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茹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的73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3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结果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积分的增加其凝血四项与D-D水平也有所不同,且APTT、PT、TT与D-D指标水平均有明显上升,而FIB指标水平则呈现逐级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呈低凝状态,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出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游琴秀;傅春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银屑病患者症状的不同,采用对应的中医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侠福;何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应用盐酸氨基葡萄糖+钙+维生素D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科接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2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枸橼酸钙+阿法骨化醇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2组病情变化,比较2组总有效率与WOMAC评分。结果试验组用药6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为76.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6个月时的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膝骨关节炎常规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中合理加用钙剂与维生素D,可增强疗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作者:程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护理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例择期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护理。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肠鸣音恢复及第一次排气时间均有缩短,且腹胀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护理能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作者:张志芳;陈曼珍;黎丽君;刘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hepatitis)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1],是由于药物或者其代谢产物对肝脏引起的损害,也称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确切定义为: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2,3]。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DILI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4]。在临床工作中,DILI因与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表现类似,易被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病原未定)”收入院。故在遇到有乏力、发热、尿黄、纳差等症状,化验转氨酶和(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注意DILI的可能。同时,药物性肝炎也成为当前结核病治疗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为常见的用药不良反应,当前结核病初治病例多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应用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肝脏有较强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达10%~20%,占所有药物性肝炎的8%~13%,以致少数患者因肝损害而不能顺利进行抗结核治疗[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更易出现肝损害,所以如何有效鉴别及提供确实有效的抗结核方案以及应选择肝毒性低的结核药,已成为结核病防治一线工作人员头痛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得不重视与思考的问题。现将我院住院治疗1例药物性肝损伤合并病毒性肝炎活动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鲁进;孙文艳;徐祖斌;汪学东;潘昌如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静脉推注钙剂对第二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500例无高危因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研究组于第二产程初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对照组常规分娩;2组病例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观察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1±25)min与对照组的(59±28)min相比差异显著(P<0.05)。产后2 h出血量(136±96.74)mL,与对照组的(206±60.09)mL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钙剂对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念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患者共计87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0~2分诊断为良性结节,3~4分诊断为恶性结节,作为弹性评分诊断临界点,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常规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个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经病理证实61个为良性结节,26个为恶性结节。常规超声准确诊断51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39个,恶性结节12个;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80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57个,恶性结节23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8.5%(23/26),特异性为93.4%(57/61),阳性预测值85.2%(23/27),阴性预测值95.0%(57/60),诊断符合率为92.0%(80/87);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46.2%(12/26),特异性63.9%(39/61),阳性预测值35.3%(12/34),阴性预测值73.6%(39/53),诊断符合率89.5%(51/87)比较,超声弹性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敏感性、准确性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俞传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以及舒适度都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为观察组舒适度优良率为96.7%,对照组舒适度优良率为66.7%,采用舒适护理的舒适度远大于常规护理的舒适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3%,采用舒适护理的满意度远大于常规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在对创伤性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舒适护理能得到患者的高满意度以及高舒适度,对于优化医患关系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巧萍;黄雪梅;郭金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择PFNA及PFLCP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与PFLC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赵占富;张志敏;黄春霞;王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为患者提供满足其健康需求的服务,协调各服务流程,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评估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1],包含三个步骤:①收集患者的一切信息资料和数据;②分析信息和数据;③制定诊疗计划。从患者开始就诊就存在评估:门诊评估、急诊评估、住院评估。
作者:李素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患慢性盆腔炎患者1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盆疗组,对照组采用盆炎净加红藤汤保留灌肠,盆疗组采用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有效率为91.67%,盆疗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疗1,2,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20%,36.7%,58.17%;盆疗组治疗1,2,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53%,72%,89.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盆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显著,宜推广应用。
作者:朱卫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讨论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社区医院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来分组,具体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应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应用常规干预方案,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病情反复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支持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采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将另外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均无死亡患者,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状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B型脑钠肽(BNP)、肌酐、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静脉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及肾功能状况,效果显著,可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达;刘海龙;王琦;曹原;刘秋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醋酸钙治疗合并高磷血症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以及不同给药频次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7月在我科住院口服醋酸钙降磷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共44例,对比治疗前后的降磷效果;并根据不同给药频次分为三餐给药组、中晚餐给药组,对比不同给药频次对降磷效果的影响。结果口服醋酸钙患者治疗后血钙显著升高(P<0.05),血磷及钙磷乘积下降极显著(P<0.01);不同给药频次降磷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醋酸钙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降磷效果明确,早餐是否口服醋酸钙不影响降磷效果。
作者:林武;唐娟;倪秀琴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肺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肺部感染组的病原学特点。结果感染组年龄、心功能分级、患有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组60例中痰培养阳性28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50%),革兰阳性菌11株(39.29%),真菌3株(10.71%)。结论高龄、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心功能分级高、患有糖尿病、脑血管事件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孙强;夏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治疗,其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出血量和并发症都比对照组低,结石清除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比,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志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脑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协作医院清流县医院2016年2月—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功能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神经内科一般药物常规治疗。对2组治疗10 d、3个月后的临床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治疗仪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
作者:钟静瑜;高洁;邓文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作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26例对照组及26例联合组,分别给予化疗+贞芪扶正胶囊和化疗+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及肿瘤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朝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高热患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进行降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治疗的高热患儿88例,根据给予降温药物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萘普生治疗,观察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观察2组的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5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18.18%,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0.0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热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丁柒伶;刘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研究血液质量监测的意义及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保存期内的全血和悬浮红细胞进行抽检,检测保存期内的全血和悬浮红细胞的容量、血细胞比容等情况。结果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全血容量处于标准范围内,悬浮红细胞容量处于正常范围内而且偏高;全血血细胞比容符合标准,悬浮红细胞血细胞比容也符合标准。结论抽检全血、悬浮红细胞制备等需要统一检测标准,才能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使成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血液质量监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馨茹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