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干预治疗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研究

方学军;谢淑莲;周琛

关键词:硫酸镁, 地塞米松, 产前干预, 早产儿结局,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干预治疗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早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前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予以硫酸镁和地塞米松治疗)与对照组(未采用药物干预直接分娩),每组各32例.比较2组围生儿结局、产妇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48 h、72 h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S/D、RI、PI、DBP、MAP等指标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兆早产产妇产前使用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新生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使早产儿获得较好的预后.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儿童保健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儿童保健意识,流动性儿童保健水平相对较低,不够重视儿童的行为、精神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以关注,增强对基层地区儿童保健的投资建设力度,将儿童保健服务作为目标,进行多方位、高质量的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作者:刘小玲;刘志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在转移性结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反复化疗的转移性结肠癌患者(mCRC)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30例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结果,与3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并于化疗4周期后复查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对比有效与无效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mCRC患者中化疗有效组化疗后外周血中B细胞、CD4+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同组化疗前水平(11.2%±0.98%vs 6.7%±1.05%,P<0.05;30%±2.01%vs 26%±2.02,P<0.05;10%±1.02%vs 8.9%±0.72%,P<0.05;1.2±0.03 vs 0.9±0.06,P<0.05),而化疗无效组化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无效组外周血中B细胞、CD4+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0.01%vs 15%±1.10%,P<0.05;8%±0.03%vs 37%±2.10%,P<0.05;4.4%±0.12%vs 25%±1.80%,P<0.05;0.44±0.01 vs 1.23±0.02,P<0.05).结论 NK细胞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评价结肠癌化疗的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亚荣;贾军梅;李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宫角妊娠合并对侧输卵管妊娠1例抢救体会

    异位妊娠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急腹症, 被妇产科医生普遍重视.输卵管妊娠作为一种常见的异位妊娠,往往在早期就能及时得到诊治; 而宫角妊娠作为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因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而极易被延误诊治,子宫破裂、大出血为其严重后果. 虽然两者都分别有较多报道,但两者同时发生的病例少见. 现将我院2015年9月收治的1例宫角妊娠合并对侧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抢救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王琴;何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X线造影下34例小肠肿瘤分析

    目的 总结小肠肿瘤的X线造影表现.方法 总结分析X线造影发现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确诊的34例小肠肿瘤.结果 34例小肠肿瘤中,原发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10例,转移瘤5例,不确定1例;恶性肿瘤中,淋巴瘤8例,间质瘤6例,小肠癌4例;良性肿瘤中,腺瘤6例,平滑肌瘤2例,脂肪瘤1例,炎性假瘤1例.结论 小肠肿瘤中恶性较良性多,恶性肿瘤中淋巴瘤、间质瘤相对较多,良性肿瘤中腺瘤多.

    作者:王建辉;曲智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无创DNA检测用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作用评价

    目的 评价无创DNA检测用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孕妇300例,分别对其采用血清学方法和无创DNA检测方法进行检查,以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跟踪随访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准确率.结果 DNA组筛查出高危数为4例,假阳性数为0例,明显低于血清组(高危数20例,假阳性数17例);DNA组在假阳性率方面均优于血清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无创DNA检测筛查法用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准确率高,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查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目的 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0例为单侧睾丸病变,1例为双侧睾丸病变,CT表现肿块边缘基本清楚,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MRI表现T1WI呈较均匀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其中1例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11例伴有睾丸鞘膜积液及精索受累,2例肿瘤浸润附睾,2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雷杜晶;余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接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4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行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治疗,对照组行盐酸麻黄碱滴鼻液滴鼻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用药后睡眠质量评分为(8.09±1.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1.07)分(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药物副作用.

