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化全面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压疮防治的临床效果分析

解小玲

关键词:糖尿病, 压疮, 系统化全面护理,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全面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压疮防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22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设定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使用系统化全面护理方法的设定为试验组,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压疮护理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化全面护理在糖尿病并发压疮防治中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及提高压疮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Quadrant通道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治疗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Quadrant 通道下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彥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50例接受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肝肿瘤患者,对其作出临床评价。结果本组50例患者,原发性肝癌38例,肝炎型假肿瘤5例,肝血管肿瘤7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未发生腹腔种植转移现象。结论针对肝肿瘤实施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安全系数,术后复发率较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宁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血液透析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护理措施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制定科学、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以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方法将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125例纳入研究,收治时间范围为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集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处方,对血液透析的药物清除效果进行观察。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护理措施。结果钙通道阻滞剂(CCB)药物处方38例(30.4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33例(26.4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20例(16.00%),上述3种药物所占比例多;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抗高血压药物在血液透析中易被清除,但大部分药物清除效果并不理想。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正确的抗高血压药物能够积极控制血压,由于大部分药物清除效果不佳,建议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控制血压,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作者:江香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体表胃肠起搏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体表胃肠起搏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同时伴有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取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等常规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加用体表胃肠起搏,对比2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监测血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肠梗阻解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淀粉酶、TNF-α、CRP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治疗第5天、10天后治疗组血淀粉酶、TNF-α、CRP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缓解腹胀、腹痛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仪器携带、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丽财;蒋义贵;张生君;肖丽晶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双切口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切口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占比6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切口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优秀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青山;俞宽国;刘华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腹股沟疝修补术9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巴西尼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08年—2015年收治的96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传统巴西尼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随访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观察指标上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4年内有1例复发,对照组患者在5年内有3例复发,对照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传统巴西尼式疝修补术,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光祥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明显比对照组的79.5%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忠良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取96例纳入研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和预后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手术和预后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患者预后,缓解术后疼痛,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振文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和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树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龙血竭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龙血竭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患者30例,给予龙血竭合锡类散温水溶液20 mL保留灌肠治疗,早晚各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治愈4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龙血竭合锡类散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荣飞;李旭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6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的方式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石头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从药物治疗方面分析消化性溃疡治疗失败或治疗后复发的原因及对策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包括胃溃疡(gastic ulcer, 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er,DU)。P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病(我国传统医学有种说法,“只要胃病上了身,就会陪你走一生”)。据有关文献记载[1,2],人群中有10%~12%的人患有PU。

    作者:夏明红;胡春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误服PVC-U胶合剂中毒死亡1例

    患者,男,60岁,建筑工人,因误服PVC-U(硬聚氯乙烯)胶合剂约30 mL 1 h入院。PVC-U胶合剂原包装为有明确标识的金属桶,为方便使用,工人常将液体分装到矿泉水瓶中。此患者入院前1 h,误将PVC-U胶合剂当作矿泉水喝入一口,量约30 mL。当时无明显不适,误服后半小时逐渐出现意识模糊,误服后1 h到达医院时意识已不清,既往体健。体检:体温36.3℃,心率86次/min,血压123/72 mm Hg,呼吸18次/min,血氧饱和度98%,双侧瞳孔直径约4 mm,光反应迟钝,四肢病理征阴性。接诊后立即洗胃,洗出白色黏稠液体。入院半小时后患者意识部分恢复,频繁吐出白色黏稠液体。此时抽血化验结果示:血常规、凝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心肌酶、血脂、血糖均正常。入院后1 h患者意识完全转清,诉无明显不适,仍吐出少量白色黏液。入院后14 h患者诉腹部不适,血压下降,上腹部压痛,上腹部CT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胃壁增厚。入院后16 h血压下降至79/43 mm Hg,心率升至138次/min,意识欠清,烦躁,给予升压、止血、补液、输浓缩红细胞。入院后17 h,意识不清,心率逐渐减慢,首次大便约200 mL,红褐色稀便。血常规示白细胞(WBC)8.26×109/L,中性粒细胞82.2%,血红蛋白(Hb)158 g/L,血小板(PLT)7×109/L。凝血化验示凝血酶原时间(PT)38.0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14.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91.0 s,凝血酶时间(TT)46.4 s,纤维蛋白原(FIB)0.616 g/L。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80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818 U/L,肾功正常,乳酸脱氢酶46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87 U/L。入院后28 h,患者仍意识不清,大便失禁,鲜红色胶胨样,量共约1000 mL。测指尖血糖1.2 mmol/L,呕血2次,量约150 mL,血尿150 mL,复查血常规示WBC 10.48×109/L,中性粒81.9%,Hb 167 g/L,PLT 7×109/L。凝血化验示PT>100 s,INR测不出,APTT>156 s,TT 180.0 s,Fg 0.18 g/L。入院后35 h,患者心率降至40次/min,室性逸搏心律,10 min后心电图示直线,临床死亡。

    作者:李静静;李臣文;郑琳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成功救治、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时间、转出ICU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成功救治率(97.22%)高于对照组(41.67%),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转出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整体护理干预后,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轻,患者并发症少,症状消失时间、转出ICU时间较短。

    作者:彭小玲;曾芬;黄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错伴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观察组满意度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格运动以及智力发育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格、运动以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6例婴儿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7例)和人工为喂养组(39例),分析2组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比较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及贫血情况。结果母乳组2个月~3个月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均明显大于人工喂养组(P<0.05),但是在3个月~6个月期间除身长外,2组体重和头围净增值差别不大(P>0.05)。6个月时母乳喂养组MDI、PDI、贫血率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体格、智力以及运动等多个方面的生长发育,但是仍然要注意提高母乳营养水平以及喂养质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1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性和恶性,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1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良性组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与滤泡型腺瘤为主,其次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少见,恶性组以乳头状腺癌为主,其次为滤泡状腺癌与髓样癌,以未分化癌与微小癌为少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良性结节88例(74.58%)、恶性结节30例(25.42%),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61%,误诊率为1.69%,漏诊率为1.6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入选的100例肾结石患者(均为鹿角形结石)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在术前3 d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术前1 h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前1 h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盂内压力、血红蛋白含量、结石清除率、菌尿发生率、发热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肾盂内压力、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菌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 d治疗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感染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园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俊;梁红锁;李林;黄克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2例行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21例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联合组24例为前列地尔与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疗程2周,并监测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肌酐。结果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与前列地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用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防止病情进展。

    作者:刘青员;朱静和;李冬玲;蒋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