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兴
目的 对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作出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就诊我院内科并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糖尿病伴随有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100例,平均年龄为60.5±1.5岁,采用护理质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100例,平均年龄为58.5±3.5岁,对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症状、血气分析、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全部以患者的主观感受为依据,对患者对护理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询问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统计护患关系、出现的护患纠纷等情况,收集详细的临床研究资料,对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做出比较.结果 实施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所出现的护患纠纷次数明显低于不实施质量控制的对照组,护患纠纷率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护患关系良好,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的核心目标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丽波;李玉红;孙璞;岳炳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评估和干预的预见性护理思维方法,探讨门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安全隐患的因素.结果 安全意识淡薄、不了解病情、巡视不到位及患者缺乏医学知识、遵医行为差、出现应答错误等为安全隐患的因素.结论 针对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输液安全性,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屏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体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强化降脂、降纤及静脉扩管等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疗程10-20天.观察患者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定量表(ADZ)、NISS卒中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头针结合体针对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症状明显,疗效肯定,且疗程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作者:赵宏伟;吴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干预措施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89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均给予孕期干预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非糖尿病妊娠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围产儿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妊高征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在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感染、早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比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应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血糖控制,以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程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结合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发的原因及体会,并提出改进手术的方法.结果 8例疝复发均再次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复发原因为医源性及患者因素两方面.医源性原因为:补片过小、移位1例,网片精索孔过大3例,耻骨缘无网片覆盖4例,病人因素:复发8例病人分别存在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便秘、术后咳嗽等情况.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疝复发原因分为医源性和患者两方面因素,充分的治疗是能预防其复发的.
作者:马国杰;宋双庆;邹慧民;孔中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采用PICC技术治疗肿瘤的患者60例.结果 在PICC技术治疗肿瘤过程中,经正确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治疗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提前拔管现象,未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 PICC技术治疗肿瘤期间,经正确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意义.
作者:王敏;贾月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给予癌症晚期出现疼痛的患者相应的疼痛评估以及护理,探讨护理方法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癌症晚期出现疼痛的患者31例进行观察,首先对其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然后采取药物止痛的护理方法,并对癌痛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改善其生存质量.结果 癌症患者经过护理,除了1例疼痛强烈而死亡,其余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生命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结论 临床上,给予癌症晚期出现疼痛的患者护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止痛干预,辅助一定的心理护理和支持,能够有效减轻癌症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生活水平.
作者:朱楚云;朱楚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将膀胱乳头状肿瘤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方法 选择50位被诊断为膀胱乳头状肿瘤的病人的肿瘤的病理组织切片,由我院三位资深病理科医生分别独立阅片,做出诊断结果后,再通过讨论统一所有病例病理切片的诊断结果.结果 内翻性乳头状瘤有3例,乳头状瘤有2例,低恶性的潜能的乳头状肿瘤有13例,乳头状癌Ⅰ级有15例,乳头状癌Ⅱ级有9例,乳头状癌Ⅲ级有8例.和原来的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是72%.乳头状癌Ⅰ级和低恶性的潜能的乳头状肿瘤是诊断分析出现的主要分歧.结论 观察膀胱乳头状肿瘤的关键是其结构组织以及细胞的异型性,但各个病理医生的经验不同所下的诊断也不同,所以对于经验尚浅的病理医生来说尤须进行回顾性的总结才能下正确的病理诊断.
作者:宋聚星;李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科十余年共手术切除甲状腺结节150例,现将手术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42例,女108例,男女比例21:54,年龄30-65岁,单侧:62例,双侧88例,部分病例无症状,于无意中发现,多数病例因颈部胀痛或颈部变粗来院,B超检查证实为实性肿块或囊性肿块.
作者:于显光;张永利;赵东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78例妊娠呕吐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妊娠剧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呕吐症状,提高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侯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针对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手术后的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时采取的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冠心病术后的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病情变化,做出相应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明显的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稳的度过了手术期.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并发症的护理,病情观察以及常见的护理问题的认识,能够有效的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右半结肠癌采用内侧入路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3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内侧人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观察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肠道排气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对复发及转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61.7±19.6)min,平均淋巴结扫清数目(16.8±3.7)个,术中平均出血量(75±22)ml,平均排气时间(65.3±17.6)min,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5±1.5)d.所有患者均得到6-36个月的随访,无1例死亡病例与复发转移.结论 右半结肠癌采用内侧入路切除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近期疗效好的优点,是右半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世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荆肤止痒颗粒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风热证丘疹性荨麻疹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既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给予荆肤止痒颗粒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荆肤止痒颗粒治疗小儿风热证丘疹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且不会对患儿造成毒副作用.
作者:李柏;赵文青;黄瑞红;冯海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延缓疾病发展,总结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的护理经验,推广其护理方法,以促进COPD病人尽快康复.方法 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合理氧疗,用药指导,有效地排痰,积极预防并发症,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结果 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结论 COPD病人的康复与护理干预密切相关.
作者:张文利;杨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部疾病合并肝硬化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腹部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部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有无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Child分级、有无腹水以及术中失血量和输血均有关(P<0.0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疾病是否为肿瘤无关(P>0.05).结论 肝硬化腹部手术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风险较高,术前积极控制腹水,减少术中出血,维持电解质平衡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刘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脑炎(MP)的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MP感染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 21例患儿中5例出现抽搐、昏迷、尿储留,其中1例死亡,2例病程较长,经治疗后出院,14例病情较轻,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MP脑炎多发于学龄儿童,如果临床上用病毒或细菌感染不能解释一些症状、体征,并合并多系统改变时,应想到支原体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做血清MP IgM及脑脊液中MP IgM检查.同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春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肝脏是容易患病的器官,其中肝癌就是一种可怕的肝病,肝门部胆管癌就是肝癌中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肝脏肝管之间出现了很多的肿瘤物质,引起的一种疾病,肝门部胆管癌在临床上未几见,了解的人不是很多,因此加强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熟习还是很重要的.肝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随着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手术切除率也逐渐提高,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改善.下面就肝门胆管癌进行分析.
作者:李光宁;胡玉涛;王明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定+美洛西林钠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面色潮红4例,停止用药后,症状完全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症状.结论 对新生儿败血症给予多巴胺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患儿体征逐渐恢复正常,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任新燕;邢德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甘精胰岛素(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与预混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组(A组30例)和预混30R组(B组30例),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胰岛B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PGH)、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升高(p<0.01).A组降血糖达标更迅速,A组较B组发生低血糖率更低.结论 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作者:辛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乳腺增生是较为常见的女性疾病,是一种女性乳腺组织发生良性增生性的疾病(HMG).当前,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乳腺增生的病发率越来越高,而且患病女性的年龄也在不断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为弄清乳腺增生与各种可能引发病情的因素之间的联系,本文站在精神因素的角度上,对其与乳腺增生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部分防治措施.
作者:黄永英;黄永坚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