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访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作用

王小红;唐海英

关键词:产后访视, 新生儿, 黄疸, 治疗
摘要:目的 通过产后家庭访视,及早筛选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并使其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产妇出院后一周内、产后28天内对在我院分娩的所有产妇电话追访询问、筛选,对有问题的产妇及新生儿,对黄疸较轻的给予口服退黄疸的中药,对黄疸比较重的,目测黄疸指数≥12mg/dl的,回医院小儿科检查治疗.结论 通过产后及时家庭访视,及时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他疾病,使其及时得到治疗,减少了黄疸给小儿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冲击联合无环鸟嘌呤核苷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激素冲击联合无环鸟嘌呤核苷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组66名面神经炎患者应用无环鸟嘌呤核苷制剂代表药物阿昔洛韦进行治疗,同时辅以激素冲击疗法和常规对症治疗.参照组患者除不应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以外其余治疗方案与临床组相同,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临床组其FNFI≥0.9例数及比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比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激素冲击联合无环鸟嘌呤核苷治疗面神经炎其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相比于单纯应用激素冲击疗法而言,可显著缩短疗程.

    作者:付本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现行药品检验报告书结论进行优化的几点建议

    目的 如何使得药物检测报告成为检测药品质量的凭证和方法.方法 药品检测报告要有成分的详细信息,并且要给出详细具体的检验报告的结论.结果与结论 根据药物的相关法规和规范以及实验室的药品检验技术标准对相应的药物进行技术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给出一份详细的检测报告,将药品的详细信息清楚地反映出来,报告要求科学,规范,严谨,从而确保药品检验报告的有效性.

    作者:徐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营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有效的营养护理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自身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上产生的相应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2月接收的在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行有效的营养护理.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评分.结果 经过对实验组50例患者进行半年的营养护理后,观察到实验组较进行常规护理的50例对照组患者在营养不良炎症的评分上明显降低了,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的50例患者的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也明显的得到了升高,且P <0.05,具有显著差异.而在生活质量方面,如一般的健康状况、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等,实验组的患者都较对照组的患者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压透析的患者加强对其的营养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汪学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有效参与一例肺栓塞病人的治疗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对一例肺栓塞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保障肺栓塞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与随访,制订相应的药学监护措施,针对性提出用药建议.结果 通过药学监护,明显提高了肺栓塞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尽量避免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有效.

    作者:岳东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诊断乳腺癌2例

    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OPTIMUS)是集超声和光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乳腺检测设备.我科先后运用其成功诊断乳腺癌2例,现将其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一:女,49岁,因左乳外下侧反复隐痛半年余,发现左乳肿块20天入院.查体:左乳外侧扪及1.5×1cm质硬肿块,边界欠清,活动可,微压痛,余无异常.彩超示:左乳外侧可探及范围约1.5×1cm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CDFI:左乳低回声区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考虑左乳低回声区性质待定:炎性?建议治疗后复查.OPTIMUS检查示:综合诊断指数:0.3943(异常);BI-RADS:等级4B,中度疑似异常,建议活检.活检示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普通石蜡切片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病例二:女,48岁,因发现右乳肿块并进行性增大2月余入院.

    作者:陈亚平;王建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内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内压监测方法在ICU中的应用.方法 对近年来国际上对腹内压监测方法的发展进行阐述和总结.结果 腹内压的监测方法仍处探索阶段,其发展目标是寻求更安全、更准确、更实用.结论 腹内压监测对ICU患者意义重大,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掌握指征及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作者:曾凡;程燕子;向阳;赵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根因分析法(RCA)在院内发生跌倒及坠床事件中的应用

    根因分析法(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方法,早应用在美国航空安全,随后广泛推广于各行业.根因分析的目的是寻找系统过错与责任,制定预防措施和可行执行的计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我院对近三年来院内发生跌倒及坠床事件中,利用根因分析法进行寻找原因,找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导如下:1跌倒的定义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2].不包括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所致称为跌倒.

