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强;周斌;孔爱民
目的 分析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前后血尿海藻糖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试验组,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正常人血尿海藻糖酶的含量以及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血尿海藻糖酶的OD值,先画出标准曲线,再计算出各组的海藻糖酶含量.对比各组血尿海藻糖酶的含量,判断组间有无差别.结果 试验组术前血清海藻糖酶开始升高(P<0.01),术后6 h、12 h明显升高(P<0.01),24 h开始降低,和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尿海藻糖酶比对照组高(P<0.01),术后6 h、12 h明显升高(P<0.01),24 h开始降低,和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每一时间点血清海藻糖酶都高于尿海藻糖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海藻糖酶在失血性休克肾功能损害的早期即开始升高,术后6 h~12 h达到高峰,临床上应重视这个时间段的肾功能情况.海藻糖酶具有稳定性、特异性、灵敏性,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肾功能评估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严林;刘新锋;罗杰龙;修风民;李德亮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疏肝健脾方联合眼部按摩治疗小儿目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目眨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方联合眼部局部按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平均治疗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疗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联合眼部按摩治疗小儿目眨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积浩;李艳燕;周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研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教学模式在临床诊断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5级的128例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64例,A组采用PBL与CBL结合的教学模式,B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2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评估教学质量.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学生考核成绩更好,教学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实践中,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瑜瑾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鱼样中总汞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科学评价检验结果,提高检验水平.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用ICP-MS法测定鱼样中的总汞含量.全面、系统地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不确定度评估数学模型,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和扩展不确定度,探讨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结果 鱼样中总汞含量为(14.9±1.2)ng/g,采用本法测定鱼样中总汞含量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样品消解、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样品称量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结论 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简单、全面、系统,可准确计算不确定度,为同类检测不确定度分析提供指导.
作者:邓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抗炎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白介素-6(IL-6)、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7.73%)显著比对照组(88.64%)高(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具有抑制炎性因子,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杨超铭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产妇产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行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常规产后访视及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锻炼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妇产后盆底脏器脱垂、产后尿失禁(SUI)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产后42 d盆底脏器脱垂及SU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锻炼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脏器脱垂症状的恢复,避免SUI发生,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作者:钟燕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87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和分析其低血糖反应的原因.结果 187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具体原因为:饮食不规律、运动量过大、空腹大量饮酒、胰岛素强化治疗、自行增加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笔使用不当致胰岛素注射过多、院外自购降糖药物、擅自增加降糖药口服剂量、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进餐与用药时间差错、情绪不佳等.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原因相对较多,因而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等需予以重视并加强配合,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及低血糖反应护理干预.
作者:王秀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肛周脓肿中医称之为肛痈,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1]. 小儿肛周脓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疼痛拒按(婴儿则表现为拒按、碰则哭闹不止),无破溃流脓,常伴有体温升高、甚至发热等症状. 目前,手术是佳治疗方案,针对婴幼儿患者,极具中医特色的切开挂线法是首选. 考虑到患儿年龄小、依从性差,为保证疗效,通常于全麻下行手术;虽然局麻下行手术副作用更小,但实际操作难度却远高于前者,因此该法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笔者收集了 1 例婴儿在局部麻醉下行肛周脓肿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案例,疗效甚好,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霏;唐学贵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序贯疗法和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168例,根据其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序贯疗法组85例和标准四联疗法组83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4周采取改良Glasgow评分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4周Hp根除情况和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Glasgow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4周2组Glasgow评分均降低,且序贯疗法组低于标准四联疗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周,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均高于标准四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在改善临床症状、根除Hp和促进溃疡愈合方面均优于标准四联疗法,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亮;路红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免疫检验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64例入我院实施免疫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免疫检验,观察组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阶段予以质量控制免疫检验.结果 对照组检验确诊率为78.1%,低于观察组的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5.6%,低于观察组的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在免疫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各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饶雪珠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康复消炎栓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妇科千金片治疗,观察组40例联合康复消炎栓塞肛,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康复消炎栓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推广.
作者:解斐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通痹汤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4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西药组(50例,应用西药治疗)、联合组(50例,应用通痹汤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西药组(78.00%)(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与西药组(8.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痹汤联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较显著,且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黄泽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在肺癌诊断中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肺癌组)和60例肺部良性病变(良性组)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糖类抗原125(CAl25)、 糖类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肺癌组患者Cy-fra21-1、CAl25、CA199、CEA、NSE水平与良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诊断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在肺癌诊断中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l25、CA199、CEA、NSE联合诊断可提升诊断效果.
作者:陈贱兰;陈前萍;曾顺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疗法和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用药4周后评估2组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2组患者用药4周后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3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不影响继续治疗,2组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发 2 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军;谢林爱;刘姣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镜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5例89眼,均按常规流程定制角膜塑形镜,取镜后正常佩戴1周以上,将其随机分成2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组29眼,不滴玻璃酸钠组60眼,每日戴镜时间8 h~10 h,检查戴镜后患者的角膜上皮点染程度,观察角膜有无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果 戴镜后不滴玻璃酸钠组角膜上皮染色阳性数明显增加,分别为9眼(31%,玻璃酸钠组)和28眼(47%,不滴玻璃酸钠组).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有效降低近视度,显著提高裸眼视力;但不能忽视验配带来的风险,应以规范的验配流程、熟练的验配技术提高配戴安全性.摘戴镜前后滴用玻璃酸钠可有效降低角膜上皮点染率,改善眼表干涩不适等症状.
作者:范宵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宫腔镜手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8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清宫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β-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所用的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后子宫妊娠患者的治疗中,宫腔镜手术的效果更显著,手术操作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住院时间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熊玉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丁咯地尔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应用丁咯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咯地尔治疗时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强化治疗效果.
作者:杨冬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PPI)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64例,随机分为A、B、C和D组,各41例.所有患者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奥美拉唑治疗,B组予埃索美拉唑治疗,C组予泮托拉唑治疗,D组不予PPI.比较4组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D组的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A、B、C 3组(P<0.05),前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7 d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应用于行PCI的AMI患者临床效果相近,均能明显降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且对血小板聚集效应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新强;周斌;孔爱民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经皮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2组腰椎功能及疼痛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2组ODI评分、VAS评分均下降,且与对照组[(20.13±8.62)分、(2.02±1.63)分]相比,观察组[(15.44±5.07)分、(1.25±1.03)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54.00%,低于观察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不仅可较好地恢复神经功能,降低疼痛,且可提升疗效,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王设;过承兵;缪贤林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平均分成观察、对照2组,对照组选择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优;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及降低出血量,有利于提高其恢复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海建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