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茹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2次不同的心电图诊断,第一次采用 DCG 进行诊断,第二次采用常规 ECG 进行诊断。对比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DCG 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和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 EC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准确率更高,更适合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查。
作者:谭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所有患者在月经结束后的4 d~7 d 时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服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亮丙瑞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之内的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用亮丙瑞林疗效更加确切,可提高患者妊娠率。
作者:张巧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继发性肺曲菌球的 CT 诊断价值,提高对其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和手术证实肺曲菌球病例11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对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例病例均符合肺曲菌球的 CT 表现,继发于结核性空洞7例,继发于支气管扩张3例,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伴肺大泡1例。结论肺曲菌球 CT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除外其他空洞或空腔性病变后,可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作者:车红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受医学发展的限制,加之患者个体存在差异,病情多变,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遭遇护患纠纷的情况常有发生。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患者的不满与投诉,从而导致护患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困扰与不便,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对社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本文着重从护患沟通的意义、护患纠纷存在的原因及如何加强护患沟通等几个方面来探析护患沟通在解决护患纠纷中的重要性。
作者:任翠仙;张淑芳;赵新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干预,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的 GC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痊愈率、发生颅内感染率和脑脊液漏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以及脑脊液漏情况,帮助患者获得更佳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韩宇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观察组应用 MTX 联合米非司酮并辅以中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异位妊娠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尿妊娠试验转阴以及盆腔包块消退的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能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使患者免受手术的创伤,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治疗安全。
作者:戚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药经皮给药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婴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治疗的婴儿迁延性腹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肠道黏膜保护剂、肠道益生菌及补液等治疗,对照组继续予以母乳或普通配方奶喂养,治疗组应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超声导入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同时改予无乳糖奶粉喂养。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治疗前后每日大便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经皮给药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婴儿迁延性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开云;刘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专职护士在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6月8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2014年1月—6月80例手术患者设为研究组,使用专职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对2组患者访视前和手术当天入室后焦虑情况、心率、血压,及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2组患者访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日 SAS 评分、血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专职护士采用规范化流程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刘红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纳入本次研究中的68例对象按照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者采用 PICC 置管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浅静脉化疗,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和静脉炎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 置管化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可降低肿瘤患者患者并发症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李玲敏;杨玉杰;闫冬;武入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54例,分为外侧横行小切口组38例,传统“L”形切口组1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结果及 Maryland 足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末次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情况、Maryland 足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横行小切口组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作者:黄锦;陈郑增;肖波;兰万亨;许灿康;周林锦;蔡德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对其患病的不确定感和焦虑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作为调查工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73例年龄在50岁~69岁的高血压患者,调查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调查发现,疾病不确定感分数越高,伴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所占比例就越高,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心理之间成正比(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焦虑程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对其不确定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干预方案,就可以有效降低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作者:刘杰萍;李燕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快速康复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膀胱激惹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膀胱激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从而起到快速康复的作用。
作者:崔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常规护理的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更为积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翊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新生儿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选择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新生儿使用早期综合护理方法,比较2组的退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新生儿黄疸的吸收,缩短退黄时间,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燕霞;王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自2010年家庭签约服务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其在国内一直作为一项惠及社区居民的“亮点”工程加以普及和推广,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现今早已被社区居民所熟知,居民签约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对固定医患关系、方便患者询诊就医、增强全科医生责任心和患者的依从性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应当承认,在家庭签约服务的推广过程中,由于落实不到位,全科医师或其医疗服务团队执业能力还不能大化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加之签约后持续的医疗照顾相对滞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覆盖率还没有真正做实,家庭签约服务流于形式的并不在少数。如何全方位有效推进家庭签约服务,以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工作目标,是值得社区卫生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扩张器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性狭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性狭窄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 A 组和 B组,A 组行输尿管扩张器治疗,B 组行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石排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A 组患者手术用时长于 B 组、术后4周结石排净率高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 A 组术后血尿量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中术后发热、反流征、尿路刺激征等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输尿管扩张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性狭窄,结石排净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能减少对患者的再次手术打击,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作者:江海涛;陈德强;陈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开展多种模式培训的经验。方法制定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针对团队成员和联络员的特点,采用多种模式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个体、阶段的护士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并采用集中理论操作考核、《糖尿病专科护理能力自评表》、《专科护士考评追踪表》等方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8名团队成员及联络员糖尿病专科护理能力自评得分从培训前的平均17.7分上升至培训后的20.8分,糖尿病专科护理理论操作考核得分提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可有效提升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成员的糖尿病理论知识、临床护理能力、健康宣教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全院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使不同护理单元的糖尿病患者得到同质、安全的护理。
作者:温薇;张春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全麻插管手术时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 分级Ⅰ~Ⅲ级,需要气管插管的全麻老年患者40例,年龄60岁~80岁,随机分为2组,A 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B 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 A组半量,并使用2%利多卡因3 mL,通过喉麻管分两步进行气管内表面喷雾麻醉,其余药物使用同 A 组。2组均监测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结束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手术开始时的血压和心率。结果2组患者入室时和手术开始时的生命体征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A 组比较,B 组在诱导结束后和插管即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值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可以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并减少插管刺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韩书勤;徐家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新医改以来四川省不同类别医院的床位工作效率,为医院床位的合理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归一分析法判断医院床位工作效率,使用服务目标法计算医院床位的需求量。结果新医改以来四川省不同类别医院的床位总量不断增加;中西医结合医院床位效率指数排名第一,民族医院处于低效运行状态;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床位供求平衡,2014年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床位短缺。结论运用科学方法测算医院床位,可提升医院床位配置水平,提高不同类别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
作者:何思长;刘志会;赵大仁;孙渤星;张瑞华;徐鑫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单纯溃疡性结肠炎和缺血性结肠炎均不少见,但二者同时发生在一位患者身上比较少见,并且是一位青年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常柳祎;秦丽静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