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目的 探讨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产妇1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结论 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增进母婴感情交流,促进家庭和谐.
作者:纪春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微创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早期采用微创手术(6h以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通过CT定位,使用穿刺针穿刺,并注入尿激酶稀释液引流.结果 6h以内实施微创手术的患者的死亡人数为8人,死亡率12.3%;6-48h实施微创手术的患者死亡人数为13人,死亡率22.8%.早期治疗(6h以内)的患者致残率仅有后者的30%左右.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且早期治疗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段绍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以弥漫性或局灶性脑实质炎症为特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症状轻重不等,重症脑炎死亡率高.目前仍然是世界各国儿童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认为其除炎症反应外,免疫调节失调也起了重要作用.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6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国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去氧孕烯炔雌醇临床上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方法 选自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我院就诊的62例绝经过度期DU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LH、FSH、E2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30.23±3.24h,止血总有效率53.33%,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14.25±2.83h、总有效率96.88%,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乳房胀痛、头疼恶心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无显著不良症状.两组治疗后仅观察组FSH水平明显降低,LH、E2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临床上治疗绝经过度期DUB,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田新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46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按照其临床分期,分为A组(Ⅲ期)17例,B组(Ⅳ期)16例,C组(Ⅴ期)13例,皆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B、C组治疗后3个月的24h尿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微量白蛋白水平皆明显下降,其中A组下降程度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B、C组治疗后6个月的24h尿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微量白蛋白水平皆不同程度下降,其中B、C组下降程度较A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早期使用能够显著降低24h尿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微量白蛋白水平,肾脏细胞受损越严重,需要治疗的时间越长,见效比早期治疗慢,及早使用前列腺素E1治疗是阻碍肾脏细胞功能进一步受损的关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 病例资料患者何琼花,女,28岁,因停经45天到我院求诊.妇产科拟早孕要求做阴道超声检查.报告如下:子宫前位,宫高56mm,子宫大小正常,宫腔内见23*18mm无回声区,其内可见胚芽5mm,有心管搏动.右侧卵巢大小30*15mm,左侧卵巢大小28*23mm,并与左侧附件区见15*8mm稍高回声,其内见10*9mm无回声区,周围见少许彩色血流显示,内见卵黄囊.盆腔内未见明显液性暗区.
作者:朱颖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习惯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变,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在临床上,支气管扩张症较为多见,其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容易在儿童及青年人群中发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反复咯血,早期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轻微,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出现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等,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非常大,其治疗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近些年来,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支气管扩张症治疗进展这一问题做了相关描述,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卢朝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有机磷农药对人的危害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临床症状,使胆碱能神经受到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近几年我科收治的13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进行了护理分析,用整体护理的观点来指导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对他们实施了全方位的护理,使其身心疾病得到了早日康复.
作者:张云虎;姜德水;张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011年9月,本科室从1例败血症患者的骨髓和血液中培养分离出沃氏葡萄球菌,因沃氏葡萄球菌不被认为是人体上发现的十二种的葡萄球菌,现感染人体引起患者败血症,实属少见,特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9岁,工人,青海籍,因间断发热3月余,伴头晕、乏力、心慌、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
作者:袁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探讨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高血压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取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皆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作者:孙艳艳;赵洪启;单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月形结膜切除术治疗老年性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到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性结膜松弛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取新月形结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保持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眼表面疾病指数评价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1.232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泪河正常34例,占82.93%;对照组泪河正常8例,占19.51%.两组在治疗后泪河正常百分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2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性结膜松弛症治疗上使用新月形结膜切除术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热孜亚·热木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药剂科是医疗机构当中药事管理的重要部门,也是一个医院实现经济效益的重点部门,尤其是药剂科对于药品分类的管理和医药分步的核算,以及分别管理等政策的实施,对于医院当中医药的生产、科研、流通、管理与使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主要是指,医疗机构把服务病人作为其工作的中心,在临床药学的基础之上,致力于促进合理用药与临床科学的药学技术服务与药品管理等工作.所以,医院对于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工作都十分重视.
作者:阿依古丽·买托合提;艾克拜尔·阿布杜卡迪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2011年3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8例为实验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测定.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均低于健康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显著改变,有助于临床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苏云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芬太尼组,B: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组,每组30例,A组于下肢手术术后PCIA泵加入芬太尼20ug/kg静脉给药;B组于硬膜外注射吗啡2mg,联合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mg,分别记录术后4h、6h、8h、12h、24h、36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当疼痛VAS评分大于4分时,哌替啶50-100mg肌注止痛,观察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疼痛评分高于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组和芬太尼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小时内A组肌注哌替啶的例数多于B组,A组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
作者:李世才;钱伟;周松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在治疗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68例.结果 均准确建立理想的穿刺、工作通道,结石临床清除率92%,68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既可达到和传统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基本相同的穿刺成功率和取石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中患者的不适感,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陈士勇;王燕;郑磊;郑莉;高深;尤小兵;张向民;刘邯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现在医患纠纷越来越多,而病案也就成了判定责任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危重患者来说,他们随时都有着死亡或是病情加重的可能,那么如果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必定会使医患之间产生矛盾,所以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做好病案的记录,对此本文将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帮助.
作者:姚敏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呼吸机管路及加湿器的清洗与消毒与医院感染率有直接的关系,实践工作中对呼吸机管路及加湿器清洗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改进,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作者:宛淑兰;阿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9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结肠癌患者采取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CME疗法治疗结肠癌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并发症少等特点,而且比较安全.结论 CME疗法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对人体的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开来.
作者:倪爱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根治方法,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术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让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关于四逆散对慢性乙型肝炎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均采取苦参素针剂肌肉注射进行基础治疗,而对照组采取一般护肝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中成药四逆散进行加减治疗,经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DNA、乙肝标志物、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研究组为64.0%,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比治疗前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治疗的进行,总胆红素(TBil)也逐渐恢复正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较,在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eAg阴转率为24.0%(6/25),研究组HBV-DNA转阴率为20.0%(5/25),对照组分别为12.0%(3/25)和4.00%(1/25).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四逆散加减疗法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对HBV-DNA、HBeAg具有良好的转阴疗效,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作者:陆惠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