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体外透皮扩散试验方法的建立报告

丁爱英;崔业波;赵晶;马晓静

关键词:透皮, 扩散, 试验方法
摘要:以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剂为例,探索并建立乳膏剂型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方法,从而提高新品种研发力量.采用立式接受池装置(RYJ-6B型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以0.9%生理盐水模拟身体内环境,可以猪皮代替人体皮肤,180转/min模拟人体液运动状态.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60例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把160例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根据临床路径给予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差异明显(P均<0.05),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可把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房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策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44例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5%;在并发症方面,干预组感染2例,没有压疮发生,对照组感染6例,压疮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和压疮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精心护理对断指再植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断肢再植手术的31例(54指)进行术后精心护理,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本组31例(54指)均行断指再植手术,终成活率90.74%;经过4-24个月的随访,显示成活手指中除5指出现部分功能障碍外,其他47指各功能恢复情况较为满意.结论 断肢再植术后采取精心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成活率,促进断指各项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颖;温瑞红;王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胆总管占位56例诊治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胆总管占位的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2年3年内来我院的56例患有胆总管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中,有28例发现患有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进行治疗.15例发现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全切除进行手术治疗,13例患者发现患有肿瘤,依据肿瘤大小行相关切除手术.结论 胆总管占位性病变的类别有很多,需要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根据病症进行治疗,切勿判断错误.

    作者:闫长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产孕妇D-二聚体和凝血三项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孕妇D-二聚体与凝血三项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间80例临床孕妇为观察组和同期80例健康非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D-D含量、PT和APTT以及FIB含量分别为(388.5±214.5)、(10.2±0.6)、(26.6±2.5)、(3.3±0.5),对照组D-D含量、PT和APTT以及FIB含量分别为(144.6±44.8)、(12.6±0.7)、(32.4±2.7)、(2.6±0.3).观察组PT和APTT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FIB和D-D含量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临产孕妇的经常呈现高凝状态,应加强临产产妇的凝血指标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的处理,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

    作者:冯海杰;崔殿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早产儿中选取4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1例,行发展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和进奶量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

    作者:何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本文主要是对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本院出生的患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的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86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主要是以体重正常的并是足月生的婴儿为主,这些新生儿在出生时,大多数都出现了围生期窒息的现象,不仅如此,大多数的新生儿还患有多种围生期的高危因素.这些围生期高危因素的临床表现为激惹、抽搐、兴奋等神经系统症状.经过医务人员的悉心治疗和护理后,大部分婴儿病情已经好转,有些已经完全康复出院了.结论 医生在接生新生儿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有窒息、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情况,尤其是可能出现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医生在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的判断的基础上,还要对有可能患病的新生儿做头颅CT,后再依据CT的显示结果来做出诊断.

    作者:吴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探析

    目的 对乳腺漫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19例ILC确诊病例的切除物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20-30岁2例,31-50岁9人,50岁以上8人.光镜检查显示,癌细胞体积较小,呈核圆或者卵圆形,核仁模糊,界限清晰,粘附性差,核分裂较少,嗜酸性较多,癌细胞多呈单行串珠状或单列线状,也有围绕残留导管呈同心圆样漫润.实验室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erb大部分是阴性,ER75%-95%,PR60%-72%.结论 ILC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较多,临床病理医生加强业务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高明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

    目的 对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展开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临床责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治疗前心理护理,均能够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接受治疗后在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作用下,促使患者机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跟踪随访6-12个月,痊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4倒,有效率64.0%;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无腰椎不稳定患者.结论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前后要加强各方面的康复性锻炼,有效的护理方法,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春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食道心房调搏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86例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对食道心房调搏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86例冠心病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从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心内科收治的86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将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结果 在多支病变组中,试验诊断的准确度是87.5%,敏感度是85.1%.在单质病变组中,试验诊断的准确度是82.5%,敏感度是75.1%.结论 在诊断冠心病中,食道调搏负荷试验是比较可靠的诊断方式,特则是对于一些由于肺部功能不健全、身体素质较弱以及残疾等因素无法进行运动试验者比较适用.

    作者:付蕾;梁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糜烂性胃炎100例临床观察治疗

    目的 观察联合用药治疗糜烂胃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糜烂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服用奥美拉唑10毫克,洁维乐凝胶20克,阿莫西林片500毫克每日2次.服药1个月.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服药一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用内镜,病理切片措施观察患者病愈情况.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可以促进胃黏膜糜烂的愈合,减轻炎症反应,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代海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28例

    目的 探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四肢不稳定骨折患者56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疗效可靠,复位确切,固定牢固,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锦阳;于建林;于大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80例腮腺混合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腮腺混合瘤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多形性腺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回顾性总结.结果 通过对80例多形性腺瘤患者的3年时间的随访,3例患者出现下颌缘支暂时性面瘫,2倒出现涎瘘,3例患者表现出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的发生,2例患者复发.结论 腮腺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中的常见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B超及CT片可初步明确诊断.术前根据肿瘤部位及患者年龄大小,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乐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静脉补钾疼痛原因分析与护理

    针对静脉补钾疼痛的问题,在临床推广简单可行小方法,减轻静脉补钾对血管的刺激,减轻疼痛,体现人文护理.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奥瑞姆自理理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时期的不同护理需要、自护能力进行评估,选择相应的护理系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护理.结果 提高了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促进了护患关系.结论 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指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无论是对提高经济效还是社会效益都有一定意义.

    作者:林榕芳;邓小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癌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的药学监护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子宫内膜癌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此类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药学监护的切入点.通过药学监护,患者肠梗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对子宫内膜癌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学监护,有利于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夏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肠套叠行B超下整复106例分析

    目的 探讨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B超监视下采用生理盐水灌肠对肠套叠患儿进行整复术.结果 106例患儿复位成功86例,手术治疗20例,无肠穿孔及死亡病例.结论 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安全、有效.

    作者:杨曜峙;王树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温馨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温馨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一年来接受胃镜检查的621例患者实施温馨护理.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接受并配合医生做胃镜检查,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了插管所引起的不适反应,患者满意率达到98%.结论 实施温馨护理,很好体现了“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成为上消化道疾病顺利诊查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殿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内科患者昏迷原因及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导致急诊内科患者发生昏迷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川诊治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8月——201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8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诊治对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的主要原因,占到了全部患者的27.70%(41例),其次为有机磷中毒以及急性酒精中毒因素,分别占到了全部患者的20.27%(30例)和14.86%(22例).结论 对于发生昏迷的急诊内科患者应当在其入院后全面了解病史并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够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作者:周春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1心理护理研究表明,在上机前对病人详细的解释能提高戴机的成功率[1],因此在使用无创呼吸机前,护理人员需向病人进行病情介绍,讲解呼吸机的连接和拆除方法,以便在病人咳嗽、吐痰或出现呕吐时,能够紧急自行拆除.使用呼吸机时,不能进行语言交流,可进行非语言交流,如表情、手势等表达方法;如有较复杂的要求或感受可通过写字板书写表达;对于无书写能力者,可提供图文并茂的卡片进行沟通[2].

    作者:陶龙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