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性肝损伤合并病毒性肝炎活动1例报道

鲁进;孙文艳;徐祖斌;汪学东;潘昌如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抗结核治疗, 结核病防治,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患者, 代谢产物, 不良反应, 吡嗪酰胺, 急性黄疸性肝炎, 异烟肼, 肝损害, 利福平, 发生率, liver injury, 药源性疾病, 膳食补充剂, 抗结核方案, 住院治疗
摘要: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hepatitis)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1],是由于药物或者其代谢产物对肝脏引起的损害,也称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确切定义为: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2,3]。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DILI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4]。在临床工作中,DILI因与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表现类似,易被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病原未定)”收入院。故在遇到有乏力、发热、尿黄、纳差等症状,化验转氨酶和(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注意DILI的可能。同时,药物性肝炎也成为当前结核病治疗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为常见的用药不良反应,当前结核病初治病例多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应用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肝脏有较强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达10%~20%,占所有药物性肝炎的8%~13%,以致少数患者因肝损害而不能顺利进行抗结核治疗[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更易出现肝损害,所以如何有效鉴别及提供确实有效的抗结核方案以及应选择肝毒性低的结核药,已成为结核病防治一线工作人员头痛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得不重视与思考的问题。现将我院住院治疗1例药物性肝损伤合并病毒性肝炎活动患者报道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农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向患者发放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全部患者中,有25例患者缺乏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26例家庭经济状况较差,18例存在生理和心理问题影响用药,另有16例缺乏家庭与社会支持。结论缺乏认识、心理生理问题、缺乏社会和家庭支持以及经济压力是影响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增强社会和家庭支持,同时制定患者家庭经济水平能够承担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钙剂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静脉推注钙剂对第二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500例无高危因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研究组于第二产程初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对照组常规分娩;2组病例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观察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1±25)min与对照组的(59±28)min相比差异显著(P<0.05)。产后2 h出血量(136±96.74)mL,与对照组的(206±60.09)mL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钙剂对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念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病理检查情况。方法搜集69例经皮肺穿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活检标本组织病理结果。结果本组69例中恶性肿瘤58例(84.06%),良性肿物10例(15.94%),穿刺标本为血凝块状坏死组织1例(1.44%);45例(65.22%)经常规HE染色明确诊断,另24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结论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肿瘤需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综合判断。

    作者:张静静;胡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对42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抽液及聚桂醇硬化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共48个囊肿均一次穿刺成功,抽出囊液30~500 mL,除4例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不适处,所有患者均无全身症状。治疗后行6个月的随访,囊肿消失3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高危患者。

    作者:朱琳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患者共计87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0~2分诊断为良性结节,3~4分诊断为恶性结节,作为弹性评分诊断临界点,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常规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个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经病理证实61个为良性结节,26个为恶性结节。常规超声准确诊断51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39个,恶性结节12个;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80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57个,恶性结节23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8.5%(23/26),特异性为93.4%(57/61),阳性预测值85.2%(23/27),阴性预测值95.0%(57/60),诊断符合率为92.0%(80/87);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46.2%(12/26),特异性63.9%(39/61),阳性预测值35.3%(12/34),阴性预测值73.6%(39/53),诊断符合率89.5%(51/87)比较,超声弹性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敏感性、准确性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俞传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对乙酰氨基酚栓对小儿高热的降温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热患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进行降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治疗的高热患儿88例,根据给予降温药物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萘普生治疗,观察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观察2组的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5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18.18%,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0.0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热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丁柒伶;刘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抗凝起点预防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讨对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抗凝起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研究组37例在住院后尽快应用利伐沙班,对照组37例在术后拔除引流管6 h后应用利伐沙班,对比2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相比于对照组并未有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为5.41%,优于对照组的21.62%(P<0.05)。结论早期应用抗凝药物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血栓发生概率,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未有明显变化。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早期动力化治疗。对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96.23%患者骨折基本愈合,可正常行走,对照组则为79.2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及延迟愈合、骨不连等骨折不良愈合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飞;吕长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行胸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研究组患者行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2组患者的扫描结果。结果2组患者均分别检测出肺结节病理组织35处,2组患者在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和胸膜粘连征等生理指标的检出数量方面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在肺结节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中,胸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与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病理组织检出率,以及影像学表征展现状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大致相当。但低剂量扫描检查方法由于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琼;胡贵锋;熊淑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缓释片组(基础治疗+克拉霉素缓释片)和红霉素组(基础治疗+红霉素),每组6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克拉霉素缓释片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2%,红霉素组的8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拉霉素缓释片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红霉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克拉霉素缓释片干预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陈彬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醋酸钙降磷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醋酸钙治疗合并高磷血症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以及不同给药频次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7月在我科住院口服醋酸钙降磷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共44例,对比治疗前后的降磷效果;并根据不同给药频次分为三餐给药组、中晚餐给药组,对比不同给药频次对降磷效果的影响。结果口服醋酸钙患者治疗后血钙显著升高(P<0.05),血磷及钙磷乘积下降极显著(P<0.01);不同给药频次降磷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醋酸钙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降磷效果明确,早餐是否口服醋酸钙不影响降磷效果。

    作者:林武;唐娟;倪秀琴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几种主要莨菪烷类生物碱防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2]。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已有的药物应用受限,加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故而需要继续发现更多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

    作者:陈丹丹;谢晓芳;敖慧;彭成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与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尿蛋白排泄量与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有高Hcy的2型DN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DNⅡ期患者29例,DNⅢ期患者32例,DNⅣ期28例,分别测定各期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及Hcy水平。结果随着DN病程的加重,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Hcy也随之增加(P<0.01);尿蛋白排泄量与Hcy随着病程的延长及病情的加重,相关性越密切(P<0.01)。结论 Hcy参与了2型DN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于续芳;黄占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择PFNA及PFLCP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与PFLC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赵占富;张志敏;黄春霞;王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作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26例对照组及26例联合组,分别给予化疗+贞芪扶正胶囊和化疗+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及肿瘤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朝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研究

    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74例,参考平行对照法,将患儿划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对参照组患儿进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试验组患儿行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在腹胀、腹痛、腹泻以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方面均明显优参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参照组的67.5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行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实现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邓志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集到的尿常规检验标本146份,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分成2组,每组73份,2014年1月—12月间收集的标本定义为对照组,2015年1月—12月间收集的标本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标本进行常规尿液检查控制,观察组标本在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对2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标本均顺利完成检查,检验结果可靠,观察组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8.63%,较对照组的89.04%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实施分析前质量控制,可使检验结果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刘文俊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100例,进行凝血和血常规检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标本采集方式、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功能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均会对凝血与血常规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控制其对指标的干扰,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作者:余长发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从肺功能角度评价两种麻醉的优劣。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丙泊酚TIVA。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即刻、术后即刻,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1 mL,采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检测呼吸指数(RI)、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以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术后即刻,2组A-aDO2、RI、Qs/Qt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即刻,且A组高于B组;2组Cdyn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即刻,且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都可能影响肺功能,但七氟醚吸入麻醉影响更小。

    作者:高鹏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钙与维生素D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应用盐酸氨基葡萄糖+钙+维生素D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科接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2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枸橼酸钙+阿法骨化醇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2组病情变化,比较2组总有效率与WOMAC评分。结果试验组用药6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为76.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6个月时的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膝骨关节炎常规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中合理加用钙剂与维生素D,可增强疗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作者:程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