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琼华
通过考证槟榔外敷治疗疮疡皮肤病的相关文献,初步理出了槟榔外敷用法的历史脉络,并提出槟榔外敷用法逐步淡出临床的两种可能,即疗效欠佳或是历史文献传承不利而受阻.
作者:王世民;王左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肠胃清胶囊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习惯性便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肠胃清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麻子仁丸进行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24例,无效4例,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4.0%和92.0%;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4.0%和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肠胃清胶囊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疗效优于麻子仁丸.
作者:刘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产后病因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而形成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导师夏阳教授把握这一发病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产后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 产后身痛周某,女,30岁,2013年3月14日初诊.
作者:郭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含麻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梳理合麻黄方剂的麻黄用法,初步推断出麻黄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麻黄碱,而麻黄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提取麻黄碱.
作者:宋永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侵袭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1-2].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称为“历节”、“尫痹”、“骨痹”.笔者回顾了古代医家对瘀与痹证的相关论述,并结合现代近10年的研究成果,对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关系作一概述.
作者:周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全部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连续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5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结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肯定.
作者:程秀丽;史润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回顾山西援外针灸培训事业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教材、学术、教师、学员等教育要素在培训事业成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印证了教育学普遍规律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刺五加配方颗粒对运动训练大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运动筛选后的大鼠分为安静组、运动组、刺五加配方颗粒运动组(刺五加组)3组,除安静组外其余2组均按计划进行6天5级递增跑台运动训练,第7天做力竭运动后对各组大鼠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大鼠持续运动直至力竭后其血乳酸、乳酸脱氢酶较安静组显著升高,肝糖原、肌糖原显著降低;与运动组相比,刺五加组能够明显延长力竭运动时间,阻止运动组力竭引起的血乳酸、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肝糖原、肌糖原显著下降,提示刺五加配方颗粒具有抗疲劳,增强体力,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作者:郝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用药前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主动脉组织学变化,探讨复方三七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机理.方法:用高脂饲料联合维生素D3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阿托伐他汀组,中西医结合组为参考,观察复方三七颗粒治疗12周后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复方三七颗粒组,阿托伐他汀组,中西医结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复方三七颗粒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达到抗炎,抑制斑块的作用.
作者:彭磊;杜卫甫;姚淮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调的一种月经病,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1],“淋漓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谓之崩”(《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其发病是由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所引起,属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叶青主任系山东省知名专家,在治疗崩漏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该病病因为虚、热、瘀,三者可单独抑或互相夹杂,而致冲任损伤,经血失约,子宫藏泻失常,经血非时而下.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颇多,现举验案1如下.
作者:张英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磁珠压耳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探讨观察其护理疗效.方法: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用姜汁将生药粉调和成较干稠膏状,置于贴片中心,将药膏贴于患者的大椎、肺腧、心腧、脾腧、肾腧、天突等穴,同时配合耳穴磁疗,每年从夏至开始,三伏天末结束,连续贴3年.结果:冬病夏治治疗哮喘方法简便,效果明显.
作者:赵立美;张晋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及对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00例CRF患者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治疗15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相应的血肾功能生化检查及肾脏B超检测.结果:100例中显效55例,有效4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CRF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改善(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减少(P<0.05),肾小球滤过率升高(P<0.05).结论:CRF患者不同血肌酐水平与肾脏大小有一定先关性,活血化瘀法对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肾血流动力有关.
作者:蔡宏瑜;万强;杨光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收集整理清代角膜炎常用治疗方药34首,借助聚类分析技术,挖掘出11组聚类药物群,初步推断其遣方用药规律为:用药重视标本兼治,主要以清热、疏风、燥湿、泻下、退翳、明目、凉血、活血、化痰、解毒、平肝、清肝为法祛邪治标;以益气、养阴、补血为法扶正固本.
作者:朱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睛明(双)、阳白(双)、四白(双)、瞳子醪(双)、风池(双)等穴位治疗,对照组予局部滴萘敏维滴眼液.疗程均为20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和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视疲劳优于萘敏维滴眼液治疗.
作者:周世江;张海峰;侯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以及TDP治疗仪理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全部采用中药内服、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和TDP治疗仪理疗等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3周.结果:198例治疗后临床治愈126例,有效6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6.46%.结论:中药内服、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和TDP治疗仪等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作者:张晓刚;张继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其本质是机体过度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炎症反应失控和兔疫功能紊乱,它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前兆,其导致的脓毒症休克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促炎和抗炎,致病和免疫,失衡和代偿等贯穿于整个发病过程之中,传统西药的单靶点治疗太过局限,所以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思想,运用网络药理学理论,试图从多靶点、多途径和多环节入手对脓毒症进行综合治疗,尤其中成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1、2],现综述如下.
作者:杜立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整理石菖蒲-远志药对在《丹溪心法》中的运用,从主治、用量、炮制3个层面讨论了该书运用这一药对的临证规律.研究显示,《丹溪心法》中所用石菖蒲-远志药对治疗健忘、惊悸、恍惚多忘等证,其病机多为慢性虚损所致,二药配伍比例以1∶1为多见,其次为1:2,且远志多去心以增效防偏.
作者:张智华;吴建红;吕银娟;李德顺;王世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BiPAP)合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iPAP合中药雾化治疗护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超声雾化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任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加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刺络拔罐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90.0%,对照组为42.5%和87.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刺络拔罐治疗.
作者:刘瑞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7例,显效33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34%.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确.
作者:浦琼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