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杨敏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分成A组50例(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和B组50例(未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胃镜检查结果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Hp感染史、心脑血管病史、病变数目、住院时间、各种临床表现发生率、糜烂性胃炎、溃疡、Hp阳性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在性别、酗酒史、吸烟史、病变大小以及复合性溃疡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胃镜检查结果 等发生率与其他因素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差别较大,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肿物穿刺组织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研究周围型小肺癌应用薄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诊治的10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证实,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CT扫描.结果 通过分析,80例为边缘分叶,82例为毛刺征,60例为血管集束征,69例为胸膜凹陷征,49例为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4例为钙化灶,4例为空洞征,6例为边缘光整结节、密度均匀.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能够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连亚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 分层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给予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合并症患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及低危三种等级,给予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方法 .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得到一定改善,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 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高血压,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缩短治疗时间,明显改善患者血压.

    作者:冯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DL-C Cys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CysC)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28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非AS组(n=79)和AS组(n=149),对AS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非AS组和AS组2组间LDL-C、Cys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年龄、收缩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LDL-C、CysC、年龄及收缩压是T2DM并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DL-C与CysC水平是T2DM并AS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春亭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系带处浸润麻醉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评析

    目的 研究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系带处浸润麻醉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1月男科就诊患者中选取100例包皮过长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单纯阴茎背神经阻滞浸润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阴茎背神经联合系带处浸润麻醉,对比2组患者术中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与术后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包皮环切手术中行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系带处浸润麻醉,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轻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痛苦.

    作者:王海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分期治疗 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比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分期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5年6月在我科诊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甲组3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乙组3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延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甲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甲组恢复良好有32例(91.73%),乙组有20例(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度残疾有3例(8.57%),乙组有9例(3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传统手术与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传统手术与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确诊的小儿疝气患儿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0例患儿采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长(16.3±3.6)min、出血量(2.3±1.4)mL、术后排气时间(6.4±1.4)h及住院时间(3.3±1.5)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型腹腔镜具有伤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的疝气患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冯齐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贫血病因诊断中骨髓细胞学 检验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贫血病因诊断中骨髓细胞学检验的价值.方法 择选40例贫血患者纳入试验,来院就诊时间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征得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均实施骨髓细胞学检验,分析病因.结果 经骨髓细胞学检验,40例患者有33例确诊病因,占比为82.5%,以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和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为主;7例病因不明,占比为17.5%.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验对于贫血原因以及贫血种类的明确具有重要作用,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广霞;高秀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单一组64例、治疗组64例.单一组使用蒙脱石散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用微生物制剂治疗,检测用药前后2组患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IL-6、IL-17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单一组(P<0.05).治疗组腹泻改善率为96.9%,明显高于单一组的89.1%(P<0.05).结论 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更佳.

    作者:潘奇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微创手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高体温及腰背痛7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高体温及腰背痛72 h VAS评分,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和骨折椎体自身Cobb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涛;樊秋贵;高琦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4例肺结核复治菌阳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64例实施异烟肼治疗,观察组70例实施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菌转阴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9%,(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的转阴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效果显著,可提高痰菌转阴率,安全性较好.

    作者:郭风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胸椎结核前后路联合手术不同体位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胸椎结核患者前后路联合手术体位护理经验.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前后路联合手术胸椎结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手术体位护理.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用神经病症状评分(NSS)量表测定和比较神经功能.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6.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78%(P<0.05);对照组的NSS评分(55.3±2.8)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0.3±2.6)分(P<0.05).结论 手术体位护理恢复术后患者健康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田江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胫前切口两侧微切口减张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目的 研究小腿胫前切口两侧微切口减张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52例胫腓骨双骨折患者,采用胫前切口两侧微切口减张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先固定腓骨,胫骨钢板内侧内固定后,首先缝合腓侧切口,而后适当延长胫前常规切口,适当游离皮下软组织,并在游离的两侧软组织上行微切口减压并缝合胫前切口.结果 本组52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前消肿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微切口减张伤口正常愈合50例,延迟愈合2例,但渗出量较多,无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延迟愈合1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准确判断胫腓骨骨折后软组织情况,正确使用胫前切口两侧微切口减张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 ,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降低切口周围软组织坏死及骨折不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左海强;张喜才;王焱;潘华;黄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小儿感染性疾病SAA hs-CRP CRP检测的早期诊断意义

