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国际刊号:1672-1721
  • 国内刊号:14-1314/R
  • 影响因子:0.56
  • 创刊:1997
  • 周期:旬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6
  • 全年订价:3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2016年29期文献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5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患者布地奈德治疗以及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接受孟鲁斯特钠治疗,可以较好地缓解其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儿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陈国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苏黄止咳胶囊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干预组患者服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的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姚贇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错伴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观察组满意度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Quadrant通道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治疗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Quadrant 通道下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彥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和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树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西洛他唑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给予200 mg/d西洛他唑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和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效果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蛟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入选的100例肾结石患者(均为鹿角形结石)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在术前3 d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术前1 h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前1 h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盂内压力、血红蛋白含量、结石清除率、菌尿发生率、发热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肾盂内压力、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菌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 d治疗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感染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园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进行研究,分析HRT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为预防心脏猝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UA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2组心功能指标、HRV以及HRT,分析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24 h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对照组(P<0.05),TO、TS、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S和HRV(SDANN和SDNN)正相关,与LVEF正相关,与LVEDd负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O与HRV(SDANN和SDNN)负相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正相关。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 HRV、LVEF、LVEDD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梁锦标;江琦;谢国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胸腔镜下无高值耗材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无高值耗材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未用高值耗材,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7 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随诊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胸腔镜下无高值耗材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

    作者:赵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双切口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切口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占比6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切口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优秀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青山;俞宽国;刘华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胸腔镜辅助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即A组(n=61,行胸腔镜辅助手术)与B组(n=61,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上,A组优于B组(P<0.05);且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B组的19.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肺癌,但腹腔镜辅助手术方案效果更加确切,且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普及。

    作者:许京涛;杨春鹿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取96例纳入研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和预后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手术和预后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患者预后,缓解术后疼痛,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振文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腹股沟疝修补术9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巴西尼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08年—2015年收治的96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传统巴西尼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随访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观察指标上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4年内有1例复发,对照组患者在5年内有3例复发,对照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传统巴西尼式疝修补术,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光祥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成功救治、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时间、转出ICU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成功救治率(97.22%)高于对照组(41.67%),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转出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整体护理干预后,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轻,患者并发症少,症状消失时间、转出ICU时间较短。

    作者:彭小玲;曾芬;黄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系统化全面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压疮防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系统化全面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压疮防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22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设定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使用系统化全面护理方法的设定为试验组,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压疮护理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化全面护理在糖尿病并发压疮防治中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及提高压疮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解小玲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前瞻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骨科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措施来预防患者术后便秘,比较2组术后排便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大便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总分等方面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措施应用于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排便情况,减少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血液透析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护理措施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制定科学、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以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方法将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125例纳入研究,收治时间范围为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集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处方,对血液透析的药物清除效果进行观察。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护理措施。结果钙通道阻滞剂(CCB)药物处方38例(30.4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33例(26.4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20例(16.00%),上述3种药物所占比例多;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抗高血压药物在血液透析中易被清除,但大部分药物清除效果并不理想。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正确的抗高血压药物能够积极控制血压,由于大部分药物清除效果不佳,建议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控制血压,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作者:江香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阑尾炎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计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计划,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计划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兰玉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偏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2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观察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30 d后,2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发作次数均显著较护理前减少(P<0.01),研究组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显著减少(P<0.01),研究组VAS得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较护理前增加(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6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的方式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石头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引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探讨治疗策略。结果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主要原因包含急性弥散性脑肿胀、迟发性血肿、术前休克导致脑血缺氧、脑疝时间长。结论急性脑膨出在颅脑损伤术中较易发生,引发原因比较多,应在术前、术中做好预防,并在发生时立即分析引发原因,给予对症处理,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胡韬;赖艳红;肖志高;梁升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拇指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5年2月—12月对10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质地肤色良好,外观、感觉、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解剖恒定,不牺牲重要血管,成活率高,切取方便,术后外观、感觉及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作者:陈孝军;章伟祥;黄益楚;都巍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50例接受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肝肿瘤患者,对其作出临床评价。结果本组50例患者,原发性肝癌38例,肝炎型假肿瘤5例,肝血管肿瘤7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未发生腹腔种植转移现象。结论针对肝肿瘤实施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安全系数,术后复发率较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宁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诊断,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评估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恶性结节所占比率为51.8%,良性结节所占比率为48.2%,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主要血流分布是0级与1级,而31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主要血流分布是2级与3级。结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肯定,值得借鉴。

