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6AP与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修晓新;赵彤彤;李思思;王俊清

关键词:细胞内的E6相关蛋白, P53蛋白, 宫颈癌
摘要:目的 主要研究E6AP与P5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45例宫颈癌、10例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RT-PCR技术检测E6AP基因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和CIN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6AP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高于CIN及正常宫颈组织,E6AP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P53阳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织中的E6AP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6AP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关系密切,参与了宫颈上皮组织癌变的发生,并且在宫颈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目的 为了更好促进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方法 我们认真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护理.结果 使患者能接受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后能主动参与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及时给予对症的处理.结论 正确的评估与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焦晔;董金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烧伤重病区专科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 为了提高烧伤患者治愈率,提高健康教育落实程度和良好效果,对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探索,提高患者依从性是对治疗及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1]从而提高治愈及满意率.方法 由专科责任护士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结论 在目前我国护理队伍整体健康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下,由专科护士个体化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的贯彻实施.体会 由专科责任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对治疗的配合.

    作者:刘咏兰;舒自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剖腹产术后便秘的机理与护理

    概念:便秘是剖宫手术后易发生的一种症状.剖宫产术后产生便秘不仅会影响切口的愈合,还会由于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久至在肠内发酵,产生毒素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乏力,腹胀,食欲减退等.并且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高,切口疼痛,病人变得焦虑,影响身体健康.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0年8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786例,其中剖宫产占380例,年龄在22-38岁,平均年龄(25±1.2岁)住院天数7-10天,平均(8.2±1.0天).

    作者:董金艳;汤宏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正压留置针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本文主要是阐述护士在临床护理中正压留置针护理的方法和常见的并发症的预防,从而降低患者的风险,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使患者从中受益.

    作者:杨佳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因(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其他因素(吸入羊水、胎粪、过敏)等引起的一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为主要症状[1],是小儿的常见多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肺炎极易并发心衰,如不及时救治或护理不当会引发起死亡,我院儿科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共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6例,进行了综合性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36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婴幼儿均为住院患儿,男21例,女15例,年龄3天-3岁,其中新生儿3例,1-6个月12例,7个月-1岁15例、1-3岁6例,单纯肺炎合并心衰28例,同时伴中毒性肠麻痹8例,发热32例,肺部三凹征11例,腹胀9例,经常规抗感染、镇静、强心、利尿、吸氧等综合处置全部治愈.

    作者:李霞;金丽梅;祝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观察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腰椎内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

    目的 对应用芬太尼与地佐辛联合对接受腰椎内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0例接受腰椎内定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芬太尼与地佐辛联合进行术后镇痛.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镇痛前后V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芬太尼与地佐辛联合对接受腰椎内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曾勇;黄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51张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

    目的 对全肠外营养液(TPN)处方用药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肿瘤外科2011年6-12月251张肠外营养处方处方配比以及稳定性等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我院TPN处方设计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热量供应不足,热氮比、糖脂比比例欠妥,镁离子浓度超标等问题.结论 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自身疾病特点等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同时强化药师审方意识,并与临床医师加强沟通,提高合理应用TPN的水平.

    作者:张素平;赖善城;林素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弥漫侵润型胃癌胃镜诊断4例体会

    近六年来,我院先后经胃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共发现弥漫性侵润型胃癌4例,就此浅谈一下体会:1 病例资料例1:男性,蒙族,52岁,主诉为上腹无规律性疼痛2月余,饭后胀痛明显,患者于2004年10月出现上腹疼痛不适,饭后胀痛明显,有时呕吐,伴有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痛情呈进行性加重,于2005年2月收住我院诊治.体检:四测正常,消瘦体质,贫血面容,心肺正常,腹软无包块,肝脾不大,剑下正中压痛明显.胃镜检查,2005年2月19日胃镜检查见:食道正常,胃底,胃体,胃窦部正常形态消失,胃腔变窄变短呈管状,直径约2-3cm,胃壁僵硬无蠕动.粘膜肥厚,表面见串珠样结节和浅表糜烂.剖腹探查见:胃呈管状,长约15cm,宽厚各约3.5cm,浆膜失去光泽.大弯侧癌侵润至网膜血管.胃体、胃底侵润至脾脏.小弯侧侵润至整个胰腺及横结肠系膜.在胃左组织及胰头处取活检各一块送检.病理诊断:印戎细胞癌.

