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分析

吴丽芹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 病因病机, 肾虚, 肝郁, 脾虚, 心神不宁, 痰瘀阻滞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认为本病发病是以肾虚为病理基础,以气郁、痰浊、瘀阻为发病重要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交、虚实兼夹、寒热并存为病理改变,其病变脏腑涉及肾、肝、心、脾、肺,而以肾为先.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关键,脾虚、心神不宁是加重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山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宣降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8例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宣降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8例,4周为1疗程.结果:78例中痊愈19例,显效32例,好转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宣降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较满意.

    作者:王树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虎藻脂肝消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虎藻脂肝消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虎藻脂肝消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高脂乳剂灌胃联合自由饮用蔗糖水12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予虎藻脂肝消胶囊低、中、高剂量组(3.5g/kg、7.5g/kg、15g/kg)及多烯磷脂酰胆碱(0.228g/kg)灌胃,每日1次.持续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计算肝重指数并观察肝组织学变化.结果:中剂量组TG、TC、LDL -C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TG、LDL -C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而HDL -C显著增高.低、中、高剂量组ALT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肝指数比较,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虎藻脂肝消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明显改善.结论:虎藻脂肝消胶囊可有效调节脂质代谢.

    作者:苏娟萍;冯玛莉;靳桂春;宋美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从肝虚论治月经不调

    以脏腑、气血、阴阳的相关理论及历代医家对肝虚证的论述为基础,探讨从肝虚论治月经不调的重要性,认为应运用补肝法治疗月经不调,并分别从补肝气、补肝血、补肝阴、补肝阳4个方面来总结其病机、治法及方药.

    作者:李文清;贾尚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药坐浴配合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嵌顿痔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坐浴配合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与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配合中药坐浴,对照组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嵌顿痔,观察两组术后出血、伤口疼痛、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间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创口水肿、肛门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坐浴配合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孙化中;范干一;杨小钰;连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在给予降糖药物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甲钴胺中药治疗.结果: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甲钴胺及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不但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而且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马运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探讨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结合有关文献从脾虚、肾虚、痰浊、血瘀方面探讨高脂血症形成的病因病机.鉴于对高脂血症病机的认识,采取的治法主要为:本虚应健脾、补肾、疏肝;标实宜活血祛瘀、祛痰化浊、疏肝理气、清热利湿.认为谨守病机是治疗的关键,紧紧把握每一阶段的个性特征,明晓其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的演变规律,动态选择治疗方法,有的放矢地将理、法、方、药结合起来是降脂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绍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骨性关节炎7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药物耐受生.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6例给予以加味独活寄生汤为基础方辨证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保护关节为基础,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钙尔奇.均14天为1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变化比较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显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 8%;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8例,无效43例,总有效率43.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独活寄生汤辨证治疗骨关节炎有良好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肾祛瘀开窍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目的: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病机特点入手,探讨补肾祛瘀开窍法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观察符合纳入标准的26例AMD患者,以补肾祛瘀开窍为基本治法,辨证加减,观察治疗前后视力、中心视野、眼底黄斑区变化.结果:补肾祛瘀开窍法治疗AMD的总有效率72.34%,治疗后视力有显著性改善(P<0 05).眼底黄斑区的出血和渗出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黄斑区中心反光治疗后较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中心视野视敏度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补肾祛瘀开窍法治疗AMD对提高视力、中心视野,改善眼底黄斑区病理体征显示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臧乐红;杨玉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EG)是一种以胃肠道壁嗜酸细胞浸润而引起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具有临床多样性,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或特殊食物过敏史等,易误诊为胃肠道常见炎症性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1].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该病患者1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连配方颗粒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黄连配方颗粒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味连、雅连和云连中的多个生物碱成分进行表达,以寻找鉴别特征.结果:建立鉴别川连(味连、雅连)和云连的TLC特征谱,并对10批市售黄连配方颗粒进行鉴别.结论:所建立的黄连配方颗粒TLC鉴别法专属性高,实用性强.

    作者:苏本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旋覆代赭汤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呃逆

    笔者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减口服及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呃逆3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电针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牵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法配合牵引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每天1次,6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 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2天后VAS和ODI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6天时治疗组的VAS、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12天时治疗组VAS、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和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针配合牵引疗法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拓珺;冯彤丹;吕小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鼻科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多由于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所致.其发病特点为鼻塞呈交替性、间歇性或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多涕或涕黏稠不易擤出,伴有嗅觉减退,或头昏、头痛、闭塞性鼻音、耳鸣、听力下降等.中医通常将其分为肺经郁热、肺脾气虚、气滞血瘀等证型,分别给予清解肺热、补益肺脾、行气活血化瘀等法治疗.笔者临床施治中紧扣气血瘀滞不通之病机,运用活血化瘀之法于清热、益气、祛邪诸法之中,收到满意疗效,现列举例案于下.

    作者:孟动玲;赵剑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氯波比利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67.39%,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40.91%,总有效率65.91%,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作者:张梅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哈孝贤辨治中气下陷验案1则

    哈孝贤教授幼承庭训,治医通儒,长于内科,尤擅妇科,悬壶数十载,临证每多应手奏效,颇负盛誉.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良多,日前见一中气下陷验案疗效颇佳,略述于下,以飨读者.

    作者:刘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辨证分型治疗复发性口疮

    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笔者采用辨证施治复发性口疮7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门诊患者78例,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13 ~51岁;病程3个月-5年.按中医辨证分型:脾胃湿热证37例,多数病程较短,溃疡大小不等,表面多黄白分泌物,基底红赤,疮周红肿显著,局部剧烈灼痛,有时兼见全身症状,身乏少力,纳差,食后作胀,大便溏而恶臭,小便赤涩,舌质稍红、苔厚腻或黄厚,脉滑数;阴虚火旺证41例,大多病程反复发作1年以上,溃疡面较小,表面少量灰白色分泌物,基底淡红或淡白,疮周红肿不显,灼热样疼痛,有时兼见口舌干燥,五心烦热,耳鸣眩晕,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作者:王松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中医药博物馆讲解员应具备的素质

    中医药博物馆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场所.一个合格的中医药博物馆讲解员应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系统而丰富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这样,才能够将中医药博物馆的内在信息与艺术价值传递给观众,达到培养人们高尚情操和思想意趣的效果.

    作者:林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辨证施护体会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特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可根据辨证分型,取不同的穴位按摩,起到调节气血,温经通络的作用,既能止痛,又可催眠.要注重个体护理,如外向性格的患者,多表现为烦躁,易怒,对疾病的治疗常因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应多与其交谈,了解其生活、家庭及思想情况,在精神上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内向型患者,情绪较含蓄,多表现为悲观抑郁,易产生绝念,应从生活护理上多关心体贴,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语言疏导,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连俊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张池金应用凉血消风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张池金主任医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天津分会委员等,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师从事皮肤病临床工作近30载,学验俱丰,注重实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皮肤病治疗方法,对多种疑难性皮肤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主张立足整体,内外兼调.其辨证细心,制方严谨,用药精当,尤擅长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甚多.现将张师采用自拟方凉血消风汤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田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药灌肠为主治疗糖尿病肠病54例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肠病的疗效.方法:选糖尿病肠病门诊及住院患者54例应用中药灌肠治疗,统计患者后复诊及定期随访的疗效.结果: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显效率46.3%,总有效率88.9%.结论:中药灌肠疗法治疗糖尿病肠病疗效确切.

    作者:白灵;阚卫军;冯玛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山西中医杂志

山西中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省中医药学会 山西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