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强;张喜才;王焱;潘华;黄海
目的 研究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均采用同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手术效果,观察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大尿流率较术前有显著提升,国际前列腺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术后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的复发率为13.3%.结论 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可降低术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且手术安全性高.
作者:彭荣军;廖彩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同时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的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2组研究对象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a比值(E/Ea)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LVDd、LAD、E/Ea等指标与正常组患者比较明显增加,而LVE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增加,其LVDd、LAD、E/Ea等指标水平不断增加,而LVEF水平则不断降低.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璐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31%与10.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79%与25.6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德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术中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麻醉后给予常规处理,试验组患者麻醉后给予保温处理.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45.38±5.62)min和拔管时间(16.32±1.5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18±11.24)min、(22.89±7.6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后给予保温处理能够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明松;张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2组均采用B族维生素、地塞米松抗病毒及理疗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达莫,疗程均为15 d.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按面神经功能House-Braehmann(H-B)分级标准,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面肌电图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贝尔面瘫疗效明显,可以快速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
作者:张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3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人,分为试验组50人,采用翻转课堂实训教学法教学,对照组50人,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法教学.通过实训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职外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作者:刘鹏;茹官璞;李燕燕;李春正;王高卓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成人前牙深覆(牙合)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牙科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成人前牙深覆(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正畸治疗+常规固定修复)和对照组(常规固定修复)各46例,观察2组患者的牙齿矫治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牙齿矫治优良率(97.8%vs82.6%)及其对治疗的满意程度(95.7%vs80.4%)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前牙内收幅度(5.72±0.69)mm和下颌Spee曲线降低幅度(2.17±0.19)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8±0.82)mm和(1.22±0.3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治疗对于提升成人前牙深覆(牙合)的固定修复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郭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实施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室预留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就护理满意度而言,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临床效果较好,手术室预留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陈素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对比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分期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5年6月在我科诊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甲组3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乙组3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延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甲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甲组恢复良好有32例(91.73%),乙组有20例(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度残疾有3例(8.57%),乙组有9例(3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过期妊娠并羊水过少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过期妊娠并羊水过少孕妇中抽取6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68例过期妊娠但羊水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分娩结局.结果 研究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内窘迫、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期妊娠和羊水过少均会对母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属于高危妊娠,应加强预防和监测工作,在适当的时机结束分娩,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翟玲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综合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预后,降低残疾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巍源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微创手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高体温及腰背痛7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高体温及腰背痛72 h VAS评分,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和骨折椎体自身Cobb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涛;樊秋贵;高琦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单侧万向钉棒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单侧万向钉棒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观察分析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结果 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100%,神经功能JOA评分显著改善,无椎弓根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侧万向钉棒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小,临床疗效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无异,但其手术适应证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熊少华;曾永平;王其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分成A组50例(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和B组50例(未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胃镜检查结果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Hp感染史、心脑血管病史、病变数目、住院时间、各种临床表现发生率、糜烂性胃炎、溃疡、Hp阳性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在性别、酗酒史、吸烟史、病变大小以及复合性溃疡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胃镜检查结果 等发生率与其他因素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差别较大,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周围型小肺癌应用薄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诊治的10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证实,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CT扫描.结果 通过分析,80例为边缘分叶,82例为毛刺征,60例为血管集束征,69例为胸膜凹陷征,49例为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4例为钙化灶,4例为空洞征,6例为边缘光整结节、密度均匀.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能够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国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胸椎结核患者前后路联合手术体位护理经验.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前后路联合手术胸椎结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手术体位护理.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用神经病症状评分(NSS)量表测定和比较神经功能.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6.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78%(P<0.05);对照组的NSS评分(55.3±2.8)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0.3±2.6)分(P<0.05).结论 手术体位护理恢复术后患者健康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田江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4例肺结核复治菌阳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64例实施异烟肼治疗,观察组70例实施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菌转阴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9%,(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的转阴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异烟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效果显著,可提高痰菌转阴率,安全性较好.
作者:郭风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系带处浸润麻醉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1月男科就诊患者中选取100例包皮过长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单纯阴茎背神经阻滞浸润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阴茎背神经联合系带处浸润麻醉,对比2组患者术中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与术后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包皮环切手术中行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系带处浸润麻醉,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轻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痛苦.
作者:王海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骨科进行诊疗的骨科创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感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34±3.12)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8.34±4.55)d;观察组感染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发生,同时能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李孛;陈峰;朱祖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随着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逐渐增加,针对这一种疾病,有很多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本文对其临床分型以及相关治疗方法 展开论述.目前有效的方法 就是内固定法,该方法 不仅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后期恢复的条件,同时还能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潘小明;刘春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