    目的 讨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2015年—2016年期间360例儿童SAA、hs-CRP、CRP水平,其中儿科住院感染患儿310例(病毒感染组212例,细菌感染组98例)为研究对象,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病毒感染组212例患儿血清SAA显著高于体检对照组(P<0.01);急性期细菌感染组98例患儿血清SAA、CR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毒感染组212例患儿血清CRP及hs-CRP水平与体检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儿急性感染时SAA、hs-CRP、CRP联合监测在诊断中有互补作用,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牛彩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整体舒适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实施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室预留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就护理满意度而言,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临床效果较好,手术室预留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陈素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翻转课堂在高职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3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人,分为试验组50人,采用翻转课堂实训教学法教学,对照组50人,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法教学.通过实训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职外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作者:刘鹏;茹官璞;李燕燕;李春正;王高卓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结合优思弗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给予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结合优思弗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胆囊结石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优思弗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胆囊收缩功能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囊收缩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结合优思弗治疗的效果较好, 可明显改善胆囊收缩功能,降低胆囊结石复发率.

    作者:胡伟;徐小丰;颜伟笔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透明敷贴预防管道脱落的临床体会

    骨科作为外科的重点科室之一,手术后往往留置较多的管道,而管道的作用在其能为术后的继续治疗,患者病情的观察以及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近几年来术后管道脱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为此我们医院已将管道脱落列为不良事件之一,故此术后观察也成为我们医护人员平时护理工作时的观察重点. 术后常见的管道种类有:镇痛泵、创腔引流管、CVC、尿管、VSD负压引流管、胃管等.我科专门针对性地成立了质控小组,针对管道脱落情况采取相关对策:护理人员根据制定的评分表,按照分值评分. 从首次评分到轻度风险再到中度风险后为重度风险,以此来降低非预期的拔管.以往的固定方式存在固定位置不准确、容易起小水疱、有渗液易掉、而且还有部分患者存在过敏现象,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患者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为我们医护人员增加护理的工作量. 通过使用3M透明敷贴,我们发现其具有固定牢靠、防水、安全、抗菌性、透气性、黏性强,易于观察、局部减压,不容易卷边等优势.经过3M透明敷贴在临床上的使用,发现其对管道的保护有显著的作用,现将我科使用透明敷贴的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杜瑶瑶;刘莉;汪丽;陈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栓形成》教学案例的设计和思考

    以往病理学中《血栓形成》的教学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 ,理论知识较粗糙乏味,较难理解和记忆.本文主要介绍在《血栓形成》的教学中采用了任务引领、分组病例讨论、网页案例教学和MAKA链接制作的教学方法 ,把时间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需要借助前面所学和查阅新知识去完成任务分组讨论,总结;同时,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巡视并进行诱导提问,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后,学生提出问题和总结发言,这样,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改变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后,运用MAKA技术进行链接制作,我们的成果可以分享给任何一个想学习病理学的人,教师应结合学情和当下实用的教学方法 ,实时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深入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作者:潘太健;陶理能;李玉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食管癌258例数字胃肠X线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食管癌数字胃肠X线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5年行数字胃肠X线机检查的258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8例食管癌患者中确诊251例,7例可疑癌.髓质型X线征象主要有管壁僵硬、充盈缺损和不规则狭窄;早期癌X线征象多为局部充血和小的糜烂,黏膜皱襞紊乱、粗糙或中断,局部稍有隆起和点状充血.结论 数字胃肠X线机是诊断食管癌的重要手段,应与其他影像学检查项目相结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海军;刘宽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 微创组在血肿吸收时间、术后ADL1~2级、术后GC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颅手术相比,采用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助于缩短血肿吸收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适于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张春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