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目的 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成效.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一般随访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时间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 6个月后随访,干预组自我管理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老年CHF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韩艳秋;张加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出血不同时段的出血量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7例确认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出血情况以及引发因素.结果产妇产后24 h~1周时间内,发生产后出血的比率及出血量明显高于产后24 h内、产后1周以上;与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瘢痕子宫以及贫血等因素相关.结论 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比较多,且产后不同时段的出血量不一致,为进一步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有必要结合引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作者:麦明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改善宫颈癌放疗患者心理状况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140例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及家属,按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及家属各35例.对照组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对患者及家属同时实施健康教育.评定患者及家属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 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消除宫颈癌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心理状况,对解除家属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秦秀容;苏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术后护理干预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22)和对照组(n=24).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疼痛、焦虑和抑郁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后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岳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120例患儿,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在输液时的穿刺次数、配合度、不良事件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静脉输液小儿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穿刺次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配合程度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蒋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老年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2组患者均实施膀胱癌切除手术,手术成功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膀胱癌术后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琼;甄艳丽;冉梅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血液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血液科患者以住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65例)及优质护理服务基础上的人文关怀应用(观察组,65例),评估2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文关怀在血液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管理院前急救救护车的效果.方法 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部制定院前急救出诊工作流程和质量考核标准,对救护车、人员、仪器设备、药品和物品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救护车内药品、物品和仪器设备完好率达100%;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结论 院前急救救护车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有效保证出诊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慧祯;刘海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抽取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管理.对2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检测与记录.结果 试验组患者各项相关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但能够稳定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郭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ICC在中晚期食管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PICC置管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一次成功穿刺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一次成功穿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晚期食管癌化疗患者行PICC的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一次成功穿刺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更为安全、高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饮食治疗总依从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肾病患者加强饮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以及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对其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采血前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晕针(血)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时的心理反应类型可以分为潜在紧张型、焦虑型、高度紧张型、恐惧型;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均得到明显改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血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患者静脉采血时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心理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显著增加配合程度,对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达到理想的采血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敏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6.1±3.5)分、HAMA评分(6.7±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5.6)分、(8.6±4.2)分,观察组患者社交功能、认知功能及情感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爱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如何通过品管圈活动优化患者就诊流程,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由腔镜中心9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对2015年6月—9月在我院就诊的内镜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措施,对比实施活动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优化了就诊流程,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为医护人员创造了舒心的工作环境,也节省了医疗成本,为科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常晋霞;王素芳;李建红;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受限、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主观感受4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彭仲先;杨海燕;李成;蒋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体位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6月70例应用体位垫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棉质手术体位垫,行常规清洁与消毒等管理;将2015年7月—12月70例应用体位垫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自制体位垫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用颜色标识及清点卡进行管理,彻底清洁与消毒.比较2组手术患者体位垫丢失、交叉混淆发生率及医务人员对体位垫使用护理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体位垫丢失、交叉混淆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且对照组手术医生、护理人员对手术室体位垫使用护理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体位垫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质量.
作者:冯灶生;陈毅辉;黄代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3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给予静脉溶栓常规护理,研究组63例实施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乔会丽;李乾亮;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干预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中应用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患者自我接纳程度以及恢复信心,从而更好地维护患者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控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指导,健康教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健康教育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增强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意识,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海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乙2组,每组43例.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组患者使用耳穴贴压,观察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 甲组患者睡眠总体优良率为97.67%,乙组为83.72%,甲组患者睡眠总体优良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 给予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耳穴贴压可有效改善其术前睡眠质量.
作者:刁秀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