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林
目的:观察电针加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刺络拔罐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90.0%,对照组为42.5%和87.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刺络拔罐治疗.
作者:刘瑞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7例,显效33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34%.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确.
作者:浦琼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收集整理清代角膜炎常用治疗方药34首,借助聚类分析技术,挖掘出11组聚类药物群,初步推断其遣方用药规律为:用药重视标本兼治,主要以清热、疏风、燥湿、泻下、退翳、明目、凉血、活血、化痰、解毒、平肝、清肝为法祛邪治标;以益气、养阴、补血为法扶正固本.
作者:朱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李可(1930-2013),从医50余年,崇尚仲景学说,临床擅长以重剂救治急危重症,如心衰、虚劳、肿瘤等.其代表著作《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在中医界颇具影响.笔者于2011年在一次偶然机会中认识了李可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严芳老师和李洪渊老师,并有幸在李可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协助二位老师整理李可老中医临床经验,现将李可应用附子的代表方剂破格救心汤及严芳老师临床应用实例介绍如下.
作者:马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产后病因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而形成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导师夏阳教授把握这一发病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产后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 产后身痛周某,女,30岁,2013年3月14日初诊.
作者:郭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及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通过对35例年龄在50 ~80岁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及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目(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脂的浓度,还能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
作者:张福英;屈跃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回顾山西援外针灸培训事业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教材、学术、教师、学员等教育要素在培训事业成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印证了教育学普遍规律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侵袭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1-2].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称为“历节”、“尫痹”、“骨痹”.笔者回顾了古代医家对瘀与痹证的相关论述,并结合现代近10年的研究成果,对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关系作一概述.
作者:周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含麻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梳理合麻黄方剂的麻黄用法,初步推断出麻黄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麻黄碱,而麻黄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提取麻黄碱.
作者:宋永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肠胃清胶囊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习惯性便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肠胃清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麻子仁丸进行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24例,无效4例,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4.0%和92.0%;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4.0%和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肠胃清胶囊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疗效优于麻子仁丸.
作者:刘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磁珠压耳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探讨观察其护理疗效.方法: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用姜汁将生药粉调和成较干稠膏状,置于贴片中心,将药膏贴于患者的大椎、肺腧、心腧、脾腧、肾腧、天突等穴,同时配合耳穴磁疗,每年从夏至开始,三伏天末结束,连续贴3年.结果:冬病夏治治疗哮喘方法简便,效果明显.
作者:赵立美;张晋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整理石菖蒲-远志药对在《丹溪心法》中的运用,从主治、用量、炮制3个层面讨论了该书运用这一药对的临证规律.研究显示,《丹溪心法》中所用石菖蒲-远志药对治疗健忘、惊悸、恍惚多忘等证,其病机多为慢性虚损所致,二药配伍比例以1∶1为多见,其次为1:2,且远志多去心以增效防偏.
作者:张智华;吴建红;吕银娟;李德顺;王世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朱颖主任医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妇科病经验选介如下.1 经行发热李某,女,27岁,未婚,2012年11月3日初诊.
作者:苏婷;赵元辰;季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用药前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主动脉组织学变化,探讨复方三七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机理.方法:用高脂饲料联合维生素D3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阿托伐他汀组,中西医结合组为参考,观察复方三七颗粒治疗12周后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复方三七颗粒组,阿托伐他汀组,中西医结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复方三七颗粒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达到抗炎,抑制斑块的作用.
作者:彭磊;杜卫甫;姚淮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睛明(双)、阳白(双)、四白(双)、瞳子醪(双)、风池(双)等穴位治疗,对照组予局部滴萘敏维滴眼液.疗程均为20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和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视疲劳优于萘敏维滴眼液治疗.
作者:周世江;张海峰;侯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以及TDP治疗仪理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全部采用中药内服、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和TDP治疗仪理疗等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3周.结果:198例治疗后临床治愈126例,有效6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6.46%.结论:中药内服、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和TDP治疗仪等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作者:张晓刚;张继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联合补肾活血方口服及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针刀松解术联合补肾活血方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3.33%和95.56%,对照组分别为46.67%和86.6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25,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能显著提高针刀松解术联合补肾活血方口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张鸿;寇久社;张保平;丁天红;张利;李敏;陈文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考证槟榔外敷治疗疮疡皮肤病的相关文献,初步理出了槟榔外敷用法的历史脉络,并提出槟榔外敷用法逐步淡出临床的两种可能,即疗效欠佳或是历史文献传承不利而受阻.
作者:王世民;王左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苦甘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外感咳嗽的疗效.方法:将73例外感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复方甘草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苦甘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42%与92.11%;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86%与85.71%;两组比较,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甘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外感咳嗽能提高外感咳嗽的治愈率.
作者:焦西安;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得: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2个月强化期,4个月继续期的化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培土育金汤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完成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6.7%,对照组为3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病疗效较好.
作者:马駜;马永超;王振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