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王平
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进行回顾分析,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2组康复效果,护理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相较于A组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效果更高(P<0.05);护理前2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B组相较于A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活动障碍和肿胀等临床症状,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方聆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2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产前心理护理,对2组孕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妇围生期给予产前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不良心理,提高顺产率,减少分娩不良事件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引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52例文化休克症状相对明显的患者,采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观察其文化休克阳性率及类型的发生情况,分析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探讨处理对策.结果 所选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差异与沟通交流差异上所占比例较高,认为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沟通交流差异是造成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主要因素,而风俗习惯差异与态度信仰差异为次要因素.结论 针对住院患者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使患者以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4例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柏晓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术后疼痛及其母亲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术后7 d疼痛程度、母亲焦虑状态、母亲对患儿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FLACC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S-A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术后疼痛及其母亲焦虑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易宏;谢颖;罗丽;凌卫忠;张展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13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有3例INR异常患者,其中2例康复,1例死亡.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芳;王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进行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护理实施前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护理舒适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护理方式.
作者:叶贤斌;徐文珠;黄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 将133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需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分为PICC组68例和留置针组65例,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并发症方面,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留置针组,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液对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安全可靠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留置针.PICC置管不仅能够方便、 快速地完成临床用药;同时还可以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护士劳动强度,使护理人员有更多时间用于观察病情和健康教育;患者又有更多时间进行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红;卢青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卧床护理等术前护理,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防范并发症和基本护理等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临床护理后,6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在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创建风险管理小组,强化风险意识,制订风险管理策略,充分落实相关日常护理制度,终对护理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结果 干预后护理风险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率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坠积性肺炎以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老年病房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出现概率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邵金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病情观察、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归纳、总结该疾病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 在接受护理治疗干预后,80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67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患者死亡;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9.15±7.74)d.结论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防范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从压力性损伤的管理、预防、治疗方面综述了重症监护室压力性损伤临床护理进展,提出早期干预是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发展的关键.对危重患者落实相关措施,可以很好地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使压力性损伤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作者:卫方方;许雅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咳痰、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闵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GDM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俯卧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原发性频发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俯卧位组)与对照组(仰卧位组)各40例,2组均给予NCPAP、氨茶碱等综合治疗及相关护理,研究组采用俯卧位方法,对照组采用仰卧位方法,观察记录2组治疗1 h、6 h、12 h、24 h的NCPAP通气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 住院时间、 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6 h、12 h、24 h的PaO2及PaO2/FiO2比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NCPAP较仰卧位NCPAP更能有效改善氧合, 提高动脉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暂停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经飘;曾倩;梁腊梅;曾秋月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6月共322例(519眼)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掌握健康教育内容129例(79.5%),对照组94例(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6±0.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1.2)d(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凤珠;张丽芬;黄桂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析心理护理在产妇试产失败行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9例试产失败行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9例试产失败行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试产失败行剖宫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整体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粟秋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面临着气道感染的危险,为预防患者出现气道感染,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以促进康复.本研究对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检测指标进行综述,并提出气道感染预防的措施,以提高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覃燕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30 min收缩压和脉搏的变化情况,术中紧张与恐惧程度,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收缩压和脉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患者的紧张度与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手术患者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很好地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缓解血压增高、脉搏增快等对生理的影响,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眩晕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中医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眩晕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肖慧;张莹莹;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