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菜籽
目的 分析自拟松懈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180例剖宫产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90例)和试验组(9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全流食,同时进行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输液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松懈汤.观察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懈汤具有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止痛、消积、行气等功效,同时也能促进患者肛门排气,对剖宫产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
作者:张爱民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分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应用不同剂量艾贝宁(盐酸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艾贝宁使用剂量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2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输注负荷剂量艾贝宁0.6μg/kg,随后分别以0.3,0.5μg/(kg·h)的剂量进行维持.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拔管10 min后镇静效果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更优,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拔管时间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中选用0.5μg/(kg·h)维持剂量的艾贝宁能显著提高镇静效果,抑制患者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马吉宁;支燕;梁宵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利嗪对于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a,CVS)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CVS性头痛患者实施临床研究,根据所用药物均分为尼莫地平组和临床研究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临床研究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 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为71.1%,低于临床研究组的91.1%(P<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CVS性头痛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促进脑血流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双歧三联活菌与锌剂联合应用对小儿腹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锌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双歧三联活菌与锌剂联合治疗,对比2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IL-6、IL-10、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小儿腹泻治疗中采用双歧三联活菌与锌剂联合的方式,可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缩短时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痛苦.
作者:李坤源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黄连素药浴联合洁悠神喷洒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黄连素药浴联合洁悠神喷洒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涂抹.对比2组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黄连素药浴联合洁悠神喷洒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叶乐荣;陈芳芳;江宝玉;舒智源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内膜息肉(EP)的疗效.方法 从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单纯EMs和EMs合并EP患者中分别抽取33例随机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宫、 腹腔镜联合手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患者术后妊娠率、妊娠后分娩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宫内胚胎停育率(12.12%)高于对照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EMs合并EP疗效颇佳,但术后胚胎停育风险率较高,应加强治疗干预.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96例颅内复杂动脉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支架辅助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支架辅助技术相比,双微导管技术更有助于改善颅内复杂动脉栓塞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郭智勇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推注呋塞米.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临床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 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水肿消退、气促缓解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对患者血压影响较小,促进心功能恢复,为预后提供了保障.
作者:刘汉桃;鲁威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对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单纯冠脉造影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30例.观察组冠脉造影术前2 d~3 d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及其他调脂类药物;A组患者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B组每晚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C组每晚口服30 mg阿托伐他汀,3组均于PCI术前3 d开始服用,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肾功能、尿微量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对比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PCI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 造影前,2组肾功能各项指标、尿微量蛋白各项指标及hs-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1天,对照组CysC较造影前升高,且高于观察组;GFR较造影前降低,且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1天,对照组α1-MG、mALB、TRF及hs-CRP均较造影前升高,且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CK-MB、cTnI、hs-CRP、IL-6、sICAM-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组患者CK-MB、cTnI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较B组、C组高,B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组患者hs-CRP、IL-6、sICAM-1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较B组、C组高,B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脉造影引发的一过性微量蛋白尿及肾功能损伤,同时,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有效保护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肌功能,并有效减轻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岚;樊燕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胃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泮托拉唑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28 d和42 d后的胃Hp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治疗28 d后观察组患者的胃Hp清除率57.9%(22/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2%(13/38);治疗42 d后,观察组患者的胃Hp清除率86.8%(33/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2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Hp水平,降低溃疡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波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微创取石术后残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微创取石术后残石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21)应用常规对症疗法,研究组(n=21)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组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整体疗效、 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8.10%(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微创取石术后残石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复发,值得借鉴.
作者:郭昌文;周告生;文薇;刘志文;谢家金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采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106例,首先采用传统试管法进行ABO、RhD血型抗原鉴定,定义为对照组;再采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进行ABO、RhD血型抗原鉴定,定义为研究组.对比2组监测结果 阳性率.结果 2组ABO、RhD检测结果阳性率均为92.5%和5.7%,符合率达到100%.结论 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过程中应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其检测结果与传统试管法完全相符.
