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年-2014年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的Meta分析

胡霞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龋齿, 患病率, Meta分析
摘要:目的:对学龄前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和城乡之间的横断面进行龋齿患病率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CNKI,检索时间从2010年—2014年,纳入所有调查不同年龄段和城乡之间的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的文献,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估计其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16个有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龋齿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包括3岁~4岁年龄组18527例,5岁~6岁组17697例;以及6个有关城乡地域差别的儿童龋齿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包括城市组8084例,乡村组5605例。按照调查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岁~4岁年龄组和城市组的儿童龋齿患病率和5岁~6岁年龄组和乡村组的儿童龋齿患病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0.61(95% CI 0.58,0.63),OR合并=0.83(95% CI 0.77,0.89)]。结论研究结果显示,3岁~4岁年龄组和城市组的儿童龋齿患病率比5岁~6岁年龄组和乡村组的儿童龋齿患病率要低,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是由于纳入研究的患者存在选择性偏倚、混杂性偏倚以及诊断性偏倚的中、高度可能性,影响了研究结果。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100例,进行凝血和血常规检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标本采集方式、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功能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均会对凝血与血常规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控制其对指标的干扰,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作者:余长发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个体化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析个体化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评价并比较2组患儿的Fugl-Meyer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总分为(153.45±4.64)分,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总分为(87.54±3.39)分,护理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中,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能力,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春婵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浅见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一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邓红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诊断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重症感染者、44例非重症感染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重症感染组、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对各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WBC)计数和体温进行测定。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和WBC计数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临床判定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俊霞;杨丽丽;李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诊疗进展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是临床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黄斑水肿是它的继发病症之一,治疗上目前暂无特效药物,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虽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却无法显著降低复发率。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方案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视力恢复也较单纯西医治疗远期恢复效果好,本文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近几年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四化;陈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研究

    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74例,参考平行对照法,将患儿划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对参照组患儿进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试验组患儿行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在腹胀、腹痛、腹泻以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方面均明显优参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参照组的67.5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行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实现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邓志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对42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抽液及聚桂醇硬化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共48个囊肿均一次穿刺成功,抽出囊液30~500 mL,除4例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不适处,所有患者均无全身症状。治疗后行6个月的随访,囊肿消失3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高危患者。

    作者:朱琳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诊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检查),其中50例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50例非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统计2组大呼气末肺组织单层平均密度(ALDex)和大吸气末肺组织单层平均密度(ALDin);同时计算肺密度比(ALDex/ALDin)和肺密度变化比率[(ALDin—ALDex)/ALDin]。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ALDex、ALDin、ALDex/ALDin和(ALDin—ALDex)/ALDi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OPD患者的螺旋CT肺密度扫描结果与非COPD患者差异明显,可以考虑作为重要的筛查COPD的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蒋忠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与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尿蛋白排泄量与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有高Hcy的2型DN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DNⅡ期患者29例,DNⅢ期患者32例,DNⅣ期28例,分别测定各期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及Hcy水平。结果随着DN病程的加重,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Hcy也随之增加(P<0.01);尿蛋白排泄量与Hcy随着病程的延长及病情的加重,相关性越密切(P<0.01)。结论 Hcy参与了2型DN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于续芳;黄占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和针剂给药对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氨溴索雾化吸入和针剂给药治疗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行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咳嗽时间以及发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给药较之针剂给药更具有优势,值得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琳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阴道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阴道B超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入住我院并接受B超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5年4月—10月期间,采用阴道B超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对阴道B超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予以统计分析,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0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但经阴道B超检查后有64例患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91.43%,误诊率为8.57%。结论临床中运用阴道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操作简便,具有无创性和检出率高等优势,对于肌瘤过大的患者需要结合腹部超声予以检查,同时要注意加强对非肌瘤疾病B超图像的鉴别,以防止误诊情况的发生。

    作者:万秀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泌尿系结石患者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体外冲洗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分别定义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放取石术治疗,治疗组接受体外冲洗波碎石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腰腹部疼痛等结石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泌尿系结石疾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洗波碎石在泌尿系结石疾病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张骞;薛清平;刘昌明;张家彬;李惠长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诱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报告

    随着溶栓、抗栓药物的应用,消化道出血病例大幅增多,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均为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两者并发时治疗困难,且病死率增高[1],需要尽早发现,提早预防,并抓住主要矛盾。本文将我院抢救成功的2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楼航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早期动力化治疗。对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96.23%患者骨折基本愈合,可正常行走,对照组则为79.2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及延迟愈合、骨不连等骨折不良愈合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飞;吕长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银屑病中医治疗39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银屑病患者症状的不同,采用对应的中医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侠福;何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抗凝起点预防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讨对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抗凝起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研究组37例在住院后尽快应用利伐沙班,对照组37例在术后拔除引流管6 h后应用利伐沙班,对比2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相比于对照组并未有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为5.41%,优于对照组的21.62%(P<0.05)。结论早期应用抗凝药物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血栓发生概率,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未有明显变化。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讨论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社区医院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来分组,具体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应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应用常规干预方案,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病情反复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农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向患者发放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全部患者中,有25例患者缺乏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26例家庭经济状况较差,18例存在生理和心理问题影响用药,另有16例缺乏家庭与社会支持。结论缺乏认识、心理生理问题、缺乏社会和家庭支持以及经济压力是影响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增强社会和家庭支持,同时制定患者家庭经济水平能够承担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术前视频健康教育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视频健康教育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诱导留置导尿术后需进苏醒室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前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视频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等级和麻醉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心率及血压基本稳定,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无疼痛率及苏醒期躁动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2±0.5)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7.9±0.8)h,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实施术前视频健康教育,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疼痛感,缩短麻醉苏醒时间,进而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苏醒期。

    作者:赵红;涂萍;谢辉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6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患慢性盆腔炎患者1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盆疗组,对照组采用盆炎净加红藤汤保留灌肠,盆疗组采用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有效率为91.67%,盆疗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疗1,2,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20%,36.7%,58.17%;盆疗组治疗1,2,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53%,72%,89.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盆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显著,宜推广应用。

    作者:朱卫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