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麻醉后寒颤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吐尼沙艾合买提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寒颤,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后寒颤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在本院使用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颤的患者64例,对这64例患者发生寒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64例硬膜外麻醉后发生寒颤的患者中,由心理过度紧张引起11例(17.19%),由室温过冷引起12例(18.75%),由消毒液过冷引起15例(23.44%).结论 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颤主要和手术室温度较低、手术消毒液的冰冷刺激、麻药的温度较低、以及患者的年龄和心理因素有直接关系.针对患者的实际问题,有效避免硬膜外麻醉后寒颤的发生,对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

    原发性高血压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衰和肾衰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应重视高血压的治疗.血压增高随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随运动、噪声、吸烟、情绪变化而波动,还与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所以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对治疗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特点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将有效降低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邹伟;袁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加强信息支持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加强信息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4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采取系统的信息支持,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时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 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健康行为与教育前有了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加强信息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为全面排除相关的危险因素和治疗这方面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间到我院门诊就诊并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的糖代谢状况进行测定、观察和研究.对这120例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FPG(空腹血糖)的测定.结果 在这所有的120例的患者中,IFG组与NGT组间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ICT比较则差异显著(P<0.05),TC、TG等呈现上升的趋势,血脂的异常表现十分明显;IGT组患者HOMA-IR与NGT组的患者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O1),与ICT组的患者比较则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几率很高,而临床对此的确诊率是很低的.所以对于伴随有糖代谢异常的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而言,更应该特别重视自身的糖代谢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刘炳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7-2011年某市结核病院病人来源结构分析

    目的 确定医院服务范围重心、拓展方向,为领导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等评价指标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中病人来源的变动情况.结果 陕西省内的病人约占到九成,为医院服务范围的重心所在,外省市的病人占比例较小.

    作者:刘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美沙拉嗪颗粒灌肠治疗35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美沙拉嗪颗粒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7例,选择32例单独采用美沙拉嗪颗粒(商品名艾迪莎)口服治疗的病例为对照,35例同期进行美沙拉嗪颗粒(商品名艾迪莎)联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灌肠治疗的病例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在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有效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美沙拉嗪颗粒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促进溃疡愈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并易于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室各种麻醉方法的配合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只是台上手术的配合和台下的巡回,对于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一方面,并且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过程不仅要求掌握各科室护理技术,做好麻醉前、中、后的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能够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主动配合麻醉医生,保障患者安全,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

    作者:熊泽莉;童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瞳孔变化与病情变化相关性分析

    通过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瞳孔变化与病变位置,病情转归,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保存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金锦华;吕会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42例原因分析与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共行血液透析21929次,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42例老年患者共发生296例次并发症,并发症的次序依次为低血压126例次(占42.57%)、高血压56例次(占18.92%)、低血糖52例次(占17.57%)、心律失常34例次(占11.49%)、心力衰竭19例次(占6.42%)、消化道出血9例次(3.04%).结论 做好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分析并及时治疗对保证透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丹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放射免疫检测与骨扫描联合诊断骨转移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提高骨扫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准确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50例原发性肺癌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并与核素骨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为75%,假阳性率为25%.骨转移组的CEA、NSE、CYFRA-21-1血清水平均高于骨未转移组(p<0.05).结论 肺癌骨转移患者CEA、NSE、CYFRA-21-1血清学水平明显增高,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核素骨扫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

    作者:明瑞华;胡旭东;李万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2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例患者中,术后1例Ⅳ期患者因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死亡率3.57%;轻度胆漏2例,经保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手术顺利,康复出院.27例患者经随访1年,Ⅰ期6例患者全部存活;Ⅱ期11例患者10例存活,1例出现远处转移;Ⅲ期6例患者2例存活,2例出现转移,2例死亡;Ⅳ期2例患者死亡;Ⅴ期2例患者死亡.术后1年存活率77.78%(21例27例).结论 对原发性胆囊癌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金锴;张友文;邢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主动脉瘤介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是腹主动脉壁的扩张膨出,为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数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一般位于肾动脉远端.现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高达8.8%.腹主动脉瘤如出现破裂出血一般后果很严重,死亡率高达80-90%.因瘤体较小者也可能出现急性破裂出血,故腹主动脉瘤未破裂时原则上应行择期手术.1991年Parodi首先开展了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1],随着介入技术的进展,作为一新兴的治疗方法,其对于治疗尚无破裂征象的腹主动脉瘤有着显著的疗效,且手术风险较小,但介入术后的护理不同于一般术后护理,现将我院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芳;蒋小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8年营口市重点地区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是由于环境缺碘引起碘营养不良性疾病.80年代碘缺乏病普查时我地区被确定为碘缺乏病轻病区,其中二个县(市)有5个人被确诊为克汀病病人.随着经济发展为了深入了解我地区居民碘盐普及和食用情况,掌握我地区碘缺乏病工作的防治情况,为我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根据<2008年营口市重点地区碘盐监测方案>的要求,对重点地区的县及乡镇开展了碘盐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呼秀英;吕庆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消旋卡多曲与静脉丙球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消旋卡多曲与静脉丙球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大便性状改善快,临床症状消失快,病程短,疗效佳,且无任何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与静脉丙球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琍;邓汝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胎儿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 明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确诊胎儿畸形方面的意义,探究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0例畸形胎儿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 检查的20例胎儿畸形中无脑畸形2例、脑积水4例、开放性脊柱裂2例、唇腭裂3例、消化道畸形3例、泌尿系统畸形5例和先天性心脏病1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手段检测到17例畸形胎儿,诊断产前后符合率达85%,漏诊3例.确诊的17例畸形儿中孕13-27周比例为76.5%,孕28-37周比例为17.6%,孕38-42周比例为5.9%.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在产前检测到大部分胎儿发育异常状况,为是否应及早终止妊娠提供了参考,在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提高我国人口出生质量方面有很大意义.

    作者:汤跃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关于高职护理《外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都很高的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了存在于外科护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善外科护理教学的措施,包括全面地分析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达到全新的教学效果.

    作者:宋丁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9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BiPAP无创机械通气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总结经验.结果 90例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提高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操作前做好解释,指导如何配合是前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保障.

    作者:方媛;王朝阳;陈娅萍;翁恋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本院储存与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抗生素处方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 通过对本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处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在研究中,发现有86.4%的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13.6%的患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很多医护人员对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产生的危害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要想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就必须在医院中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用药原则以及严格的用药制度,同时严格实施,在用药过程中,还要严格监督与管理抗生素的使用,保证抗生素在临床中能够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张建涛;刘洪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应用分析

    这几年来肺表面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为了研究它的临床效果,本文在此根据一些资料对它的疗效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秋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药疹1例

    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通过某种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其中,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是一类伴有多系统损害的重症皮肤病,受损面积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的药疹.成都军区总医院感染呼吸科2011年2月收治了l例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患者,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何烨颖;陈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4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诊急救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诊急救措施和重要性.方法 对14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2例(院前组)接受过院前急诊急救,55例(自救组)为患者家属直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重点分析院前组的院前急救方法,并于回访过程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院前组好转68例(73.9%),恶化9例(9.8%),死亡15例(16.3%),自救组好转33例(63.5%),恶化6例(10.9%),死亡16例(29.1%),院前组的病情恶化及发生死亡的情况均优于自救组.结论 对急性性脑血管病患者而言,进行院前急诊急救是十分必要的,及时而准确的院前急诊急救,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恶化及死亡率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