    作者:蔡翔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吻合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完成的60例开腹毕Ⅰ吻合及65例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应用三角吻合技术吻合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2组患者手术的近期疗效.结果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技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易于掌握,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马红钦;王骥;赵文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体位下颈椎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不同体位下颈椎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前屈(前屈组)、中立(中立组)以及后伸(后伸组)三种体位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伸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中立组和前屈组(P<0.05).后伸组治疗有效率为96.0%,略高于中立组的88.0%和前屈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范围内,患者取后伸位时VAS评分改善效果较前屈组与中立组更为显著,治疗有效率较前屈组与中立组更高,治疗效果优,值得应用.

    作者:梅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毒物质控制效果评价探讨

    目的 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毒物质控制效果评价的可行方法.方法 利用有毒物质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与有毒物质暴露程度分级等方法,对有毒物质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5处位置进行了有毒物质检测,其中无危害作业位置为33处,占比94.28%,有毒物质所占比例较为合理,另外项目中2处位置属于危害作业,占比5.72%,所占比例未超过7%,且分别为轻度与中度危害程度,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结论 有毒物质评价作为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夏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膝关节损伤行关节镜治疗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膝关节损伤行关节镜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关节镜治疗的69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行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月贵;叶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段传皓李云飞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牙痛在临床很常见,崔桐华在临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分为四型进行治疗,收效良好.

    作者:段传皓;李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直肠癌结肠造瘘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结肠造瘘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造瘘手术,按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措施干预,观察组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全面评估,再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明显更低,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了解直肠癌结肠造瘘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配合度,从而对临床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凤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城东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例)和观察组(n=7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指导、健康教育等基础性干预+血糖监测+口服降糖药(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FBG、2 hPG和HbAl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社区糖尿病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平稳调控血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徐施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产前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干预治疗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产前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干预治疗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早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前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予以硫酸镁和地塞米松治疗)与对照组(未采用药物干预直接分娩),每组各32例.比较2组围生儿结局、产妇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48 h、72 h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S/D、RI、PI、DBP、MAP等指标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兆早产产妇产前使用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新生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使早产儿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方学军;谢淑莲;周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B型尿钠肽高敏肌钙蛋白及QRS波时限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引发心肌损伤,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该病起病较急,病死率较高[1]. 近年来我国CHF患者越来越多,相关调查研究显示:2003年我国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已高达0.9%[2],CHF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作者:贾亚婧;蔡恒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行B超引导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行PICC患者80例,分为B超引导组(n=40)和传统盲穿组(n=40)2组.B超引导组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置入PICC治疗,传统盲穿组患者接受传统盲穿置入PICC治疗,对2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和置管成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时间、疼痛程度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B超引导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80.0%(32/40)、100.0%(40/40)均显著高于传统盲穿组的52.5%(21/40)、87.5%(35/40)(P<0.05);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传统盲穿组的35.0%(14/40)(P<0.05);置管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盲穿组(P<0.05),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盲穿组(P<0.05),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盲穿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较传统盲穿用于PICC置管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邢淑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92例大量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微创穿刺术治疗.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抚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胎儿畸形不同孕周的早期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妇科建档并行孕早期、中期、晚期胎儿畸形检查的78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别于11周~13周(孕早期)、14周~27周(孕中期)、28周~40周(孕晚期)进行超声胎儿畸形筛查.结果 780例产妇经产前超声检查后,共诊断出畸形胎儿69例(8.85%),胎儿畸形未检出4例(0.51%);69例检出畸形胎儿中,孕早期检出率21.7%、孕中期53.6%、孕晚期24.7%;胎儿畸形以中枢神经系统、胸腔腹壁较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颈面部,其余畸形类型较少;其中,孕早期检出类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较为多见,孕中期以胸腔腹壁、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颈面部较为多见.结论 孕妇不同孕周进行超声检查有利于掌握胎儿发育情况,可提高畸形胎儿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作者:杨蕾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急诊手术患者优化护理流程的价值评估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运用于急诊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而观察组则运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病情掌握率均较高,且护理差错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2组的治疗、静脉用药、静脉采血、心电监护、 分诊评估以及接收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急诊手术患者优化护理流程,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彭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