    作者:田佳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呋塞米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呋塞米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以phenomenex C18 5u 250×4.6m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60:35: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6nm.结果 呋塞米在3-14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Y=56217X-10762(r=0.9995);回收率平均值为98.5%,RSD为0.93%(n=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呋塞米片的质量研究.

    作者:吴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要点

    通过对本科室2012年来运用中药足浴治疗30例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总结出中药足浴治疗的护理要点,从而使临床在应用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时,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意外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萨仁托亚;杨磊;姜珊珊;王莹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早期综合发展对儿童保健中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与分析早期综合发展对儿童保健中的影响.方法 把200例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正常的系统儿童保健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鲍秀兰<0-3岁儿童佳的人生开端>为蓝本,制定早期综合发展方案,并予以实施.采用对照研究法,比较两组患儿1岁时的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及智能发育状况.结果 实验组的体重、身长及血红蛋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行为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综合发展能明显提高婴幼儿的智能发展,可在儿童保健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永忠;邹丽云;洪华锋;陈丽凤;刘用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2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除了进行治疗外不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干预组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患者未实施全程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危险发生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干预组开始结合全程护理之后,其血糖控制良好率达到了100%,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能有效的控制血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丽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影响

    目的 在产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100例(其中自然分娩72例,剖宫产28例)为对照组给予优质护理.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100例(其中自然分娩78例,剖宫产22例)为观察组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同种分娩方式的平均医疗费用、住院天数、及两组产妇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护理质量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减少,产妇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护理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缩短其住院天数,帮助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促使产妇满意度上升,同时也提升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珍;廖小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中温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目的 探讨剖宫产中,给予孕产妇温馨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摘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100例进行观察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孕产妇例数相等,均为50例;给予对照组孕产妇常规护理,观察组孕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温馨护理,对比疗效.结果 经过温馨护理,观察组孕产妇低血压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率都比对照组孕产妇明显要低,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温馨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作者:李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进展

    口腔黏膜炎(OM)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令人感到痛苦的不良反应之一.口腔黏膜为人体直接接触外界黏膜,细胞毒药物导致口腔黏膜的生理屏障受损,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则会导致菌血症、败血症,使病人生存率下降[1].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特别在患者处于极期(骨髓空虚期)时,做好OM的防护对预防或减轻病人口腔并发症、降低继发感染的危险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均有重要意义.现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相关口腔黏膜炎护理进展状况综述如下:1 病因

    作者:董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妇产科患者人性化护理分析

    目的 本文主要就妇产科患者人性化护理的实际效果与护理体会展开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7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实验组35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护理之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展开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人性化护理之后,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结果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全程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妇产科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普及.

    作者:卢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肺栓塞诊治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47例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的患者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具备典型胸痛、咯血、呼吸困难者仅2例,72%的患者存在低氧血症,84%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77%的患者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收缩压升高,所有患者经肺灌注/通气显像或螺旋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获明显改善的患者中,行介入治疗者(肺动脉取栓、溶栓)占29%,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者占41%.结论 肺栓塞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其常见诱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64例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术前确诊3例,术中冰冻确诊48例,术后病理证实13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起病隐匿,不易诊断,常规检查不易发现,多数仍在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中被发现,应综合使用高频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方法来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诊断率.

    作者:张建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研究

    目的 对于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50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分析.对影响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分娩方式与其的关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脐带异常、阴道异常以及分娩困难等均导致产妇的第二产程延长,而产妇的第二产程延长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新生儿窒息.结论 第二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为脐带异常、宫缩乏力、胎位异常以及产道异常等,而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后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升高的原因主要为胎儿窘迫、阴道助产以及脐带异常等.

    作者:刘银春;成素芳;杨美球;黄文静;屈洁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外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脑外科患者应用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2例脑外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输液时间7-21d,平均为15d.静脉留置的时间为3-14d,平均时间为10d.其中出现导管阻塞27例,导管脱落13例,静脉炎17例,经过积极的采取措施均良好治愈,未出现严重的后果.结论 静脉留置针可减轻反复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凤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