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对比对患者完成护理后与护理前患者的依从性、患者高血压病的有关症状以及相关知识改善的程度.结果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P<0.01).不论在患者的收缩压方面或者在患者的舒张压方面,终的维持程度都非常高;患者针对高血压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 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对其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效确保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

    作者:孙月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患者80例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体会及护理干预措施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并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艳丽;吴万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B型钠尿肽与急性心肌缺血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与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256例,根据选择性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支数的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组,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闭塞组,比较各组间BNP的水平.结果 三支病变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BNP水平又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闭塞组BN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BNP水平又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患者血BNP水平随着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BNP浓度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孙立平;赵晓峰;贾永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人性肺炎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并观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时采取护理干预之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本院于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5例患有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按入院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两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吞咽康复以及并发吸入性肺炎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且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也较低(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水平和能力,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52例输液发热反应救治体会

    输液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它是以输液为载体,通过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具有起效迅速,给药剂量准确等特点,由于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如胶管变质),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过多、过快等原因,常可在输液过程中引起严重反应,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作者:刘旭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盆腔炎抗生素治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盆腔炎抗生素治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9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 盆腔炎抗生素治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冷志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CU患者压疮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探析

    目的 对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出现压疮的ICU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4例出现压疮的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ICU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压疮彻底消失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出现压疮的ICU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大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二次造影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调查研究二次造影技术在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30例,根据其二次检测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二次造影组)15例,对照组(头部CT、MRI组)15例.而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检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二次造影组患者的假阴性、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部CT、MRI组患者的相应几率,差异显著,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 二次造影技术对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相信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RI增强检查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我院近年来开展MRI增强检查工作中的护理方法和心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100例需要进行MRI增强检查患者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结果 100例MRI增强检查的病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中指导、病人积极配合和检查后病人的护理,使患者都能顺利通过增强检查.无恐怖、紧张的心理产生,使患者情绪稳定.结论 对MRI增强病人通过采取合适的语言沟通,非语言的心理暗示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都能够帮助病人消除恐惧心理,顺利通过检查;消除病人在MRI增强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

    作者:陈红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4例,孕中期确诊的47例产妇为观察组,孕34周以后确诊的47例产妇为对照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后观察母婴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围生期羊水过多、妊高征、酮症酸中毒和产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应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临床治疗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的健康.

    作者:焦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多次手术肛瘘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了多次肛瘘手术患者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干预措施对病人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通过使用心理问卷调查以及进行临床观察的方法来评估,将多次肛瘘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临床治疗以及心理干预,而对照组则仅给予普通的临床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计分评估.结论 实验组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心理干预的评估效果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即P <0.05).

    作者:彭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红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45例疗效观察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于青少年,病因复杂.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是引起痤疮炎症反应发生及加重的重要因素.因痤疮丙酸杆菌的代谢活动,造成非酯化脂肪酸释放是产生痤疮丘疹和脓疱的主要原因[1].目前,治疗痤疮主要采用局部或系统性使用抗生素及维A酸类药物,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各种不良反应的产生,常导致治疗时间长,副作用大,疗效不佳[2].

    作者:卜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463例为研究组,研究组再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1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1例),另设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为冠脉正常者(7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CAG检查结果将ACS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LISA法)测定血清中MIF,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在各分组中的浓度变化.结果 ①冠心病组MIF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ACS组高于SAP组(P<0.05).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ACS患者MIF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MIF及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二者均可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而血清MIF水平为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提供更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连连;李敬田;刘建立;李双宏;胡家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趋体现出来.护士只有掌握每位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心理护理,满足产妇的心理需要,稳定其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使产妇达到佳生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术后及围手术期健康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孟凡艳;孙洪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制定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进行有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是推广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经验的过程,是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使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和结果科学、准确和具有可比性,对于提高社会和政府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信任度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实验室市场化带来的竞争,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已不完全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特有技术,正在受到来自其他实验室的挑战.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质量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粘接剂与复合树脂的配伍性对微渗漏影响的探讨

    牙齿充填后产生的边缘微渗漏被认为是修复体边缘着色、术后敏感和产生继发龋的主要原因[1].微渗漏的形成主要是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力和粘接剂的粘接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力大于粘接剂的粘接力时,粘接剂与牙齿之间脱粘接产生微缝隙,导致微渗漏的发生.由于填料含量、填料形态、基质类型等不同,不同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力不同.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也各异.因此,复合树脂与粘接剂之间是否会存在配伍禁忌,是复合树脂还是粘接剂对微渗漏的产生影响更大,还未有文献报道.本实验采用三种粘接系统中的粘接剂与复合树脂两两交叉配伍,比较不同配伍组间微渗漏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李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