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婧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快速康复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膀胱激惹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膀胱激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从而起到快速康复的作用。
作者:崔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统计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血脂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检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血糖与血脂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侯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干预,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的 GC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痊愈率、发生颅内感染率和脑脊液漏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以及脑脊液漏情况,帮助患者获得更佳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韩宇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2次不同的心电图诊断,第一次采用 DCG 进行诊断,第二次采用常规 ECG 进行诊断。对比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DCG 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和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 EC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准确率更高,更适合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查。
作者:谭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口服液与抗生素联合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37例,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81.08%,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均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应用氨溴索口服液与抗生素联合,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症状改善,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方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血液透析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细节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置管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6%(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8/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47/6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素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妊娠结局及围生儿预后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妇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晚期羊水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羊水过少)和对照组(羊水正常),对2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羊水过少是一种妊娠晚期危险信号,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应结合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合理分娩方式,积极处理,并加强产前 B 超检查,以及时发现羊水及胎儿变化。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腹腔镜围术期的专科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6例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宫颈癌患者围术期护理对治疗是否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晓燕;马菁;刘燕;唐发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的舒适护理措施和特点。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强化术前、术后的舒适护理。结果68例患者除6例有轻微疼痛和4例有恶心呕吐之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和其他不适的发生,平均4 d~5 d 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发生率,提高舒适度,使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术期。
作者:靳新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使用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12月治疗的3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服用丹黄祛瘀胶囊治疗,30 d 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340/350)。结论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且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盈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单纯溃疡性结肠炎和缺血性结肠炎均不少见,但二者同时发生在一位患者身上比较少见,并且是一位青年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常柳祎;秦丽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在晚期肝癌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2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与个体化护理方案,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旻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随着交通、建筑等事业的发展,车祸伤及意外伤也越来越多。手术室作为施行手术诊断、治疗的重要场合,也是感染高危科室之一,手术部位的感染已经是常见的医院感染和手术并发症之一,占据医院感染的前几位,也是手术患者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手术野皮肤准备不当,无菌技术管理不严格,手术人员技术操作不当等都是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原因。以往手术时采用固定带(绷带)提拉患肢吊起消毒,该方式会引起消毒有盲区,造成消毒范围达不到要求,以及消毒液、冲洗液外流,溅湿手术人员的手术衣裤等;同时固定带的拉力还存在造成患者皮肤意外损伤的风险,以及肢体意外坠落等安全隐患。
作者:徐晔;邱惠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自2010年家庭签约服务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其在国内一直作为一项惠及社区居民的“亮点”工程加以普及和推广,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现今早已被社区居民所熟知,居民签约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对固定医患关系、方便患者询诊就医、增强全科医生责任心和患者的依从性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应当承认,在家庭签约服务的推广过程中,由于落实不到位,全科医师或其医疗服务团队执业能力还不能大化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加之签约后持续的医疗照顾相对滞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覆盖率还没有真正做实,家庭签约服务流于形式的并不在少数。如何全方位有效推进家庭签约服务,以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工作目标,是值得社区卫生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综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2组患者疗效、肝功能变化、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功能指标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对照组为10.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霍大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全麻插管手术时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 分级Ⅰ~Ⅲ级,需要气管插管的全麻老年患者40例,年龄60岁~80岁,随机分为2组,A 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B 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 A组半量,并使用2%利多卡因3 mL,通过喉麻管分两步进行气管内表面喷雾麻醉,其余药物使用同 A 组。2组均监测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结束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手术开始时的血压和心率。结果2组患者入室时和手术开始时的生命体征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A 组比较,B 组在诱导结束后和插管即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值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可以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并减少插管刺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韩书勤;徐家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对其患病的不确定感和焦虑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作为调查工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73例年龄在50岁~69岁的高血压患者,调查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调查发现,疾病不确定感分数越高,伴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所占比例就越高,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心理之间成正比(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焦虑程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对其不确定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干预方案,就可以有效降低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作者:刘杰萍;李燕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胃溃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1±1.7)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5±2.3)d。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增强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水平,增加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莲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阶段性个体化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164例,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患者运用阶段性个体化护理措施予以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予以辅助治疗,对2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状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 Harri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阶段性个体化护理予以辅助治疗,患者不仅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到提高,且对于治疗效果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妍芳;宋友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孕产妇不良情绪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12例孕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6例,实行基础护理的孕产妇设为对照组,实行护理干预的孕产妇设为观察组,比对2组孕产妇的情绪控制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 SAS、SDS 评分和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孕产妇的不良情绪,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加快孕产妇在产后的恢复速度。
作者:李木丽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