    作者:孙斌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子宫颈病变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检查,记录其检查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80例子宫颈疾病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率(96.25%),与病理检查结果(10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病变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较高,对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姚丽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免疫荧光病理检验中荧光抗体敏感性在诊断狼疮性肾炎方面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利用免疫荧光病理检验中荧光抗体敏感性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均采用免疫荧光病理检验法检验,观察荧光抗体在病理切片上的沉积情况。结果 C1q、C3、IgA、IgG、IgM等荧光抗体沉积分布在Ⅱ、Ⅲ、Ⅳ、Ⅴ型,以Ⅳ、Ⅴ型较为多见;病理分型Ⅱ型“满堂亮”阳性率45.00%,Ⅲ型阳性率为50.00%,Ⅳ型阳性率为75.00%,Ⅴ型阳性率为66.67%。结论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通过免疫荧光病理检验中荧光抗体敏感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廖春娇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1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性和恶性,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1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良性组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与滤泡型腺瘤为主,其次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少见,恶性组以乳头状腺癌为主,其次为滤泡状腺癌与髓样癌,以未分化癌与微小癌为少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良性结节88例(74.58%)、恶性结节30例(25.42%),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61%,误诊率为1.69%,漏诊率为1.6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CT肺动脉造影结合血浆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CT肺动脉造影结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肺栓塞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期来我院做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对比2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同时试验组患者给予CT造影诊断,分析CT肺动脉造影结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通过CT肺动脉造影诊断出33例,诊断率为68.8%;CT造影结合D-二聚体诊断出45例,诊断率为93.8%;CT肺动脉造影结合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肺动脉造影结合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可提高诊断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25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5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准,评价其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共416个,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分别显示166个、116个、134个和174个、113个、129个。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准,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91.3%,90.3%、95.4%,94.6%、95.8%。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检查,简便易行,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朝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浅谈结肠镜检查并发缺血性结肠炎的预防及治疗

    缺血性结肠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血流不足导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结肠镜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结肠镜检查并发缺血性结肠炎,以结肠镜检查后突发腹痛伴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自1990年国外Weeldon[1]等首先报道以来,逐渐引起国内外同行重视,但目前国内外报道并不多见。如何预防结肠镜检查并发缺血性结肠炎及其治疗,是消化科医生特别是内镜医生必须面对的课题。我院自2012年—2015年12月共完成结肠镜检查2400余例,并发缺血性结肠炎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潮;周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对比

    目的:对比CT与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CT与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CT与核磁共振诊断后患者的病灶数量、检查时间、检查费用等。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出的总病灶数量明显优于CT检查,其检查时间、短于CT,但检查费用较高。结论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核磁共振无论从检查时间、检查准确率方面均明显优于CT扫描,然而核磁共振费用较高,但从多方面权衡,核磁共振的价值远高于CT扫描。

    作者:罗辉宇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联合检验对AMI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联合检验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48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到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参照组,对比2组受检人员血清肌红蛋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 Myo、hs-CRP、CTnI指标水平与参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可根据血清肌红蛋白(Myo)、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肌蛋白I (CTnI)这三项指标早期检测AMI,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华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转氨酶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转氨酶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5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转氨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氨酶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胡淑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并出现误差的12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标本误差原因为:标本采集因素24例,占20.0%;标本送检因素52例,占43.3%;标本检验因素20例,占16.7%;患者自身因素24例,占20.0%。结论临床上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可发生在血液标本检验的各个环节,需加强重视,规范检验过程,减少血液检验误差。

