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循环法在护理实习生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梅菁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 技能培训, PDCA循环法,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PDCA循环法在护理实习生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的60名护理实习生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5年的60名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实习生使用PDCA循环法对进行技能培训,为对照组实习生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技能培训,对比2组培训满意度及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满意度和技能培训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护理实习生技能培训中,能够使培训工作更加标准及规范,显著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培训合格率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护理

    目的 总结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13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有3例INR异常患者,其中2例康复,1例死亡.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芳;王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急诊120病房预见性护理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安全措施应用于急诊120病房的有效性.方法 将327例急诊120病房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223例)和预见性护理组(104例),观察2组留观时间、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留观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见性护理组治疗效果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120病房,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留观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伟;王云芳;朱月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后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率与血压.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及血压、 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应激反应.

    作者:宋慧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精细化管理在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精细化管理在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用传统方法管理,2014年6月—2015年5月采用包括重点协作、精细管理抗菌药物、精心落实防控措施、精细监管的精细化管理措施.结果 传统方法管理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2.23%,精细化管理发生率1.06%.结论 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各环节的落实与质量,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海英;郑振杰;徐金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眼创伤手术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眼创伤手术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眼创伤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2组患儿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眼创伤手术患儿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赛泉;冷从玉;杨凡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眩晕病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眩晕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中医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眩晕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肖慧;张莹莹;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应用FMEA模式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留置针堵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留置针置管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进行流程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冲管无效、封管无效、夹管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4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针堵管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前瞻性地对留置针维护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助于降低导管堵塞风险,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红;陶美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52例文化休克症状相对明显的患者,采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观察其文化休克阳性率及类型的发生情况,分析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探讨处理对策.结果 所选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差异与沟通交流差异上所占比例较高,认为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沟通交流差异是造成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主要因素,而风俗习惯差异与态度信仰差异为次要因素.结论 针对住院患者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使患者以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俯卧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俯卧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原发性频发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俯卧位组)与对照组(仰卧位组)各40例,2组均给予NCPAP、氨茶碱等综合治疗及相关护理,研究组采用俯卧位方法,对照组采用仰卧位方法,观察记录2组治疗1 h、6 h、12 h、24 h的NCPAP通气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 住院时间、 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6 h、12 h、24 h的PaO2及PaO2/FiO2比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NCPAP较仰卧位NCPAP更能有效改善氧合, 提高动脉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暂停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经飘;曾倩;梁腊梅;曾秋月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术后疼痛及其母亲焦虑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术后疼痛及其母亲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术后7 d疼痛程度、母亲焦虑状态、母亲对患儿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FLACC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S-A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术后疼痛及其母亲焦虑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易宏;谢颖;罗丽;凌卫忠;张展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措施对心内科微泵使用中护理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在心内科微泵使用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采用微泵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严密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输液时意外风险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管理组意外风险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护理满意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微泵使用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输液时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成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4例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柏晓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技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12月出生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长参与式的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智商发育、身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给予家长参与式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内科患者血糖漏测率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血糖漏测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月神经内科住院78例患者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漏测率,探讨漏测原因、拟定目标、制定质量改进措施,与2016年4月—6月实施QCC活动后神经内科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67例住院患者漏测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QCC活动,患者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总漏测率由实施前的28.86%降至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的实施降低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血糖漏测率,提高了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燕;郭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异位妊娠腹腔镜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术中护理干预对低体温的预防及影响.方法 将160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80)和干预组(n=80),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手术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术中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结果 对照组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接受发展性照顾早产儿行鸟巢式护理与抚触式护理的效果比较

    目的 分析鸟巢式护理与抚触式护理在接受发展性照顾早产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72例早产儿分为鸟巢组和抚触组各36例,鸟巢组实行鸟巢式护理,抚触组实行抚触式护理.结果 鸟巢组患儿护理后睡眠时间、奶摄入量,体重分别为(18.5±3.5)h/d、(207.5±25.8)mL/d、(2857.5±136.6)g,均优于抚触组的(14.6±3.2)h/d、(158.5±26.2)mL/d、(2286.5±125.8)g;平均住院时间上鸟巢组为(7.2±1.8)d,低于抚触组的(9.8±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对早产儿进行发展性照顾期间实施鸟巢式护理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早产儿的进食和生长,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早日出院.

    作者:王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介绍一种新生儿多功能安全哺喂勺

    新生儿及婴幼儿期机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 纯母乳喂养为生命提供了完美的开端,在营养学、免疫学和心理学方面有重要意义[1],母乳喂养也是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永恒的护理主题. 但在临床工作中,产科护士发现由于配方奶多年来已深入人心,新生儿使用奶瓶奶粉现象比比皆是,出现了新生儿混合喂养、过度喂养、乳头错觉、母乳喂养中断甚至是新生儿呛奶窒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远期将出现儿童肥胖、哮喘、过敏性疾病增加等[2].在我院积极落实爱婴医院长效管理中发现,有加奶指征新生儿的加奶一般使用奶杯和小勺喂养的家属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温度、一次喂养量等,从而不能降低奶瓶喂养率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李伶莉;雷小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卧床护理等术前护理,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防范并发症和基本护理等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临床护理后,6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在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30 min收缩压和脉搏的变化情况,术中紧张与恐惧程度,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收缩压和脉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患者的紧张度与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手术患者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很好地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缓解血压增高、脉搏增快等对生理的影响,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PDCA循环法在护理实习生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PDCA循环法在护理实习生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的60名护理实习生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5年的60名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实习生使用PDCA循环法对进行技能培训,为对照组实习生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技能培训,对比2组培训满意度及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满意度和技能培训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护理实习生技能培训中,能够使培训工作更加标准及规范,显著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培训合格率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梅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