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峰
分子病理学是我国近几年来病理学诊断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用于肿瘤分子分型、靶向药物治疗及遗传性疾病的分型和诊断等领域.目前分子病理学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核酸分子杂交、免疫荧光、DNA序列分析、基因芯片及PCR技术等,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分子病理技术应用于临床.但是我国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尤其县级以下医院的分子病理几乎为空白.本文就近几年来分子病理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志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和手术后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语言陈述时间、 苏醒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精神状况和认知状况的恢复相对较好,出现精神错乱和认知障碍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概率,减轻对患者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安全可靠.
作者:张信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可变剂量阿立哌唑、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10月收治的90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各30例.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片,喹硫平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片,对比3组临床疗效、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PANS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UKU中嗜睡、头昏发生率较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高,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RSESE中步态、震颤发生率较喹硫平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喹硫平、利培酮三种药物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均具有显著效果,三种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且以锥体外系反应为主,而喹硫平以头昏为主.
作者:邹果果;曾幸成;黄弋瑾;卓小炜;方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居家癌痛患者应用社区干预后,对患者疼痛缓解、癌痛相关知识知晓率、止痛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由社区骨干家庭医生及护士组成癌痛管理团队,对35例居家癌痛患者进行入户健康宣教,止痛药物的规范指导应用,家庭护理指导,心理疏导等及社会支持以及电话随访等.结果 35例江镇社区居家癌痛患者经过社区干预治疗后,提高了癌痛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认识到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癌症疼痛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通过对居家癌痛患者的社区综合性干预,有效提高了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保证了癌痛管理的连贯性,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作者:许印华;徐光如;朱涤朝;李芸;范新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我国人口出生缺陷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精神及经济上的巨大负担,我国每年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费用约120 亿元、先天性愚型费用约20 亿元[1].因此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尤为重要.产前系统超声具有简便、迅速、直观、无创、无痛的特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普遍的产前筛查手段.
作者:陈飞;何艳;刘琨;王氡;张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甲硝唑阴道局部应用对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宫全切术后患者324例,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162例.用药组于术后3 d、7 d分别阴道放置甲硝唑0.6 mg,对照组不用药,比较2组阴道残端愈合时阴道出血率、息肉形成率、阴道菌群失调率.结果 用药组阴道出血、菌群失调及息肉形成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阴道用甲硝唑可以减轻残端炎性反应,促进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的愈合.
作者:霍宇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脂肪乳剂对全身麻醉3 h以上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全身麻醉3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全麻苏醒期10 min内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2 mL/kg,对照组则同时静脉注射0.9%NaCl溶液2 mL/kg.观察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Modified Aldrete Score≥9时间;同时观察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Modified Aldrete Score≥9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论 全身麻醉3 h以上苏醒期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2 mL/kg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淑彬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带孔克氏针张力带结合临床路径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均采用带孔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固定.试验组进行临床路径统一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较对照组下降,试验组患者主观满意度和知识掌握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临床路径结合带孔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赵永平;李洪波;万先亮;黄之春;王明成;刘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妇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妇产科接受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孕妇3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筛查出畸形胎儿26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0例,脑积水5例,胸腹水4例,肛门闭锁3例,无脑儿3例,唇腭裂1例.结论 在孕妇妊娠期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畸形胎儿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提高筛查准确性,以确保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张珊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8.3%,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仅有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短时间内改善脑神经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丁敏;张晓玲;周伟;李娟;魏靖;张世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纳入研究,共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硝普钠以及多巴胺.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LVEF为(47.5±4.1)%,LVEDd为(64.6±1.9)mm、LVFS为(34.8±1.2)mm,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使用硝普钠以及多巴胺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李武昌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分析大冶市农村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10月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接受CHD治疗的农村地区患者(按户籍进行划分)108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治疗持续时间、死亡原因.结果 108例尿毒症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51.8±10.5)岁,男/女为1.6:1,其中56例患者原发病因不明,已知病因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30例),大多数未做肾活检,糖尿病肾病(12例)和高血压肾损害(10例)居其次,分别占27.8%,11.1%和9.3%,长者已存活10年;11例患者行肾移植,22例患者死亡;患者的主要死因为脑血管意外(36.7%)和急性左心衰(20.0%).患者透析龄1年以上者98例,透析龄达3年者68例.结论 大冶市农村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大多原发病因不明,1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2%,64.2%和55.1%,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