    作者:吴燕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RhD血型阴性患者202例表型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RhD阴性血型抗原分布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57415例住院患者用血清学方法确认RhD阴性及表型。结果57415例住院患者血型中检出202例RhD血型阴性,占0.35%,RhD阴性住院患者的抗原表型分布主要为:ccdee(49.00%)、Ccdee(44.06%)、CCdee(3.96%)、ccdEe(1.49%)、CcdEe(0.99%)和ccdEE(0.50%)。结论 Rh血型抗原检测对降低输血风险、保障输血安全及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实验室诊断,维护母婴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冬香;钟昌瑞;邱小兰;李玉闽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进行血清电解质危急值检验的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100例没有进行血清电解质检测危急值的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中死亡9例,病死率为7.5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死亡22例,病死率为22.00%,2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就性别来看,男性患者病死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女性患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及其预后效果意义重大,能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兰仲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格运动以及智力发育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格、运动以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6例婴儿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7例)和人工为喂养组(39例),分析2组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比较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及贫血情况。结果母乳组2个月~3个月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均明显大于人工喂养组(P<0.05),但是在3个月~6个月期间除身长外,2组体重和头围净增值差别不大(P>0.05)。6个月时母乳喂养组MDI、PDI、贫血率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体格、智力以及运动等多个方面的生长发育,但是仍然要注意提高母乳营养水平以及喂养质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2例行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21例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联合组24例为前列地尔与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疗程2周,并监测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肌酐。结果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与前列地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用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防止病情进展。

    作者:刘青员;朱静和;李冬玲;蒋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体表胃肠起搏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体表胃肠起搏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同时伴有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取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等常规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加用体表胃肠起搏,对比2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监测血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肠梗阻解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淀粉酶、TNF-α、CRP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治疗第5天、10天后治疗组血淀粉酶、TNF-α、CRP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缓解腹胀、腹痛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仪器携带、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丽财;蒋义贵;张生君;肖丽晶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俊;梁红锁;李林;黄克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玉屏风颗粒防治气虚体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玉屏风颗粒对气虚体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气虚体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整体疗效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颗粒对气虚体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有助于促进其免疫功能的增强,对于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东旺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46例采用单纯西医疗法,观察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勇;周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自拟六味地黄加味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六味地黄加味汤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3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情况。结果3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在自拟六味地黄加味汤的治疗下病情得到改善,经B超检测,卵泡直径为(20.66±1.32)mm,子宫内膜厚度为(9.56±1.70)mm,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拟六味地黄加味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晓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4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血压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0%不及观察组的95.2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效果良好,同时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任西娟;许松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中药外敷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5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症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癌症骨转移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的缓解率为92.0%,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为70.0%,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显著更优(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0%)明显更优(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癌症骨转移性疼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迎春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龙血竭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龙血竭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患者30例,给予龙血竭合锡类散温水溶液20 mL保留灌肠治疗,早晚各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治愈4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龙血竭合锡类散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荣飞;李旭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自拟补肾祛痰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祛痰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收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补肾祛痰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补肾祛痰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恢复排卵,整体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作者:杨晓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明显比对照组的79.5%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忠良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中医正骨疗法联合消痛散药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采用单纯中医正骨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参考组,采用中医正骨疗法、消痛散药袋联合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治疗前后采用LDH评分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治疗3周,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LDH评分明显比参考组高(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参考组的80.00%(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中医正骨疗法和消痛散药袋联合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黄声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婴儿不完全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1例

    川崎病(KD)是一种小儿好发的原因不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易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已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近几年来不完全KD的报道越来越多,大多发生在婴儿,甚至有新生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报道[1]。KD的诊断主要是依赖临床表现,而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完全,有些则以某些少见症状起病,如肝功能损害、多关节肿痛、胆囊炎、肾脏受累、无菌性脑膜炎等[2],造成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本文介绍1例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婴儿不完全川崎病,报道如下。

