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英;杨婧
目的 对血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放置方式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抽取血标本62份,分别注入3支干净试管中,1管血放置室温下(20℃),另1管血放置4℃冰箱内存放,第3管采血后即刻离心取血清放置于4℃冰箱内.分别在2h、12h、24h后对3种存放方式下的血液标本的生化指标展开检测,将各时段测定值与即刻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即刻测定值比较,在不同放置方式及放置时间下,标本的部分生化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及放置方式的不同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为保证生化指标的准确性,应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对于不稳定的检测项目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测定.
作者:邵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明确智齿冠周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患者180例,根据智齿冠周炎疾病的轻重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治疗、脓肿切开排脓及外科手术拔除病源牙.结果 根据智齿冠周炎具体炎症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100%.结论 智齿冠周炎患者应及早、及时就诊,以防炎症扩散及瘘管形成.
作者:苏文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公立医院医疗拨款降低,医院融资渠道狭窄,医院运营成本较高,对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的需求迫切,但资金不足,因此从用融资租赁方式使用和购置医疗设备的方式应运而生.
作者:李艳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原发型小肝癌,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入肝癌瘤体内对其射频消融.结果 本组有90%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70%的AFP值下降;术后1M80%的肿瘤体积缩小60%-65%,术后2M瘤体缩小65%-7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学敏;姜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物理降温在婴幼儿发热中的护理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婴幼儿发热的患儿4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药物治疗并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物理降温,比较两组患者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采取药物治疗及物理降温后患者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婴幼儿发热护理中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再次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秀斌;吴夕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54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患者病症、左心室造影、心电图、冠状动脉等方面的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都因受到心理打击而产生应激现象,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胸闷.患者通过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患者的心肌酶有轻微上升,病理性Q波出现情况较少,冠状动脉没有产生病变,左室射血与左心室造影分数变低.结论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心肌病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要重视两者的区别,通过核素心肌显像能够对病变区中的存活心肌进行辨别,有利于提高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率.
作者:金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治愈,有22例患者有效,有4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2%.而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治愈,有21例患者有效,有16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要好,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塞既安全又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幼女小阴唇粘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小阴唇粘连幼女的临床资料,通过钝性或锐性分离法治疗,术后创面涂以软膏(红霉素软膏+补佳乐片)及碘伏冲洗外阴.治愈率100%.结果 幼女外阴阴道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致小阴唇粘连,钝锐性分离法是治疗有效的可靠的方法.结论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治疗、细心、有效的护理,本组40例转院,1例家属放弃外,均痊愈出院.结论 细心、有效的护理对重症肺炎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减轻患儿病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冯薇;张瑞;贾梅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继发偏瘫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收治8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实验组43例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抑郁评分量表得分差异.结果 实验组43例患者在全方位护理干预下,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且卒中后焦虑、抑郁等心境障碍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关键在于全方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
作者:王淑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某地1502名居民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并对健康教育干预后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 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中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认识和预防知识的平均得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农村居民和中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在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不同人群对艾滋病防御的认知和预防知识,并能够明显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作者:杭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骨与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骨与关节损伤病人行64排螺旋CT扫描,进行二维及三维重建,分析损伤情况.结果 80例病人中5例X线未发现骨折,经多层螺CT检查确诊有骨折.5例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修正骨折分型.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成像能更细致、全面、形象地显示病变部位.
作者:尹继权;赵添雄;莫子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是紧急情况下不可替代的救治手段.临床输血可以补充患者血容量,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保证机体各组织器官血液供应,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救治患者生命.但部分受血者会出现输血反应,不当输血还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经输血传播.输血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过程复杂,所有环节中都可能隐含着人为因素的错误,从而影响输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规范输血操作,科学合理用血,加强监督管理措施[1],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防止输血事故的发生.
作者:杨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它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本病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在临床行为学上具有类似于恶性肿瘤的种植、侵犯及远处转移能力[1].育龄期是内异症的高发年龄,与内异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的特点相符合.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种植于腹壁皮下脂肪层、腹直肌前筋膜甚至侵及肌肉组织,多来源于剖宫产术后,也见于孕中期剖宫取胎者.近年来因为各种社会因素的参与,剖宫产率明显上升,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也随之上升,妇产科医生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应高度重视.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8例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学英;关素华;吴国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布林佐胺应用于青光眼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4例58只高眼压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及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34只眼,观察组采用1%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眼压平均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现心率抑制,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3460,P<0.01).两组血压均正常,均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出现.结论 布林佐胺有显著的降眼压作用,并且无心率抑制作用,适合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广学;赵忠霞;徐兴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2年全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数(DDDs)、用药合理指数(DUI)作为评价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结果 我院麻醉药品有6种药品、4种剂型,频次依次为:硫酸吗啡缓释片34.87%,盐酸哌替啶注射液23.34%,磷酸可待因片17.50%,盐酸吗啡片12.21%,盐酸吗啡注射液10.04%,盐酸羟考酮控释片2.04%.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吗啡片、盐酸吗啡注射液以及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DUI值均<1,硫酸吗啡缓释片的DUI值为1.08.结论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吴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的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的患者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应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在术后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约为6-16个月,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以及下肢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缓解,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脱出伴腰椎失稳症的患者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均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两者间疗效差异不明显.
作者: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04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资料.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在治疗前后的检查值上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患者占76例,成功率为84.4%,住院期间患者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6.7% (6/90),心肌梗塞动脉残余的狭窄程度是(5.1±6.3)%.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孙瑞鹏;范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护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现就我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护理体会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住院患者30例,本组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60-82岁;病程10-25年,足背动脉搏动减退12例,18例有下肢麻、凉、痛症状.
作者:王丹;于明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10年落实卫生部全国范围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11年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以及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实施,我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这些“活动”精神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突出中医特色,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展示了中医护士的精神面貌,突出了中医药护理的特殊疗效.
作者:赵秀萍;闫秋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