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与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分析心理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治愈21例,好转8例,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病死率为3.3%。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赖凤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甘胆酸(CG)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非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肝纤维化指标及CG水平。结果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瘀血阻络组的HA、PCⅢ升高为显著;各中医证型组的CG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湿热中阻组升高为显著。结论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永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蔡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75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常规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左西替利嗪和外涂奥深治疗,常规组采用口服左西替利嗪和外涂皮炎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例出现皮肤刺痛、烧灼感,3例出现皮肤发红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观察组1例出现皮肤烧灼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65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 d,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优势更加明显。而术前、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屈习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规护理,包括皮肤消毒、安慰等;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观察患儿哭闹情况、主动配合情况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哭闹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主动配合率为70.00%,高对照组的23.33%,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儿哭闹率低,主动配合率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
作者:李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接收的疫苗接种儿童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接种疫苗的儿童均60例。观察组儿童予以心理护理,对照组儿童予以常规护理,观察2组儿童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儿童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儿童紧张害怕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2组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乳腺增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任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160例,采取必要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不同年龄段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变化。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较术前明显降低,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生存质量降低更为明显,而护理后生存质量较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均明显降低,加强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将其平均分成2组,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晓玉;廖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对照组(43例,给予传统开放式手术),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瘘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结石取净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肾结石治疗中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有效,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景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研究组患者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3±1.5)分,对照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1±1.6)分,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间歇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丽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辖区2013年5月—2015年2月登记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干预,观察组开展个体化社区护理方案,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得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个体化社区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改善健康行为,利于病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舒平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需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行有创通气,对照组行无创通气。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脑钠肽(BNP)、肺动脉压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降低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有创通气应用效果优于无创通气。
作者:何洪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朝着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和管理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对临床实验室结果准确度和各实验室结果可比性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控制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检验科的重视。虽然,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检验人员质量控制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质控管理的制度和考核监督,室间质量评价,使得各级医院检验数据准确性和各实验室之间数据结果可比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护理工作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掌握仍不够,对检验结果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意识淡薄,有所忽视。大多数实验室虽有比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机制,实验误差也能够及时发现;可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很多,质量是难以完全保证的,据有关报道,误差来源主要取决于样本采集,70%的误差都来源于分析之前。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薄弱、易出现问题、潜在影响因素多、难控制的环节。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患者准备到样本采集等分析前过程,分为生理性变异、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的变异和内源性干扰因素三大类,涉及护理人员、患者及临床实验室多个环节,影响因素众多,难以监测和控制。因此,作为采集检验标本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检测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达到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我们采取检验标本采集前防范,护理人员学习,建立相应的对策,有效提高了标本采集的质量,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王建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检出情况。方法将5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B超脂肪肝检查,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B超检查,在500例体检者中脂肪肝阳性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男女性的脂肪肝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其中以50岁~59岁年龄段的男女性脂肪肝阳性检出率高,而男性不同年龄段的脂肪肝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使用B超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脂肪肝检查,可有效检查出体检者中的脂肪肝阳性情况,且检出率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徐其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的升高,CHF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知 B 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但BNP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1]。联合多项生物标志物检测可能对CHF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
作者:艾景雪;蔡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8%,优于对照组的84.31%(P<0.05);观察组的饮酒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戒酒的依从性,坚持科学、适量饮食,以利于恢复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秦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通过参与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论证工作,以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梳理出各县规划编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对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及其利用情况摸底不清、规划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编制内容框架不全、县域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依据科学性不足等方面,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相关部门完善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胡君琴;景琳;杨升智;李家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增强妇科内分泌健康意识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0例妇科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外,额外实施妇科内分泌知识普及和健康意识培养。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2.67%,治疗及护理满意率为93.33%,术者对预防措施的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17.33%,治疗及护理满意率为72.00%,术者对预防措施的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妇科内分泌知识和健康意识,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白汶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