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万秀华

关键词:子宫肌瘤, 诊断, B超检查,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对阴道B超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入住我院并接受B超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5年4月—10月期间,采用阴道B超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对阴道B超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予以统计分析,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0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但经阴道B超检查后有64例患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91.43%,误诊率为8.57%。结论临床中运用阴道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操作简便,具有无创性和检出率高等优势,对于肌瘤过大的患者需要结合腹部超声予以检查,同时要注意加强对非肌瘤疾病B超图像的鉴别,以防止误诊情况的发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患者共计87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0~2分诊断为良性结节,3~4分诊断为恶性结节,作为弹性评分诊断临界点,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常规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个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经病理证实61个为良性结节,26个为恶性结节。常规超声准确诊断51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39个,恶性结节12个;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80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57个,恶性结节23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8.5%(23/26),特异性为93.4%(57/61),阳性预测值85.2%(23/27),阴性预测值95.0%(57/60),诊断符合率为92.0%(80/87);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46.2%(12/26),特异性63.9%(39/61),阳性预测值35.3%(12/34),阴性预测值73.6%(39/53),诊断符合率89.5%(51/87)比较,超声弹性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敏感性、准确性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俞传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阑尾炎临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64例患儿,按照治疗时采取术式的不同进行分组:行腹腔镜手术的32例患儿归入研究组,行开放手术的32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特点,患儿出血量少,损伤小,恢复快。

    作者:罗鸣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诊断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重症感染者、44例非重症感染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重症感染组、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对各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WBC)计数和体温进行测定。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和WBC计数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临床判定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俊霞;杨丽丽;李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阴道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阴道B超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入住我院并接受B超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5年4月—10月期间,采用阴道B超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对阴道B超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予以统计分析,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0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但经阴道B超检查后有64例患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91.43%,误诊率为8.57%。结论临床中运用阴道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操作简便,具有无创性和检出率高等优势,对于肌瘤过大的患者需要结合腹部超声予以检查,同时要注意加强对非肌瘤疾病B超图像的鉴别,以防止误诊情况的发生。

    作者:万秀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早期动力化治疗。对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96.23%患者骨折基本愈合,可正常行走,对照组则为79.2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及延迟愈合、骨不连等骨折不良愈合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飞;吕长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瑶蔻复方外用对黄褐斑小鼠SOD活力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瑶蔻复方对小鼠黄褐斑模型的疗效。方法黄体酮注射法建立小鼠黄褐斑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瑶蔻复方组、阳性组,外用给药30 d后,检测皮肤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瑶蔻复方外用可使黄褐斑小鼠皮肤和肝脏SOD活力有所提升,其中皮肤SOD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瑶蔻复方外用治疗黄褐斑可能通过提高机体SOD活力来抑制氧化反应,减轻皮肤色素沉着。

    作者:骞秀芳;刘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几种主要莨菪烷类生物碱防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2]。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已有的药物应用受限,加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故而需要继续发现更多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

    作者:陈丹丹;谢晓芳;敖慧;彭成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73例凝血功能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的73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3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结果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积分的增加其凝血四项与D-D水平也有所不同,且APTT、PT、TT与D-D指标水平均有明显上升,而FIB指标水平则呈现逐级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呈低凝状态,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出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游琴秀;傅春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静脉营养支持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支持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采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将另外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均无死亡患者,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状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B型脑钠肽(BNP)、肌酐、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静脉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及肾功能状况,效果显著,可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达;刘海龙;王琦;曹原;刘秋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缓释片组(基础治疗+克拉霉素缓释片)和红霉素组(基础治疗+红霉素),每组6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克拉霉素缓释片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2%,红霉素组的8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拉霉素缓释片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红霉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克拉霉素缓释片干预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陈彬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联合应用异丙托溴铵和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到我院进行诊治并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和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FEV1、FEV1/FVC、PEFR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异丙托溴铵和盐酸氨溴索,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肺功能改善情况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蓓蓓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治疗,其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出血量和并发症都比对照组低,结石清除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比,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志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诊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检查),其中50例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50例非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统计2组大呼气末肺组织单层平均密度(ALDex)和大吸气末肺组织单层平均密度(ALDin);同时计算肺密度比(ALDex/ALDin)和肺密度变化比率[(ALDin—ALDex)/ALDin]。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ALDex、ALDin、ALDex/ALDin和(ALDin—ALDex)/ALDi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OPD患者的螺旋CT肺密度扫描结果与非COPD患者差异明显,可以考虑作为重要的筛查COPD的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蒋忠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讨论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社区医院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来分组,具体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应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应用常规干预方案,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病情反复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术前视频健康教育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视频健康教育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诱导留置导尿术后需进苏醒室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前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视频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等级和麻醉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心率及血压基本稳定,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无疼痛率及苏醒期躁动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2±0.5)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7.9±0.8)h,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实施术前视频健康教育,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疼痛感,缩短麻醉苏醒时间,进而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苏醒期。

    作者:赵红;涂萍;谢辉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医院营养科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营养支持在临床综合治疗中作用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后期康复与预后效果,因此医院营养科的建立对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自2009年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通知后,全国各级医院对该学科建设内涵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受多种因素限制,目前多数医疗机构营养科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有研究指出[1],医院营养科的不完善,无法使其充分发挥应有职能作用,并对医院整体形象及医疗质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进而制约医院全面发展。本研究对我国医院营养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坤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诱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报告

    随着溶栓、抗栓药物的应用,消化道出血病例大幅增多,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均为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两者并发时治疗困难,且病死率增高[1],需要尽早发现,提早预防,并抓住主要矛盾。本文将我院抢救成功的2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楼航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以及舒适度都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为观察组舒适度优良率为96.7%,对照组舒适度优良率为66.7%,采用舒适护理的舒适度远大于常规护理的舒适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3%,采用舒适护理的满意度远大于常规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在对创伤性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舒适护理能得到患者的高满意度以及高舒适度,对于优化医患关系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巧萍;黄雪梅;郭金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择PFNA及PFLCP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与PFLC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赵占富;张志敏;黄春霞;王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浅谈风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病程长,病情反复,导致患者思想活动复杂,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反应,所以在给予风湿病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作者:尤颖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