作者:汪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评估我院氨溴索及溴己新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联导航台工作站提取目标病例(使用氨溴索或溴己新注射剂),结合手工检索,汇总分析我院氨溴索及溴己新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共提取目标病例341例,其中,氨溴索、溴己新雾化吸入途径给药者占72.4%,氨溴索、溴己新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同时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者达74.3%,三联以上用药情况较少.结论 我院氨溴索和溴己新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主要表现为雾化吸入途径给药,且存在给药频次多、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建议医师在应用过程中应遵循药品说明书,参考相关指南及共识,用药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临床药师应起到监督作用,规范医师不合理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高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瑞士Hamilton全自动血型仪在ABO及Rh(D)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血型仪法对住院及体检3179例血型样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同时全部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对比试验,比对其结果一致性.结果 3179例血型样本ABO血型鉴定,自动血型仪法与盐水试管法结果比对3例有差异;Rh(D)血型鉴定,自动血型仪法与盐水试管法结果比对无差异.结论 瑞士Hamilton全自动血型仪对ABO及Rh(D)血型鉴定结果准确可靠,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本,但偶尔也会出现正反定型不一的情况,临床实验室须加以重视.
作者:樊鹏威;江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毫火针结合手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痹证型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痹证型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手三针疗法,观察组采用毫火针结合手三针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评价2组的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及总积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RI情绪分、PRI感觉分及PRI总分分别为(1.38±0.76)分、(2.36±0.64)分及(3.80±1.6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0.67)分、(3.78±0.75)分及(5.15±1.77)分,2组的PRI情绪分、PRI感觉分及PRI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PPI评分、VAS评分及总积分分别为(1.49±0.85)分、(2.12±1.25)分及(8.66±2.6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0.83)分、(3.34±1.48)分及(10.03±2.28)分,2组的PPI评分、VAS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毫火针结合手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痹证型疼痛镇痛效果显著.
作者:夏明;万雪荣;刘仲初;吴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诊断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必修课程,也是临床素质教育的核心,但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很难得到比较全面的临床思维训练.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总结我院诊断教学工作中已开展的诊断思维训练虚拟仿真技术,进一步指导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丽;聂永胜;李嘉静;李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溶血三项试验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应用意义.方法 检测孕妇IgG抗A(B)效价,对新生儿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检测、溶血三项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出现免疫性抗体孕妇所产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发病率是18.68%,其中母亲和新生儿血型为O-A占52.76%,O-B的占47.24%.孕妇IgG抗体效价分别在1:64,1:128,1:256及1:512时,HDN的发病率分别是12.10%,22.69%,34.62%,42.86%,均明显高于抗体效价低于1:64(正常抗体效价);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21.26%,游离试验阳性率44.88%,放散试验阳性率100%;127例HDN均出现黄疸及血清胆红素升高.结论 对母亲与新生儿血型不合时应尽早进行溶血三项试验,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作者:汤戎;苏品璨;姚富柱;罗臻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站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站申请输血的152例输血者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输血检验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76例.对照组按常规输血流程进行输血,观察组则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对比2组输血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交叉配血、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 输血前后消毒等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站应加强输血检验中的质量管控,以保障输血工作正确及合理进行减少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增强输血安全性.
作者:张琴;朱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基层卫生院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486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提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药敏鉴定.结果 486例女性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阳性率为60.2%,支原体感染好发于25岁~35岁年龄组.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等敏感度较高.结论 育龄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多发于25岁~35岁,以Uu为主,大多具有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减少和避免耐药菌株出现.
作者:赵爱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品说明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静脉输液调配中心药师审核医嘱、生产厂家修改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我院静脉输液调配中心211份药品说明书,对其标注的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用药品说明书在所选溶媒、给药方法、配液浓度、配制好的药液保存时限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标注不明确或与实际应用不符等不能正确指导临床应用的问题.结论 静脉用药品说明书需进一步完善,医师、药师、护士要不断认真学习说明书.
作者:秦丽莉;刘丽华;李晓兰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