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霞;王莉
目的:探讨输尿管扩张器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性狭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性狭窄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 A 组和 B组,A 组行输尿管扩张器治疗,B 组行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石排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A 组患者手术用时长于 B 组、术后4周结石排净率高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 A 组术后血尿量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中术后发热、反流征、尿路刺激征等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输尿管扩张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性狭窄,结石排净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能减少对患者的再次手术打击,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作者:江海涛;陈德强;陈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统计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血脂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检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血糖与血脂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侯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三部六病学说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山西省四大名医之一的刘绍武先生在毕生研习中医《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唯物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后总结出来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全新中医学体系。刘绍武老先生1907年4月3日生于山西省襄垣县十字道村,2004年12月2日逝于海南省海口市,享年98岁。先生生前是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研究员,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经方大家。自幼酷嗜史学,稍长,始自学中医。1924年悬壶于乡梓,由于屡起沉疴,遂名声大振。1930年在长治市创办友仁医院,着手中药煎剂改革的研究,并附设友仁医社,为当地培养名医多人,后移壶于西安、天水等地。1944年应国家考试院在西安考试,以优异成绩取得中医师证书。解放后,任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并被选为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太原市政协常员、山西省中医学理事、山西省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刘老经验丰富,尤对《伤寒论》有深入的研究,1945年前著有《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仲景药能观》等,1971年以后,根据《伤寒论》之辨证思想,创立“三部六病”学说。
作者:马文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综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2组患者疗效、肝功能变化、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功能指标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对照组为10.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霍大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全麻插管手术时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 分级Ⅰ~Ⅲ级,需要气管插管的全麻老年患者40例,年龄60岁~80岁,随机分为2组,A 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B 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 A组半量,并使用2%利多卡因3 mL,通过喉麻管分两步进行气管内表面喷雾麻醉,其余药物使用同 A 组。2组均监测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结束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手术开始时的血压和心率。结果2组患者入室时和手术开始时的生命体征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A 组比较,B 组在诱导结束后和插管即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值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可以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并减少插管刺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韩书勤;徐家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54例,分为外侧横行小切口组38例,传统“L”形切口组1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结果及 Maryland 足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末次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情况、Maryland 足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横行小切口组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作者:黄锦;陈郑增;肖波;兰万亨;许灿康;周林锦;蔡德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胃十二指肠穿孔行腹腔镜下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其中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修补术,腹腔镜组患者则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穿孔修补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且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粘连性梗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修补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新医改以来四川省不同类别医院的床位工作效率,为医院床位的合理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归一分析法判断医院床位工作效率,使用服务目标法计算医院床位的需求量。结果新医改以来四川省不同类别医院的床位总量不断增加;中西医结合医院床位效率指数排名第一,民族医院处于低效运行状态;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床位供求平衡,2014年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床位短缺。结论运用科学方法测算医院床位,可提升医院床位配置水平,提高不同类别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
作者:何思长;刘志会;赵大仁;孙渤星;张瑞华;徐鑫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所有患者在月经结束后的4 d~7 d 时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服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亮丙瑞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之内的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用亮丙瑞林疗效更加确切,可提高患者妊娠率。
作者:张巧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针对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并探讨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将其以掷硬币法随机分成2组,常规用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用药前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用药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与糖尿病症状,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王文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加康复新液贴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7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胰岛素加康复新液贴敷治疗。结果7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胰岛素加康复新液贴敷对于治疗糖尿病足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兰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在泌尿系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临床拟诊为泌尿系结石患者96例,进行多层螺旋 CT 扫描检查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多层螺旋 CT 检查确诊肾结石患者4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5例、膀胱结石患者17例、单纯肾盂结石8例;其总检出率为96.88%。静脉尿路造影确诊肾结石患者3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0例、膀胱结石患者13例、单纯肾盂结石5例,其总检出率为79.17%。多层螺旋 CT 检出率明显高于静脉尿路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层螺旋 CT 作为无创伤检查,操作方便、持续时间短、诊断率高,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敏文;宋拉;周莹;刘虹婧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的情况,为 HIV 多重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6年上饶市确诊 HIV 感染者400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 HBSAg、抗 HCV 抗体法检测,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TP 抗体)以及 RPR 实验检测(HBV)、HCV以及梅毒感染情况。了解上饶市 HIV 感染者的 HBV、HCV、TP感染率,发生重复感染的情况和特点。结果 HIV 感染合并HBV 感染104例,占26.00%;HIV 合并 HCV 感染20例,占5.00%;HIV 合并 TP 感染52例,占13.00%;HIV 合并 HBV 以及 HCV 感染8例,占2.00%;HIV 合并 HBV 以及 TP 感染7例,占1.75%;HIV 感染合并 HCV 以及 TP 感染3例,占0.75%,均为女性。无 HIV 感染合并三重感染者。结论本市 HIV 感染者免疫功能不同程度减低,合并 HBV 感染发生率较高,定期对HIV 感染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对于 HIV 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丽;叶晓燕;汪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诊剖宫产产妇,按其急诊剖宫产时间顺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3例,予以单纯布比卡因麻醉;复合组33例,予以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分析2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急诊剖宫产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且术中均未临时改变麻醉方式。复合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仅4例(12.1%)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27.3%),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少,其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较大。
作者:杨冲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对其患病的不确定感和焦虑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作为调查工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73例年龄在50岁~69岁的高血压患者,调查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调查发现,疾病不确定感分数越高,伴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所占比例就越高,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心理之间成正比(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焦虑程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对其不确定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干预方案,就可以有效降低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作者:刘杰萍;李燕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快速康复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膀胱激惹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膀胱激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从而起到快速康复的作用。
作者:崔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专职护士在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6月8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2014年1月—6月80例手术患者设为研究组,使用专职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对2组患者访视前和手术当天入室后焦虑情况、心率、血压,及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2组患者访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日 SAS 评分、血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专职护士采用规范化流程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刘红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行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应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和熊去氧胆酸的三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远高于对照组的70%,2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联疗法应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大大提升了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佑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开展多种模式培训的经验。方法制定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针对团队成员和联络员的特点,采用多种模式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个体、阶段的护士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并采用集中理论操作考核、《糖尿病专科护理能力自评表》、《专科护士考评追踪表》等方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8名团队成员及联络员糖尿病专科护理能力自评得分从培训前的平均17.7分上升至培训后的20.8分,糖尿病专科护理理论操作考核得分提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可有效提升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成员的糖尿病理论知识、临床护理能力、健康宣教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全院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使不同护理单元的糖尿病患者得到同质、安全的护理。
作者:温薇;张春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与阿卡波糖联用治疗34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胰岛素日用量。结果2组患者的胰岛素日用量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门冬胰岛素30与阿卡波糖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康湘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