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巧萍;黄雪梅;郭金花
目的:汇总我院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数据,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的153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应用英国先德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鲍氏不动杆菌病情分布情况:ICU 34.6%,内分泌科17.6%,神经外科17.0%,呼吸内科16.3%,神经内科7.8%;临床标本中以痰及分泌物标本为主。对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分析显示,我院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亚胺硫霉素的耐药率为27.3%;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12.4%。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医院应重视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预防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郭德明;于天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为患者提供满足其健康需求的服务,协调各服务流程,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评估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1],包含三个步骤:①收集患者的一切信息资料和数据;②分析信息和数据;③制定诊疗计划。从患者开始就诊就存在评估:门诊评估、急诊评估、住院评估。
作者:李素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的73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3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结果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积分的增加其凝血四项与D-D水平也有所不同,且APTT、PT、TT与D-D指标水平均有明显上升,而FIB指标水平则呈现逐级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呈低凝状态,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出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游琴秀;傅春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研究血液质量监测的意义及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保存期内的全血和悬浮红细胞进行抽检,检测保存期内的全血和悬浮红细胞的容量、血细胞比容等情况。结果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全血容量处于标准范围内,悬浮红细胞容量处于正常范围内而且偏高;全血血细胞比容符合标准,悬浮红细胞血细胞比容也符合标准。结论抽检全血、悬浮红细胞制备等需要统一检测标准,才能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使成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血液质量监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馨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高热患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进行降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治疗的高热患儿88例,根据给予降温药物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萘普生治疗,观察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观察2组的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5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18.18%,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0.0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热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丁柒伶;刘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灸拔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推拿治疗,再针灸拔罐治疗。结果40例患者,完全缓解28例,治愈率70%,部分缓解12例,好转率为30%,总疗效率100%。结论推拿结合针灸拔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保守疗法的良好途径。
作者:单锐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病程长,病情反复,导致患者思想活动复杂,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反应,所以在给予风湿病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作者:尤颖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围术期的优势。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ERAS组采用ERAS理念指导下的优化围术期护理流程。比较2组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而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有效促进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作者:谭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治疗,其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出血量和并发症都比对照组低,结石清除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比,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志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一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邓红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析个体化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评价并比较2组患儿的Fugl-Meyer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总分为(153.45±4.64)分,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总分为(87.54±3.39)分,护理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中,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能力,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春婵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收集72例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的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显著(P<0.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接受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刘静;牛小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小儿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出院后均随访5个月~6个月,痊愈20例,遗留轻瘫1例。结论脑血管损伤、血管痉挛及血管解剖学因素是小儿创伤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其好发于基底节区,CT或MRI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早期综合治疗并加强功能锻炼,预后良好。
作者:肖连福;黄瑞宏;周希汉;陈昌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缓释片组(基础治疗+克拉霉素缓释片)和红霉素组(基础治疗+红霉素),每组6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克拉霉素缓释片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2%,红霉素组的8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拉霉素缓释片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红霉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克拉霉素缓释片干预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陈彬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对住院孕产妇予以营养宣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接受营养宣教的孕产妇200例,对比分析宣教前后孕产妇关于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态度和实际行为,并进行差异评价。结果宣教后,孕产妇的食物呈现多样化特征,以谷类为主;孕产妇食用蔬菜、水果、奶类、豆制品的次数明显增加,同时还摄入了一定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在保持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体重的实时控制。此外,孕产妇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度及其营养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迅速记忆并且辨别一些适宜产后营养恢复的食物,例如产后第1天可吃些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和汤水,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鲫鱼汤等,但汤不能太油腻;第2天向正常膳食过渡。食物品种多样化。同时,对于一些产妇保养的错误认识如鸡蛋吃得越多越好、吃牛奶鸡蛋补铁等进行了纠正。结论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必要的营养宣教,能够提高孕产妇对相关营养知识的认知度,改善其对于营养宣教的态度,提高营养搭配技能,从而有效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古晓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100例,进行凝血和血常规检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标本采集方式、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功能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均会对凝血与血常规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控制其对指标的干扰,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作者:余长发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86例,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比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讨论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颈丛臂丛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晓东;祝永霞;叶利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82例专业运动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为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比较分析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5.5%,相关因素有男性、年龄15岁以上、内向性格、伴发疾病、专业运动年限>5年、运动项目性质、个人项目、特殊家庭、家庭经济差及跟教练员队友关系差等。结论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是运动、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莫轶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应用盐酸氨基葡萄糖+钙+维生素D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科接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2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枸橼酸钙+阿法骨化醇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2组病情变化,比较2组总有效率与WOMAC评分。结果试验组用药6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为76.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6个月时的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膝骨关节炎常规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中合理加用钙剂与维生素D,可增强疗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作者:程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讨论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社区医院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来分组,具体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应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应用常规干预方案,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病情反复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