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福辛普利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张蔚;杨容华

关键词:福辛普利, 肾康注射液, 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福辛普利联合肾康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3例,年龄35-70岁;男性24例,女性19例,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片(上海施贵宝)1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加入肾康注射液(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6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14日;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扬子江)10mg,口服,每日一次;控制血糖、血脂等其他方法各组相同.结果 治疗后后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不同程度减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EI联合肾康注射液及单独应用ACEI均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但联合组疗效更为显着.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酱油中铅的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相对方便、快捷,结果可靠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酱油中铅的方法.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酱油中铅的含量.结果 方法的重现性好,样品回收率高(98.69-100%),相对标准偏差与经典双硫腙比色法:t=0.1143,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和精密度较好,适宜基层大量样品的检测.

    作者:朱珠;吴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颅多普勒分析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血流灌注改变规律

    为探讨急性一氧化碳轻、中、重度中毒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规律,回顾分析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13例轻度CO中毒中9例Vm、Vd增高,大部分PI下降;5例中度中毒Vm、Vd轻度下降,PI、RI大部分升高;2例重度中毒Vm、Vd明显降,PI、RI升高;大部分患者频谱形态出现异常.利用经多普勒TCD对CO中毒患者的检测,可为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萍;张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合理应用

    本论述了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钙制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黄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

    跌倒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问题,跌倒所造成骨折、软组织甚至脏器的损伤,对其基础疾病造成不利影响,并导致其严重心理或社会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并成为诱发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也给科室及医院带许多负面影响,我院是老年病专科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占住院患者的90%以上,老年人因其病情或体质特殊,使跌倒风险更为突出.因此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及对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曾明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西医常规疗法结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分析西医常规疗法结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病情轻重、性别和年龄上无差别,治疗组使用300ml的1%生理盐水、2.0g维脑路通、7%葡萄糖和500mg血栓通;对照组使用1%的300ml生理盐水、2.0g维脑路通.结果 在治疗两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缺损程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常规疗法结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水平和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颖彬;马淑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一例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癫痫患儿的护理

    甲基丙二酸血症为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该病少见,发病急、进程快,如未能及时诊断治疗,可导致全身各器官受累.针对病情特点,我们制定了个性化护理方案,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作者:周秀敏;高丽霞;栾卫红;李世杰;张丽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56例

    目的 探讨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失眠患者采用酸枣仁汤治疗,视患者具体临床症状进行加减.结果 治愈50例,好转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21%.结论 酸枣仁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万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下肢术后的镇痛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芬太尼组,B: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组,每组30例,A组于下肢手术术后PCIA泵加入芬太尼20ug/kg静脉给药;B组于硬膜外注射吗啡2mg,联合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mg,分别记录术后4h、6h、8h、12h、24h、36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当疼痛VAS评分大于4分时,哌替啶50-100mg肌注止痛,观察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疼痛评分高于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组和芬太尼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小时内A组肌注哌替啶的例数多于B组,A组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

    作者:李世才;钱伟;周松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0例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5例,分别给予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进行保守性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小,复发率低,长期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对促进女性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眼部雾化吸入治疗角膜水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 本文主要是研究探讨采用眼部雾化吸入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出现的角膜水肿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引起的角膜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激素和抗氧化剂等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给药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眼部雾化吸入治疗角膜水肿.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5%,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观察组治愈比例为54.5%,明显概予对照组的30.0%,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对比水肿消退时间,观察组明显要快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有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眼部雾化吸入治疗角膜水肿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角膜水肿在三级以上的患者,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患者水肿能显著消退,眼部雾化吸入治疗的起效速度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谢桂芳;陈水生;钱满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加强以人文关怀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提高临床护理效率.方法 将存在焦虑、抑郁状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加强人文护理,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等综合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均有所减轻,但是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人文关怀为主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态.

    作者:翟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3年5月-2005年10月收治的9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96例宫颈癌患者85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11例患者采用放射等非手术治疗,随访2-5年,7例原位癌5年生存率为100%;78例鳞状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85.9%;11例腺癌5年生存率为81.8%.结论 治疗宫颈癌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方法,正确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秦敏;翟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38例临床体会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LST)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04年3月到2011年3月间接收并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重新复核、分析,根据患者的部位采取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均属于单发肿瘤,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2例,完全切除术34例,不完全切除术4例,愈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2.4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完全切除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不完全切除手术效果,前者愈后情况较为稳定.结论 完全切除胃肠间质瘤可获得较好效果,手术后需服用预后药物,并进行常规检查,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锻炼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饶贵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 分析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措施,降低对患者生命的危害,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比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治疗组在一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止血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结果 治疗组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改善,总有效率较高.结论 在常规护理中配合止血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提高治愈率,避免再次出血,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陆丽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茵陈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茵陈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茵陈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双虎清肝颗粒,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性.结论 茵陈胶囊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梁娜;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7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94.5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一般病因复杂,难以治愈,中西医结合疗法依据病机、病理及患者个性化的异同,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秦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50例的强化护理

    目的 回顾性总结强化护理对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经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强化护理方法.结果 经强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宏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39例,年龄在35-69岁之间,女性30例,年龄在37-74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经筋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结论 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中,采用经筋针刺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较明显,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麻醉药品在妇幼保健院的应用探析

    目的 了解当前妇幼保健院麻醉药品的用药情况,掌握当前妇幼保健院的用药特点,以便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对我院在2008-2011年间麻醉药品种类、用量、用途等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 新药瑞芬太尼注射剂和舒芬太尼注射剂用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舒芬太尼注射剂的用药总金额高于所有药物.硫酸吗啡缓释片的用量呈现递减趋势,在所有麻醉药品中用于产妇剖宫产手术和分娩中的占到大多数,其次是利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患儿和取卵手术,其余用途的药物很少.结论 我院的麻醉药品使用是比较合理的.

    作者:龙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百白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目的 探讨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社区中心2009-2012年间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幼儿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 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增多之势,尤其是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气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夏季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局部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全身反应.结论 由于疫苗的生物特性,在获得免疫的同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不良反应.提高认识和改进接种技术,将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韩小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