    作者:许秀定;林洁清;陈海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口服联合2%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2%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2%酮康唑洗剂外用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2%酮康唑洗剂外用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口服联合2%酮康唑洗剂外用对头皮溢脂性皮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肝素钠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分析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肝素钠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分析当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50例患者,并取6ml静脉血液标本分别由普通干燥管与肝素钠抗凝管进行均分保存,在相同环境以及条件下进行31项生化检验项目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比较,GGT,LDH,α-HBD,TP,Glu,Na+,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生化检验分析当中,大多数常规项目都可采用肝素钠抗凝血浆替代血清作为检验的标本,部分存在差异的检验项目应在检验报告中加以标示,以便参考.

    作者:史瑞华;刘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奥瑞姆自理理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时期的不同护理需要、自护能力进行评估,选择相应的护理系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护理.结果 提高了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促进了护患关系.结论 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指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无论是对提高经济效还是社会效益都有一定意义.

    作者:林榕芳;邓小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阿昔洛韦治疗水痘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口服阿昔洛韦并局部外敷阿昔洛韦软膏;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局部涂抹龙胆紫.观察并比较2组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皮疹结痴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皮疹结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昔洛韦治疗水痘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赵海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儿,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均给予芬太尼、咪达唑仑、司可林以及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在患儿使用药物见效之后分别进行气管插管与喉罩的置入,然后将植入前后及手术结束后拔出气管插管和喉罩的HR、MAP和Sp02数值进行详细记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在手术进行之前的诱导麻醉中,HR、MAP和Sp02数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置入气管插管和喉罩后与手术结束拔出时,喉罩组患儿的HR、MAP和Sp02数值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患儿(P<0.05).结论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很适用,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邓一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社区高血压患者200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里方面进行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的控制血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及稳定血压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杜文松;侯大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临床路径在团体人群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在团体人群健康体检中采用临床路径的效果,从而规范团体人群进行健康体检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团体体检1268名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638人,对照组630人,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的管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体检速度更快,质量更好,满意程度更高.结论 对进行健康体检的团体人群采用临床路径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体检的工作效率和满意程度.

    作者:廉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30例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共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共73例,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对于多发伤和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等待其生命体征平稳以后,进行手术的治疗,并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经6个月至36个月的随访,在经过治疗以后存活的患者共29例,死亡的患者共1例,胸部损伤诊断延误的患者共两例.同时该项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颈段和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胸段脊柱的骨折更加容易合并有胸部损伤,且ISS的评分为高,本研究共有11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结论 对于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其创伤大多数比较重,在治疗过程中要先以抢救生命为首要步骤,应当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检查来减小漏诊情况.

    作者:温松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本文主要是对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本院出生的患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的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86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主要是以体重正常的并是足月生的婴儿为主,这些新生儿在出生时,大多数都出现了围生期窒息的现象,不仅如此,大多数的新生儿还患有多种围生期的高危因素.这些围生期高危因素的临床表现为激惹、抽搐、兴奋等神经系统症状.经过医务人员的悉心治疗和护理后,大部分婴儿病情已经好转,有些已经完全康复出院了.结论 医生在接生新生儿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有窒息、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情况,尤其是可能出现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医生在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的判断的基础上,还要对有可能患病的新生儿做头颅CT,后再依据CT的显示结果来做出诊断.

    作者:吴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物理疗法联合长春西订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分析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小脑和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供血,当椎-基底动脉出现硬化,血管狭窄痉挛或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或由于风寒湿侵入及长期颈椎姿势不当,导致椎动脉受压,使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临床上主要以改善血液循环及理疗康复为主.本院采用磁振热加颈牵引并空气压力循环,联合长春西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内科患者昏迷原因及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导致急诊内科患者发生昏迷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川诊治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8月——201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8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诊治对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的主要原因,占到了全部患者的27.70%(41例),其次为有机磷中毒以及急性酒精中毒因素,分别占到了全部患者的20.27%(30例)和14.86%(22例).结论 对于发生昏迷的急诊内科患者应当在其入院后全面了解病史并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够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作者:周春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结了本院45例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表现及对他们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老年患者的心理表现主要包括焦虑和恐惧、抑郁、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自尊心强、疑病等.认为应为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给予理解与体贴,对老人全面照顾,建立信任感,以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并努力满足老年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有关知识的需要.

    作者:李美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原因分析

    了解本院心内科112例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的病情,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如跌倒、违背医嘱中断治疗、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外出检查时发生意外、药物不良反应等,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何菊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