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误服PVC-U胶合剂中毒死亡1例

李静静;李臣文;郑琳琳

关键词:胶合剂, 意识, 凝血酶原活动度, 患者, 血常规, 血压下降, 心率, 黏稠液体, 天冬氨酸转氨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国际标准化比值, 室性逸搏心律, 上腹部,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活酶时间, 矿泉水, 丙氨酸转氨酶, 白色, 中性粒细胞, 硬聚氯乙烯
摘要:患者,男,60岁,建筑工人,因误服PVC-U(硬聚氯乙烯)胶合剂约30 mL 1 h入院。PVC-U胶合剂原包装为有明确标识的金属桶,为方便使用,工人常将液体分装到矿泉水瓶中。此患者入院前1 h,误将PVC-U胶合剂当作矿泉水喝入一口,量约30 mL。当时无明显不适,误服后半小时逐渐出现意识模糊,误服后1 h到达医院时意识已不清,既往体健。体检:体温36.3℃,心率86次/min,血压123/72 mm Hg,呼吸18次/min,血氧饱和度98%,双侧瞳孔直径约4 mm,光反应迟钝,四肢病理征阴性。接诊后立即洗胃,洗出白色黏稠液体。入院半小时后患者意识部分恢复,频繁吐出白色黏稠液体。此时抽血化验结果示:血常规、凝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心肌酶、血脂、血糖均正常。入院后1 h患者意识完全转清,诉无明显不适,仍吐出少量白色黏液。入院后14 h患者诉腹部不适,血压下降,上腹部压痛,上腹部CT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胃壁增厚。入院后16 h血压下降至79/43 mm Hg,心率升至138次/min,意识欠清,烦躁,给予升压、止血、补液、输浓缩红细胞。入院后17 h,意识不清,心率逐渐减慢,首次大便约200 mL,红褐色稀便。血常规示白细胞(WBC)8.26×109/L,中性粒细胞82.2%,血红蛋白(Hb)158 g/L,血小板(PLT)7×109/L。凝血化验示凝血酶原时间(PT)38.0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14.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91.0 s,凝血酶时间(TT)46.4 s,纤维蛋白原(FIB)0.616 g/L。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80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818 U/L,肾功正常,乳酸脱氢酶46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87 U/L。入院后28 h,患者仍意识不清,大便失禁,鲜红色胶胨样,量共约1000 mL。测指尖血糖1.2 mmol/L,呕血2次,量约150 mL,血尿150 mL,复查血常规示WBC 10.48×109/L,中性粒81.9%,Hb 167 g/L,PLT 7×109/L。凝血化验示PT>100 s,INR测不出,APTT>156 s,TT 180.0 s,Fg 0.18 g/L。入院后35 h,患者心率降至40次/min,室性逸搏心律,10 min后心电图示直线,临床死亡。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Quadrant通道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治疗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Quadrant 通道下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彥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血液透析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护理措施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制定科学、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以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方法将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125例纳入研究,收治时间范围为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集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处方,对血液透析的药物清除效果进行观察。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护理措施。结果钙通道阻滞剂(CCB)药物处方38例(30.4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33例(26.4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20例(16.00%),上述3种药物所占比例多;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抗高血压药物在血液透析中易被清除,但大部分药物清除效果并不理想。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正确的抗高血压药物能够积极控制血压,由于大部分药物清除效果不佳,建议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控制血压,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作者:江香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成功救治、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时间、转出ICU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成功救治率(97.22%)高于对照组(41.67%),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转出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整体护理干预后,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轻,患者并发症少,症状消失时间、转出ICU时间较短。

    作者:彭小玲;曾芬;黄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前瞻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骨科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措施来预防患者术后便秘,比较2组术后排便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大便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总分等方面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措施应用于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排便情况,减少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自拟六味地黄加味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六味地黄加味汤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3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情况。结果3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在自拟六味地黄加味汤的治疗下病情得到改善,经B超检测,卵泡直径为(20.66±1.32)mm,子宫内膜厚度为(9.56±1.70)mm,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拟六味地黄加味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晓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RhD血型阴性患者202例表型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RhD阴性血型抗原分布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57415例住院患者用血清学方法确认RhD阴性及表型。结果57415例住院患者血型中检出202例RhD血型阴性,占0.35%,RhD阴性住院患者的抗原表型分布主要为:ccdee(49.00%)、Ccdee(44.06%)、CCdee(3.96%)、ccdEe(1.49%)、CcdEe(0.99%)和ccdEE(0.50%)。结论 Rh血型抗原检测对降低输血风险、保障输血安全及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实验室诊断,维护母婴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冬香;钟昌瑞;邱小兰;李玉闽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5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患者布地奈德治疗以及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接受孟鲁斯特钠治疗,可以较好地缓解其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儿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陈国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浅谈结肠镜检查并发缺血性结肠炎的预防及治疗

    缺血性结肠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血流不足导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结肠镜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结肠镜检查并发缺血性结肠炎,以结肠镜检查后突发腹痛伴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自1990年国外Weeldon[1]等首先报道以来,逐渐引起国内外同行重视,但目前国内外报道并不多见。如何预防结肠镜检查并发缺血性结肠炎及其治疗,是消化科医生特别是内镜医生必须面对的课题。我院自2012年—2015年12月共完成结肠镜检查2400余例,并发缺血性结肠炎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潮;周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错伴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观察组满意度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50例接受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肝肿瘤患者,对其作出临床评价。结果本组50例患者,原发性肝癌38例,肝炎型假肿瘤5例,肝血管肿瘤7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未发生腹腔种植转移现象。结论针对肝肿瘤实施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安全系数,术后复发率较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宁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探析

    目的:对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184例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选自2015年1月—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者,依据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菌药物应用,观察组患者予以药剂科管理抗菌药物应用的举措。对2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情况做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应用种数以及给药天数方面,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更换药物及联合用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剂科介入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后,可明显降低临床抗菌药物更换及联合用药的发生率,减低患者耐药性,缩短住院时间、给药天数,同时减少其住院花费,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利益,继而凸显出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上的积极作用。

    作者:刘崇应;梁正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西洛他唑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给予200 mg/d西洛他唑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和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效果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蛟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联合检验对AMI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联合检验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48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到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参照组,对比2组受检人员血清肌红蛋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 Myo、hs-CRP、CTnI指标水平与参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可根据血清肌红蛋白(Myo)、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肌蛋白I (CTnI)这三项指标早期检测AMI,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华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46例采用单纯西医疗法,观察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勇;周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入选的100例肾结石患者(均为鹿角形结石)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在术前3 d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术前1 h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前1 h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盂内压力、血红蛋白含量、结石清除率、菌尿发生率、发热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肾盂内压力、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菌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 d治疗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感染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园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双切口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切口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占比6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切口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优秀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青山;俞宽国;刘华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6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的方式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石头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格运动以及智力发育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格、运动以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6例婴儿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7例)和人工为喂养组(39例),分析2组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比较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及贫血情况。结果母乳组2个月~3个月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均明显大于人工喂养组(P<0.05),但是在3个月~6个月期间除身长外,2组体重和头围净增值差别不大(P>0.05)。6个月时母乳喂养组MDI、PDI、贫血率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体格、智力以及运动等多个方面的生长发育,但是仍然要注意提高母乳营养水平以及喂养质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偏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2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观察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30 d后,2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发作次数均显著较护理前减少(P<0.01),研究组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显著减少(P<0.01),研究组VAS得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较护理前增加(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玉屏风颗粒防治气虚体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玉屏风颗粒对气虚体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气虚体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整体疗效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颗粒对气虚体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有助于促进其免疫功能的增强,对于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东旺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