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莫轶

关键词:运动员, 睡眠障碍, 发生率,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82例专业运动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为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比较分析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5.5%,相关因素有男性、年龄15岁以上、内向性格、伴发疾病、专业运动年限>5年、运动项目性质、个人项目、特殊家庭、家庭经济差及跟教练员队友关系差等。结论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是运动、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抗凝起点预防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讨对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抗凝起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研究组37例在住院后尽快应用利伐沙班,对照组37例在术后拔除引流管6 h后应用利伐沙班,对比2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相比于对照组并未有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为5.41%,优于对照组的21.62%(P<0.05)。结论早期应用抗凝药物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血栓发生概率,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未有明显变化。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讨论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社区医院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来分组,具体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应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应用常规干预方案,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病情反复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钙剂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静脉推注钙剂对第二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500例无高危因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研究组于第二产程初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对照组常规分娩;2组病例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观察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1±25)min与对照组的(59±28)min相比差异显著(P<0.05)。产后2 h出血量(136±96.74)mL,与对照组的(206±60.09)mL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钙剂对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念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血液质量监测的意义及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质量监测的意义及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保存期内的全血和悬浮红细胞进行抽检,检测保存期内的全血和悬浮红细胞的容量、血细胞比容等情况。结果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全血容量处于标准范围内,悬浮红细胞容量处于正常范围内而且偏高;全血血细胞比容符合标准,悬浮红细胞血细胞比容也符合标准。结论抽检全血、悬浮红细胞制备等需要统一检测标准,才能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使成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血液质量监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馨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2009年-2014年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的Meta分析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和城乡之间的横断面进行龋齿患病率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CNKI,检索时间从2010年—2014年,纳入所有调查不同年龄段和城乡之间的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的文献,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估计其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16个有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龋齿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包括3岁~4岁年龄组18527例,5岁~6岁组17697例;以及6个有关城乡地域差别的儿童龋齿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包括城市组8084例,乡村组5605例。按照调查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岁~4岁年龄组和城市组的儿童龋齿患病率和5岁~6岁年龄组和乡村组的儿童龋齿患病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0.61(95% CI 0.58,0.63),OR合并=0.83(95% CI 0.77,0.89)]。结论研究结果显示,3岁~4岁年龄组和城市组的儿童龋齿患病率比5岁~6岁年龄组和乡村组的儿童龋齿患病率要低,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是由于纳入研究的患者存在选择性偏倚、混杂性偏倚以及诊断性偏倚的中、高度可能性,影响了研究结果。

    作者:胡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颈动脉斑块对稳定型心绞痛的预测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颈动脉斑块对稳定型心绞痛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因胸痛住院并颈动脉有斑块患者共26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将NLR值由小到大排列,采取中位数分类法分为2组:A组NLR≥3.45;B组NLR<3.45。比较2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以及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冠心病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患者TC、LD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WBC、FPG、H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ROC曲线分析发现NLR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其诊断佳Cut-off值为3.40,敏感度为60.3%、特异度为75.4%。结论 NLR联合颈动脉斑块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龚福汉;肖小强;张学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诊疗进展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是临床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黄斑水肿是它的继发病症之一,治疗上目前暂无特效药物,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虽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却无法显著降低复发率。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方案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视力恢复也较单纯西医治疗远期恢复效果好,本文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近几年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四化;陈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早期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早期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0例早期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0例早期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护肝、退黄、恩替卡韦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道症状、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早(P<0.05)。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病死率为2.5%,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AL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T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早期重症乙型肝炎,能够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章国飞;朱啸峰;郑云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银屑病中医治疗39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银屑病患者症状的不同,采用对应的中医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侠福;何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推拿结合针灸拔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0例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灸拔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推拿治疗,再针灸拔罐治疗。结果40例患者,完全缓解28例,治愈率70%,部分缓解12例,好转率为30%,总疗效率100%。结论推拿结合针灸拔罐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保守疗法的良好途径。

    作者:单锐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病理检查情况。方法搜集69例经皮肺穿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活检标本组织病理结果。结果本组69例中恶性肿瘤58例(84.06%),良性肿物10例(15.94%),穿刺标本为血凝块状坏死组织1例(1.44%);45例(65.22%)经常规HE染色明确诊断,另24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结论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肿瘤需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综合判断。

    作者:张静静;胡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肺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肺部感染组的病原学特点。结果感染组年龄、心功能分级、患有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组60例中痰培养阳性28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50%),革兰阳性菌11株(39.29%),真菌3株(10.71%)。结论高龄、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心功能分级高、患有糖尿病、脑血管事件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孙强;夏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住院孕产妇营养宣教的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对住院孕产妇予以营养宣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接受营养宣教的孕产妇200例,对比分析宣教前后孕产妇关于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态度和实际行为,并进行差异评价。结果宣教后,孕产妇的食物呈现多样化特征,以谷类为主;孕产妇食用蔬菜、水果、奶类、豆制品的次数明显增加,同时还摄入了一定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在保持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体重的实时控制。此外,孕产妇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度及其营养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迅速记忆并且辨别一些适宜产后营养恢复的食物,例如产后第1天可吃些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和汤水,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鲫鱼汤等,但汤不能太油腻;第2天向正常膳食过渡。食物品种多样化。同时,对于一些产妇保养的错误认识如鸡蛋吃得越多越好、吃牛奶鸡蛋补铁等进行了纠正。结论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必要的营养宣教,能够提高孕产妇对相关营养知识的认知度,改善其对于营养宣教的态度,提高营养搭配技能,从而有效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古晓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脏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接受西地那非片治疗,试验组患儿接受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功能分级和肺动脉收缩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儿接受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卓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阴道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阴道B超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入住我院并接受B超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5年4月—10月期间,采用阴道B超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对阴道B超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予以统计分析,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0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但经阴道B超检查后有64例患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91.43%,误诊率为8.57%。结论临床中运用阴道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操作简便,具有无创性和检出率高等优势,对于肌瘤过大的患者需要结合腹部超声予以检查,同时要注意加强对非肌瘤疾病B超图像的鉴别,以防止误诊情况的发生。

    作者:万秀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作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26例对照组及26例联合组,分别给予化疗+贞芪扶正胶囊和化疗+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及肿瘤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朝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优势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围术期的优势。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ERAS组采用ERAS理念指导下的优化围术期护理流程。比较2组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而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有效促进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作者:谭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因素探讨

    缺血性卒中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其中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广泛使用的药物,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但临床上部分患者使用后卒中复发率却无明显降低,这类患者对氯吡格雷表现为低反应甚至无反应,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R)。现阶段,临床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尚无明确定义,通过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给予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实现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张龙滨;蒋小玲;商永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73例凝血功能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的73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3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结果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积分的增加其凝血四项与D-D水平也有所不同,且APTT、PT、TT与D-D指标水平均有明显上升,而FIB指标水平则呈现逐级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呈低凝状态,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出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游琴秀;傅春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诱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报告

    随着溶栓、抗栓药物的应用,消化道出血病例大幅增多,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均为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两者并发时治疗困难,且病死率增高[1],需要尽早发现,提早预防,并抓住主要矛盾。本文将我院抢救成功的2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楼航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