作者:赵鲜珍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给予西瓜霜喷雾剂治疗、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莲萍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老年Ⅰ型心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Ⅰ型心肾综合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4组,30例/组,分别是对照1组(单纯超滤)、对照2组(缓慢连续超滤)、对照3组(间断血液透析)以及观察组(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肾功能治疗总有效率都为96.67%,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老年Ⅰ型心肾综合征效果较好;但是费用昂贵,若患者无法接受,可考虑缓慢连续超滤.
作者:邱艳萍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在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腹部肿瘤患者10例,均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患者前后(z)、头脚(y)、左右(x)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锥形束CT影像技术获取,对x、y、z轴旋转进行建立,而后对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共施行40次CT检查,扫描检查结果显示:x、y、z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分别为(0.14±0.08)cm、(0.09±0.12)cm、(-0.13±0.11)cm,u、v、w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75±0.26)°、(-0.19±0.28)°、(0.21±0.18)°.其中摆位误差小、居中、大分别为:x方向、z方向、y方向,其外扩值分别为0.57 cm、0.65 cm、1.10 cm.结论在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检查摆位误差,起到提升治疗精度的作用.
作者:邹钦凤;聂晓历;黄丽娜;蒋思思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他汀类药物治疗和无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随访期内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生化指标,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法诊断DME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随访期间,23%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和48%无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出现D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无他汀类药物治疗组(P<0.05).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中DME和非DME亚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无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中DME和非DME亚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可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DME的发生.
作者:杨君;王春芳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结果,为修订献血者招募和血液检测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2016年本市献血者资料,分析HIV-1/2型抗体抗原筛查结果 和确证结果,将HIV确证阳性献血者分别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2012年—2016年共检测献血者标本429423例,HIV-1/2型抗体抗原筛查反应性标本956例;经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HIV阳性177例,不确定165例,HIV阳性率为4.1/万;男性HIV阳性率为5.8/万,女性HIV阳性率为0.5/万,男性和女性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34岁组HIV阳性率为4.7/万,35岁~44岁组HIV阳性率为4.5/万,45岁~60岁组HIV阳性率为2.1/万,不同年龄组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8岁~34岁和35岁~44岁组较45岁~60岁组HIV阳性率高(P<0.05).结论 根据本市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应进一步做好献血宣传和征询工作,必要时可增加初次献血者献血前HIV快速筛查试验,采用灵敏度、特异性较好的血液检测试剂和方法,尽可能保障输血安全.
作者:李之烨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内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45例重症监护室(ICU)内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及45例中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为观察组,中年高血压性脑出血为对照组.2组患者住院后均接受相关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出血部位主要发生在丘脑及小脑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0%)高于对照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重症监护室内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就有必要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手段进行治疗.
作者:邱奉敏;刘小强;李晓东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医院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及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23835人次输血治疗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以及输血史、妊娠史、输血量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3835人次输血治疗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78/23835);从输注血液类型分布上来看,输注病毒灭活血浆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0.94%);从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来看,过敏性输血反应占比高(82.05%);有输血史者、有妊娠史者以及输血量≥1600 mL者输血不良反应更高(P<0.05).结论输血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性输血,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血液类型为病毒灭活血浆,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量均可能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需加强警惕.
作者:梁冬香;阙庆和;邱启东;苏晓晶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增强头颅核磁(MRI)在脑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脑膜癌患者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及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 80例患者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瑞-姬氏染色均找到肿瘤细胞,其中60例首次检测发现肿瘤细胞,另外20例经二次复检查出,增强MRI扫描首次检查查出49例脑异常强化.首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检出率为75.00%(60/80),增强MRI扫描检出率为61.24%(49/80),经首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增强MRI确诊率为92.50%(74/8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增强MRI是脑膜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测手段,两者联合可有效提高确诊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菜籽 刊期: 2018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