    作者:李迟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误服PVC-U胶合剂中毒死亡1例

    患者,男,60岁,建筑工人,因误服PVC-U(硬聚氯乙烯)胶合剂约30 mL 1 h入院。PVC-U胶合剂原包装为有明确标识的金属桶,为方便使用,工人常将液体分装到矿泉水瓶中。此患者入院前1 h,误将PVC-U胶合剂当作矿泉水喝入一口,量约30 mL。当时无明显不适,误服后半小时逐渐出现意识模糊,误服后1 h到达医院时意识已不清,既往体健。体检:体温36.3℃,心率86次/min,血压123/72 mm Hg,呼吸18次/min,血氧饱和度98%,双侧瞳孔直径约4 mm,光反应迟钝,四肢病理征阴性。接诊后立即洗胃,洗出白色黏稠液体。入院半小时后患者意识部分恢复,频繁吐出白色黏稠液体。此时抽血化验结果示:血常规、凝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心肌酶、血脂、血糖均正常。入院后1 h患者意识完全转清,诉无明显不适,仍吐出少量白色黏液。入院后14 h患者诉腹部不适,血压下降,上腹部压痛,上腹部CT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胃壁增厚。入院后16 h血压下降至79/43 mm Hg,心率升至138次/min,意识欠清,烦躁,给予升压、止血、补液、输浓缩红细胞。入院后17 h,意识不清,心率逐渐减慢,首次大便约200 mL,红褐色稀便。血常规示白细胞(WBC)8.26×109/L,中性粒细胞82.2%,血红蛋白(Hb)158 g/L,血小板(PLT)7×109/L。凝血化验示凝血酶原时间(PT)38.0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14.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91.0 s,凝血酶时间(TT)46.4 s,纤维蛋白原(FIB)0.616 g/L。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80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818 U/L,肾功正常,乳酸脱氢酶46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87 U/L。入院后28 h,患者仍意识不清,大便失禁,鲜红色胶胨样,量共约1000 mL。测指尖血糖1.2 mmol/L,呕血2次,量约150 mL,血尿150 mL,复查血常规示WBC 10.48×109/L,中性粒81.9%,Hb 167 g/L,PLT 7×109/L。凝血化验示PT>100 s,INR测不出,APTT>156 s,TT 180.0 s,Fg 0.18 g/L。入院后35 h,患者心率降至40次/min,室性逸搏心律,10 min后心电图示直线,临床死亡。

    作者:李静静;李臣文;郑琳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探析

    目的:对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184例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选自2015年1月—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者,依据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菌药物应用,观察组患者予以药剂科管理抗菌药物应用的举措。对2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情况做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应用种数以及给药天数方面,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更换药物及联合用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剂科介入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后,可明显降低临床抗菌药物更换及联合用药的发生率,减低患者耐药性,缩短住院时间、给药天数,同时减少其住院花费,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利益,继而凸显出药剂科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上的积极作用。

    作者:刘崇应;梁正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2013年-2015年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我院HIS系统,统计2013年—2015年中药注射剂使用记录,计算出各年度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用(DDC)、排序比(B/A,即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2015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品种数为21种,年销售金额逐年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6.1%和11.4%。祛瘀剂类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3年来居首位,其次为肿瘤用药和清热剂类。仅有3种祛瘀剂类DDC在100元以下,DDC高的药物是消癌平,为896.9元/d。有14种的B/A比值接近1.0(0.5~1.5),用药同步性较好,有7种同步性较差。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但存在不规范使用的情况,应加强对用药的监督与管理。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治疗进展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被子宫肌纤维及瘢痕纤维组织所完全包绕,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在中国,因为剖宫产率的增加,CSP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考虑到CSP相对罕见,目前没有一系列评估和佳治疗方法。研究发现:CSP主要发生于6年以内的剖宫产[1],由于孕周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亦不同,大多数情况下CSP预后不佳,有时甚至需要切除子宫[2]。有学者认为剖宫产瘢痕处发生滋养层胎盘侵入而造成了子宫肌层连续性的中断[3],而阴道超声能发现这种改变,从而识别CSP的发生和植入,改善预后和减少切除子宫的发生。

    作者:夏夷;曹广慧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近年来,随着新的治疗手段的实施,COPD患者的护理措施也有了一些变化,现对COPD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任莎莎;古秀容;赵娅军;韩丽;王一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从药物治疗方面分析消化性溃疡治疗失败或治疗后复发的原因及对策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包括胃溃疡(gastic ulcer, 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er,DU)。P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病(我国传统医学有种说法,“只要胃病上了身,就会陪你走一生”)。据有关文献记载[1,2],人群中有10%~12%的人患有PU。

    作者:夏明红;胡春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44例月经失调女大学生作为月经失调组,将学生分为干预组122例与非干预组122例。无月经失调的100例高校女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对女大学生生活情况进行分析,非干预组女大学生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女大学生给予生殖健康、心理干预。结果月经失调组学生LES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学生月经失调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情绪因素,易引起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给予相应的心理、生理、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生活。

    作者:张慧君 刊期: 2016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