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 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探讨

陈明松;张梦

关键词:手术患者, 体温变化, 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摘要:目的 分析术中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麻醉后给予常规处理,试验组患者麻醉后给予保温处理.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45.38±5.62)min和拔管时间(16.32±1.5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18±11.24)min、(22.89±7.6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后给予保温处理能够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单侧万向钉棒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

    目的 探讨单侧万向钉棒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单侧万向钉棒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观察分析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结果 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100%,神经功能JOA评分显著改善,无椎弓根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侧万向钉棒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小,临床疗效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无异,但其手术适应证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熊少华;曾永平;王其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及相关治疗进展

    随着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逐渐增加,针对这一种疾病,有很多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本文对其临床分型以及相关治疗方法 展开论述.目前有效的方法 就是内固定法,该方法 不仅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后期恢复的条件,同时还能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潘小明;刘春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心脏 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同时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的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2组研究对象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a比值(E/Ea)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LVDd、LAD、E/Ea等指标与正常组患者比较明显增加,而LVE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增加,其LVDd、LAD、E/Ea等指标水平不断增加,而LVEF水平则不断降低.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亚晓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盐酸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LC术后PONV的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盐酸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行LC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5例.A组不予盐酸托烷司琼,B组予6 mg托烷司琼静推,C组予3 mg加入镇痛泵,并静推3 mg托烷司琼,D组予6 mg托烷司琼加入镇痛泵.观察术后PON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C、B、D组术后各时间点PONV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C组比较:B组术后12h和D组术后12h、48h PONV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A组比较:C、B、D组术后各时间点PONV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与C组比较:B、D组术后12 h、24 h PONV发生率明显提高,且D组术后48 h PONV发生率高(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式给予患者盐酸托烷司琼均可减少LC术后PONV发生,其中静脉推注加泵注给药效果更优.

    作者:叶锡高;郑后成;宋慧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大于2 cm 肾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大于2 cm肾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4例肾结石患者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技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直径大于2 cm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结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林;刘彩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美托洛尔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小儿重症肺炎 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1例采用去乙酰毛花苷治疗,观察组21例采用美托洛尔+去乙酰毛花苷治疗.结果 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心率下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心脏射血分数提高至目标值时间以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美托洛尔+去乙酰毛花苷联合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可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陈晓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贝尔面瘫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2组均采用B族维生素、地塞米松抗病毒及理疗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达莫,疗程均为15 d.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按面神经功能House-Braehmann(H-B)分级标准,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面肌电图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贝尔面瘫疗效明显,可以快速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

    作者:张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小儿感染性疾病SAA hs-CRP CRP检测的早期诊断意义

    目的 讨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2015年—2016年期间360例儿童SAA、hs-CRP、CRP水平,其中儿科住院感染患儿310例(病毒感染组212例,细菌感染组98例)为研究对象,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病毒感染组212例患儿血清SAA显著高于体检对照组(P<0.01);急性期细菌感染组98例患儿血清SAA、CR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毒感染组212例患儿血清CRP及hs-CRP水平与体检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儿急性感染时SAA、hs-CRP、CRP联合监测在诊断中有互补作用,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牛彩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薄层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周围型小肺癌应用薄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诊治的10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证实,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CT扫描.结果 通过分析,80例为边缘分叶,82例为毛刺征,60例为血管集束征,69例为胸膜凹陷征,49例为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4例为钙化灶,4例为空洞征,6例为边缘光整结节、密度均匀.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能够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国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分期治疗 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比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分期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5年6月在我科诊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甲组3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乙组3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延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甲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甲组恢复良好有32例(91.73%),乙组有20例(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度残疾有3例(8.57%),乙组有9例(3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意义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于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住院治疗时间以及医疗花费等指标.结果 2组护理前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采取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BPRS评分、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着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可以节省患者开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上大力推广.

    作者:白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加强动物实验提高外科学 总论教学质量

    动物外科学是一门既注重理论,也重视操作技能的学科,更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外科学总论动物实验的教学现状,从师资培养、教学方法 以及教具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达到通过加强动物实验提高外科学总论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星火;刘亮;张亚奎;张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 分层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给予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合并症患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及低危三种等级,给予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方法 .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得到一定改善,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 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高血压,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缩短治疗时间,明显改善患者血压.

    作者:冯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肠炎宁胶囊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肠炎宁胶囊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炎宁胶囊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美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2岁~3岁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需求状况和获取途径研究

    目的 调查研究2岁~3岁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状况和获取途径.方法 以2016年1月—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2岁~3岁儿童父母300名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状况与获取途径.结果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得分高为(13.2±2.1)分,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越好;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内容的需求状况,前三位依次为常见疾病防治(57.0%)、定期体检(56.3%)、定期智能检查(53.3%);儿童保健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保健门诊咨询(50.7%),其次为媒体途径(42.7%)、医院发放宣传册(33.7%).结论 2岁~3岁儿童父母对儿童的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表现一般,还需要加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多元化的形式提高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扩展获取途径.

    作者:白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31%与10.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79%与25.6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德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术中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 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探讨

    目的 分析术中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麻醉后给予常规处理,试验组患者麻醉后给予保温处理.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45.38±5.62)min和拔管时间(16.32±1.5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18±11.24)min、(22.89±7.6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后给予保温处理能够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明松;张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整体舒适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实施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室预留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就护理满意度而言,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临床效果较好,手术室预留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陈素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诊治的80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患者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则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梗阻患者围术期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余红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0肩关节脱位患者,均行钩钢板治疗,评价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并分析患者的肩峰类型,测量其第二关节间隙.结果 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7%;5例患者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为16.7%;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峰-肱骨头的平均距离明显低于未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者(P<0.05).结论 采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较好,在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肩峰类型并测量肩峰下骨性结构数据,以便对钢板充分塑形,将肩锁钩部精确置入,避免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廖直斌;赖长君;胡园园;严骏;江小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