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正压通气(cpAp,Bipap)在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分析

黄渊旭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 呼吸衰竭, 疗效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
摘要:目的 对发生急性左心衰,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1年2月所收治的50例发生急性左心衰且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则在该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生命体征等加以观察,并观察其在一天内病情改善的状况、死亡概率等.结果 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改善,插管率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好转率高,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对于伴随呼吸衰竭的急性左心衰患者来说,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探析

    目的 研究甲状腺手术进行中所产生的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该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本医院152例的进行了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采用不同的切除法进行分析比较,通过限定参照条件与设置对照的手段,进行研究.结果 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严密的比对之后,采用显露喉返神经切除法进行治疗的a组与采用未显露喉返神经切除治疗的b组进行损伤比对,其治疗的情况差异明显.结论 在未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显露喉返神经切除治疗组没有发生神经损伤的情况,而采用未显露法切除治疗的b组出现了6例神经损伤.由此可见,采用显露喉返神经切除治疗的方法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对神经的损伤较低.

    作者:徐雪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瓜蒌红花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60例的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瓜蒌红花汤治疗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瓜蒌红花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治疗,经过心电图诊断,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四周后,总体疗效比较,瓜蒌红花汤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瓜蒌红花汤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闫少玉;沈立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31例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

    总结了31例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包括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监护,营养支持,伤口的观察及护理,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精心的护理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鄢义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宫腔镜用于计划生育并发症诊治的疗效

    目的 观察探讨宫腔镜用于计划生育并发症诊治的方法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12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腔镜下对IUD与人流后闭经原因的诊断率比较有一定差异(X2=3.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宫腔镜下取器成功率、清宫成功率与人流后闭经治愈率比较,以宫腔镜下清宫成功率高,其次是取器成功率,对比人流后闭经的治疗效率有一定差异(X2=6.23,4.2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用于计划生育并发症诊治中具有诊断率高,镜下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将诊治同步进行,减少误漏诊发生,减少盲目操作对患者带来的损伤及痛苦,术后恢复快,全面改善预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田杰;李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充气夹板在救援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充气夹板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20例四肢骨折的病人,两组除固定夹板种类外无其他差异因素,随机分成A、B、C、D四组,分别采用充气夹板、常规木夹板、卷式夹板、搭扣夹板进行固定.比较四组的包扎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结果 四组固定时间中充气夹板所需的时间少.随后依次是搭扣夹板、传统木夹板、卷式夹板.结论 充气夹板较普通固定夹板更加轻便、实用,既减轻了患者的负重,同时也减少了救援物资运输的困难和重量.应在救援骨折患者的固定应用中加以推广和使用.

    作者:顾卫国;张威;蔡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两种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检测手段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96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依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深蓝酶化学反应四联检法)和对照组(常规Amsel法)各48例,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并分析各检测手段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结果 观察组在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深蓝酶化学反应四联检法对于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精确率和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应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利凡诺中期引产术,分娩前补钙对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试验组30例(无心脏疾病)于分娩前30分钟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对照组30例不用药.结果 试验组平均出血量小于200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期引产术分娩前补钙,对减少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

    作者:刘丹;赵春生;荀艳玲;陈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100名孕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妇女自准备妊娠的3个月前开始服用叶酸,0.4mg/d,一直服用到孕13周,如果孕前没有服用过叶酸,则一直用药到孕26周,对照组妇女不服用叶酸,比较两组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引产儿以及死胎的发生率,对比两组妇女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探讨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引产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死胎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女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妇女(P<0.05).结论 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可以有效的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卫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穿刺引流加硬化治疗肾囊肿32例

    目的 研究肾囊肿的一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 我们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加硬化治疗单纯肾囊肿32例,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有18例病人疼痛剧烈需吗啡止痛,其余均反应不大.单个囊肿者效果好,多囊肾者大都反复,但是经再次穿刺仍有效.结论 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加硬化治疗单纯肾囊肿,勿需手术,创伤小,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谈谈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目的 深入探讨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人工流产中的20例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资料进行总结引发人工流产并发症的诸多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结果 全面掌握了20例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引发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全面掌握了人工流产并发症的防治.结论 不断加强人工流产的技术学习,不断提高人工流产操作技术水平,是防治和减少人工流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静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真性晶体囊膜剥脱一例

