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王建斌

关键词:检验标本, 分析前质量, 控制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技术, 临床实验室, 标本采集, 护理人员, 结果可比性, 医院检验科, 样本采集, 检验结果, 数据准确性, 质量控制机制, 误差, 室间质量评价, 潜在影响因素, 护理工作人员, 仪器自动化, 实验室管理, 监测和控制
摘要:随着现代检验医学朝着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和管理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对临床实验室结果准确度和各实验室结果可比性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控制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检验科的重视。虽然,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检验人员质量控制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质控管理的制度和考核监督,室间质量评价,使得各级医院检验数据准确性和各实验室之间数据结果可比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护理工作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掌握仍不够,对检验结果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意识淡薄,有所忽视。大多数实验室虽有比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机制,实验误差也能够及时发现;可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很多,质量是难以完全保证的,据有关报道,误差来源主要取决于样本采集,70%的误差都来源于分析之前。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薄弱、易出现问题、潜在影响因素多、难控制的环节。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患者准备到样本采集等分析前过程,分为生理性变异、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的变异和内源性干扰因素三大类,涉及护理人员、患者及临床实验室多个环节,影响因素众多,难以监测和控制。因此,作为采集检验标本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检测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达到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我们采取检验标本采集前防范,护理人员学习,建立相应的对策,有效提高了标本采集的质量,收到满意效果。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与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与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分析心理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治愈21例,好转8例,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病死率为3.3%。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赖凤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剖宫产手术大出血的抢救与护理配合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大出血的抢救措施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以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500例产妇中出血量在700~2500 mL的1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措施及护理配合方法。结果15例大出血产妇中,经过抢救及护理配合,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中的有效配合,是剖宫产大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可以充分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唐祖芝;洪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围术期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术患儿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10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术患儿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于围术期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术,患儿住院时间较短,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熙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多项生物学指标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的升高,CHF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知 B 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但BNP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1]。联合多项生物标志物检测可能对CHF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

    作者:艾景雪;蔡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健康体检中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检出情况。方法将5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B超脂肪肝检查,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B超检查,在500例体检者中脂肪肝阳性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男女性的脂肪肝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其中以50岁~59岁年龄段的男女性脂肪肝阳性检出率高,而男性不同年龄段的脂肪肝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使用B超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脂肪肝检查,可有效检查出体检者中的脂肪肝阳性情况,且检出率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徐其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1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住院时间、血气改善时间和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等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艳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宫颈炎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研究

    目的:对宫颈炎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类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解脲支原体阳性,其中,宫颈管炎型宫颈炎患者的阳性率高达72.5%;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的宫颈炎解脲支原体的阳性率均得到大幅度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炎的发生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宫颈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不同类型宫颈炎的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类型患者的症状,采取针对性治疗,从而降低解脲支原体阳性率。

    作者:林贵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甘胆酸(CG)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非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肝纤维化指标及CG水平。结果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瘀血阻络组的HA、PCⅢ升高为显著;各中医证型组的CG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湿热中阻组升高为显著。结论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永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Masquelet技术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进展

    对于大范围骨缺损病例,临床以往多通过骨牵引延长以及带血管的骨移植方案进行重建修复治疗,但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很难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中骨牵引延长方案具有较大概率出现骨不愈合的现象,临床需要借助特殊复杂装置进行治疗,患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配合临床治疗;而带血管骨移植方案术中需进行复杂精密的血管显微吻合操作,且术后常见供区并发症,受区多发应力性骨折[1],所以二者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Masquelet技术的提出早可见于2000年,法国医师Masquelet报道称通过该方法修复长管状骨大范围骨缺损效果满意[2],而后续临床研究亦纷纷证实了该技术在慢性骨髓炎、高能量创伤以及肿瘤切除相关性骨缺损治疗中的满意效果[3-5]。本文论述Masquelet技术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进展如下。

    作者:谢卫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血涂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90例患者中经血涂片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2例,阴性58例,阳性率为35.6%。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阳性45例,阴性45例。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的灵敏度为90.6%,准确率为78.9%,漏诊率为9.4%,误诊率为27.6%。结论使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其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临床进行血液检查时仍需使用血涂片检查确诊患者疾病状况,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黄;刘克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中医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中医加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90例,通过抽签法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临床选择锁定钢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选择中医加锁定钢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骨折患者在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在临床指标表现以及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选择中医加锁定钢板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会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2011年-2013年上海市叶榭社区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伤害监测的哨点医院,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8953例患者,其中男5406例(60.38%),女3547例(39.62%);伤害高发年龄为25岁~64岁年龄组,占66.82%;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伤害比例高,占33.75%;7月为伤害发生的高发月份,一天中以12:00~13:00为高峰;39.14%的伤害发生在家中;跌倒/坠落(43.47%)为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叶榭镇社区居民伤害以跌倒/坠落为主,受伤程度较轻,劳动力人口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社区伤害防制应加强对未入院就诊伤害人群的监测。

    作者:温智钦;徐先锋;张明娟;陆海权;张美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规护理,包括皮肤消毒、安慰等;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观察患儿哭闹情况、主动配合情况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哭闹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主动配合率为70.00%,高对照组的23.33%,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儿哭闹率低,主动配合率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

    作者:李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液检验对贫血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对诊断贫血疾病的实际功用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多类型贫血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60例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样本进行统一标准的血液检查,并对诸项检验结果逐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对发现,研究组中呈现缺铁性、溶血性、慢性感染性、巨幼细胞性以及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血液样本,在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上产生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测指标的参数变化可以有效反映不同类型的贫血疾病倾向,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对临床诊断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65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 d,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优势更加明显。而术前、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屈习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研究组患者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3±1.5)分,对照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1±1.6)分,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间歇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丽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用于慢性湿疹治疗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75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常规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左西替利嗪和外涂奥深治疗,常规组采用口服左西替利嗪和外涂皮炎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例出现皮肤刺痛、烧灼感,3例出现皮肤发红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观察组1例出现皮肤烧灼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块患者90例,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为二维超声,共45例;余45例入组研究组,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大,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英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儿童车祸截肢后的心理护理

    车祸已成为当代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而车祸幸存儿童心理变化关系到其日后的成长。本文就儿童期车祸截肢后的心理情况及护理作一概述,其对儿童恢复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作者:江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