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招华
目的 总结小肠肿瘤的X线造影表现.方法 总结分析X线造影发现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确诊的34例小肠肿瘤.结果 34例小肠肿瘤中,原发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10例,转移瘤5例,不确定1例;恶性肿瘤中,淋巴瘤8例,间质瘤6例,小肠癌4例;良性肿瘤中,腺瘤6例,平滑肌瘤2例,脂肪瘤1例,炎性假瘤1例.结论 小肠肿瘤中恶性较良性多,恶性肿瘤中淋巴瘤、间质瘤相对较多,良性肿瘤中腺瘤多.
作者:王建辉;曲智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DNA(MP-DNA)及血清MP-IgM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为MPP并行肺泡灌洗术的患儿69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当天对患儿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收集研究对象的BALF、血清,免疫荧光定量测定BALF中MP-DNA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MP-IgM.结果CPIS≥6分组患儿血清MP-IgM高于CPIS<6分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IS≥6分组、CPIS<6分组患儿BALF中MP-DNA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P患儿血清MP-IgM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BALF中MP-DNA定量不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作者:章伟;王云霞;李贺;谷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妇科建档并行孕早期、中期、晚期胎儿畸形检查的78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别于11周~13周(孕早期)、14周~27周(孕中期)、28周~40周(孕晚期)进行超声胎儿畸形筛查.结果 780例产妇经产前超声检查后,共诊断出畸形胎儿69例(8.85%),胎儿畸形未检出4例(0.51%);69例检出畸形胎儿中,孕早期检出率21.7%、孕中期53.6%、孕晚期24.7%;胎儿畸形以中枢神经系统、胸腔腹壁较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颈面部,其余畸形类型较少;其中,孕早期检出类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较为多见,孕中期以胸腔腹壁、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颈面部较为多见.结论 孕妇不同孕周进行超声检查有利于掌握胎儿发育情况,可提高畸形胎儿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作者:杨蕾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共12886次输血治疗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886次输血治疗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7次,发生率为0.52%,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44次、占65.7%,过敏反应21次、占31.3%,循环超负荷2次、占0.30%;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0%,0.47%,0.41%,0%;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7%;去除或灭活白细胞后的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为主,主要由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呈显著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高的患者可使用去除或灭活白细胞的血液制品以保障输血安全;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异体输血,推广自体输血,可大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梅;张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反复化疗的转移性结肠癌患者(mCRC)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30例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结果,与3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并于化疗4周期后复查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对比有效与无效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mCRC患者中化疗有效组化疗后外周血中B细胞、CD4+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同组化疗前水平(11.2%±0.98%vs 6.7%±1.05%,P<0.05;30%±2.01%vs 26%±2.02,P<0.05;10%±1.02%vs 8.9%±0.72%,P<0.05;1.2±0.03 vs 0.9±0.06,P<0.05),而化疗无效组化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无效组外周血中B细胞、CD4+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0.01%vs 15%±1.10%,P<0.05;8%±0.03%vs 37%±2.10%,P<0.05;4.4%±0.12%vs 25%±1.80%,P<0.05;0.44±0.01 vs 1.23±0.02,P<0.05).结论 NK细胞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评价结肠癌化疗的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亚荣;贾军梅;李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136例确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相关标本经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以及痰培养后所得出结果不存在特异性;136例患儿中有122例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确认其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总数的89.71%,明显高于冷凝集试验的阳性检出率7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入院后的具体临床表现,予以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可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0例为单侧睾丸病变,1例为双侧睾丸病变,CT表现肿块边缘基本清楚,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MRI表现T1WI呈较均匀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其中1例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11例伴有睾丸鞘膜积液及精索受累,2例肿瘤浸润附睾,2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雷杜晶;余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无创DNA检测用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孕妇300例,分别对其采用血清学方法和无创DNA检测方法进行检查,以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跟踪随访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准确率.结果 DNA组筛查出高危数为4例,假阳性数为0例,明显低于血清组(高危数20例,假阳性数17例);DNA组在假阳性率方面均优于血清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无创DNA检测筛查法用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准确率高,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查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引发心肌损伤,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该病起病较急,病死率较高[1]. 近年来我国CHF患者越来越多,相关调查研究显示:2003年我国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已高达0.9%[2],CHF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作者:贾亚婧;蔡恒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城东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例)和观察组(n=7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指导、健康教育等基础性干预+血糖监测+口服降糖药(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FBG、2 hPG和HbAl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社区糖尿病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平稳调控血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徐施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产前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干预治疗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早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前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予以硫酸镁和地塞米松治疗)与对照组(未采用药物干预直接分娩),每组各32例.比较2组围生儿结局、产妇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48 h、72 h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S/D、RI、PI、DBP、MAP等指标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兆早产产妇产前使用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新生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使早产儿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方学军;谢淑莲;周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锻炼对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前2周进行肺功能锻炼,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分别在术后第7天观察2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MVV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排痰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林海蓉;徐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不同体位下颈椎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前屈(前屈组)、中立(中立组)以及后伸(后伸组)三种体位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伸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中立组和前屈组(P<0.05).后伸组治疗有效率为96.0%,略高于中立组的88.0%和前屈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范围内,患者取后伸位时VAS评分改善效果较前屈组与中立组更为显著,治疗有效率较前屈组与中立组更高,治疗效果优,值得应用.
作者:梅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小儿包皮套扎手术过程中氯胺酮与七氟醚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方法 以60例择期包皮套扎术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及氯胺酮麻醉组(C组),对2组患儿的恶心呕吐、啼哭、疼痛与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儿都能够确保良好的手术效果,但是手术后S组患儿与C组患儿相比,明显降低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论 七氟醚吸入复合局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是临床应用中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赵运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吻合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完成的60例开腹毕Ⅰ吻合及65例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应用三角吻合技术吻合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2组患者手术的近期疗效.结果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技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易于掌握,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马红钦;王骥;赵文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在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肌生化指标早期监测对于儿童重症肺炎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50例进行研究,另选取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幼儿30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心肌生化指标和预测准确率.结果 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GOT、LDH、CK、HBOH、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组GOT、LDH、CK、HBOH、CK-MB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P<0.05).结论 对儿童重症肺炎患儿予以早期检测心肌酶谱,对cTnT、cTnI水平进行动态复查,有利于对此类患者的及早诊治和预后评估.
作者:郭玉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儿中选出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完全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完全清醒时间、睁眼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患儿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清醒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ECLIA与ELISA法检测120例疑似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 ECLIA对HBeAb、HBsA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P<0.05);2组HBsAb、HBeAg和HBcAb的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有着较好的灵敏度,可作为有效的标记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怿箐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CT在矽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确诊矽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X线检查和CT检查,分析对比其矽肺检出率.结果X线检查诊断出矽肺患者52例,检出率26%;CT检查诊断出矽肺患者92例,检出率46%,CT矽肺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肺部病变,同时还能够提高矽肺检出率,在矽肺的诊断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晶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