    真性晶体囊膜剥脱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由Elschnig1922年首次报道[1],国外文献报道仅数十例,国内也罕有报道[2].我院近期诊治真性晶体囊膜剥脱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双眼无痛渐进性视力下降1+年,在我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0.04,左眼数指/30cm.眼压:右眼8.1mmHg,左眼7.7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中下方可见一云翳,大小约3×3mm,散在两三颗点状色素KP,左眼角膜透明,广泛点状色素KP;双眼前房深度未见异常,AR(-),虹膜纹理清,虹膜震颤;右眼瞳孔圆,直径约3mm;左眼瞳孔近圆形,直径约2.5mm,3点、5点至10点钟处虹膜后粘连;双眼对光反射存在,双眼晶状体皮质及核混浊(Ⅳ级);双眼晶状体前囊膜表面可见一层清晰的膜漂浮于前房中(图1),该层膜随眼球运动轻微漂动,左眼角膜上可见广泛散在色素;双眼后段看不清.临床诊断:①真性晶体囊膜剥脱;②双眼老年性白内障;③双眼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

    作者:林琳;杨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对30例青年人肺癌的临床分析和思考

    目的 分析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 对3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青年人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结果和相关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青年人肺癌腺癌居多(53.3%),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容易误诊.结论 要提高对青年人肺癌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马丽亚;黄玉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一例马尾神经受损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浅谈一例因高处跌下而致马尾神经受损并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全过程.我们根据患者躯体及精神双重障碍的特点,与科室人员一道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住院月余,拄着双拐心情愉悦地出院了.

    作者:程菊英;程彩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曾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他们规则服药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影响病人规则服药的因素主要与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对疾病知晓率有关.结论 加强对结核病人及家属的防痨知识宣教,重视对老年肺结核病人的管理和家庭督导,加大对肺结核病人的治疗经费支持是提高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燕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析大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本院主要对大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做相关分析.方法 针对2011年到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大内科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状态的患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疏导.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我院发现,大内科的患者在进入医院的时候心理状态普遍较差,尤其是老年人以及重症患者,基于这种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可以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并且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可以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非甾体药致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我院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A和观察组B,A组给予NSAIDs观察,B组未给予NSAIDs观察;并观察比较性别、心血管病史、胃镜表现、消化道症状、血红蛋白水平(Hb).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消化道溃疡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心血管病史、Hb、住院时间、止血效果等方面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NSAIDs是引发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针对老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止血效果不好.

    作者:艾力哈木·艾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补脑合剂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补脑合剂在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治疗组选用补脑合剂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到了60%,而显效率达到了33.3%,而对照组有效率为33.3%,显效率为2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补脑合剂能够较好地帮助患者补肾益精,充脑强神.在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上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作者:牛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68例乙肝肝衰竭患者肝内胆汁淤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乙肝肝衰竭患者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乙肝肝衰竭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天给予腺苷蛋氨酸2g,对照组每天给予腺苷蛋氨酸1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均有显著性改善,和治疗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临床治疗指标改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由于腺苷蛋氨酸治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腺苷酸蛋氨酸在治疗乙肝肝衰竭并发肝内胆汁淤积上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给予大剂量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没有体现出更好的疗效.

    作者:郝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糖代谢异常孕妇营养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 分析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营养状况,采取针对性的营养护理干预,探讨其干预的必要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116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8例孕妇采用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58例孕妇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所有孕妇产后均随访3-36个月,对产后、1年、3年的血糖与转阴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3年后转阴41例,转阴率为70.69%;对照组3年后转阴32例,转阴率55.17%;干预组产后FPG值为(6.03±1.88)mmol/L,产后1年、3年空腹血糖值分别为(5.81±1.03)mmol/L、(5.22±1.62)mmol/L,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护理干预采用连续、系统、科学的饮食及健康指导,提高孕妇对糖代谢异常的认知水平,从而积极配合,对血糖、血脂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必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范松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体外反搏仪防治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外反搏(extemal counterpulsation,ECP)治疗是用外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一种无创伤性辅助治疗方法,主要装置是在患者四肢和臀部扎上气囊,通过专门设计的电脑控制器,利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进行固定触发,并与心脏保持严格的同步工作.所以体外反搏治疗不但能治疗各脏器的缺血状况,还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缺血性疾病.近年来,我院广泛应用体外反搏治疗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美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