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2组产妇分娩后均接受常规催产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欣母沛治疗,观察2组产妇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大出血发生情况,及给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建议。方法观察分析57例结直肠癌术后可疑复发、转移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显像结果,并与同期CT或B超等传统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7例患者中PET/CT检查阳性45例,阴性12例。半定量结果(SUVmax)值2.14~19.57,平均8.56±4.22。 CT或B超检查阳性39例,阴性18例,对比PET/CT检查,阳性符合率为37/39(94.8%),阴性符合率为10/18(55.6%)。18F-FDG PET/CT显像的真阳性病例42例,真阴性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8例,灵敏度91.3%,特异度72.7%,准确度87.7%,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复发和(或)转移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建议。
作者:张文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和躯体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方案实施6个月后,通过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正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艾滋病是临床上比较顽固的一种疾病,其诱因多,传染机制也比较复杂,患病后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威胁患者健康。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护理使得治疗依从性较差,药物并发症较多。本文HIV/AIDS分析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35例P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统计处理方法和结果。结果19例患者因胆系内原因,10例因胆系外原因,6例因非胆系内外原因;再次手术患者19例,保守治疗患者16例。结论 PCS病因隐匿且复杂,根据病因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钱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研究肱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给予36例肱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情况良好,肩肘关节治疗优良率为91.6%。结论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多是因创伤严重、术中操作以及固定物不当,术后未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所致。采用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骨折不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俊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67例健康体检者时发现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病变部位以右肺下叶所占比例高(29.9%),其次为右肺中叶(25.4%);X线主要表现有四种类型,其中类肺炎样改变所占比例高,达到41.8%,其次为叶或段实变或肺不张(20.9%)和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9.4%),肺内孤立结节病变的比例较低。结论不典型肺结核位置不确定,X线征象多样,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以减少误诊、漏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赖贤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平板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为81.25%,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59.09%。运动平板试验对多支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P<0.01)。结论 TET简便易行,与CAG结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袁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措施,观察其整体预后情况。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可生活自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术后仅有1例需手杖扶持,2例长距离行走需手杖扶持;Harris 评分54~85分,平均(82.5±2.5)分;髋关节活动度55°~205°,平均(168.5±12.5)°。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精心科学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非常必要,有利于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发生,还能缩短卧床时间。
作者:张艳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横形及纵形髌骨骨折20例。结果20例经6个月~12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情况。结论应用空心钉与张力带线缆结合内固定,对横、纵形髌骨骨折治疗,是一种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鹏;丁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发病率高的癌症,病死率居各类癌症之首。据报道,癌症患者约有60%年龄在60岁以上[1]。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退化,代谢能力减弱,功能储备能力同样下降,是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其特殊的代谢、病理和生理特点。探讨了解老年人病生理特点,为其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应对老年肺癌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米月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慢性宫颈炎的临床体征及治疗经验,为宫颈炎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8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根据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分别采取药物局部治疗、物理治疗及利普刀手术治疗。结果药物治疗21例、物理治疗29例、利普刀手术治疗36例;临床痊愈50例、显效30例、无效6例。结论对育龄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做到宫颈炎早发现,并根据病情结合患者情况早期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才能更好地维护女性健康。
作者:申铁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选择应激性高血糖者48例为观察组,同时在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选择正常血糖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发病2周~4周内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增加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赵翠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93眼)5岁~10岁弱视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弱视患者治疗前行PVEP检查,其P100波波幅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100波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的患者,视力恢复较快,治疗效果明显;P10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或记录不到明显P100波形的患者,视力恢复较慢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 PVEP是弱视预后评估、治疗过程监测、疗效判定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亚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应对措施,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儿158例,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同类型患儿158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危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20%,对照组为83.54%;研究组患儿危险事件发生率为0.63%,对照组为5.7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分析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
作者:黄柳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骨的“棕色瘤”是由于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合成、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动员骨钙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骨质吸收、疏松、反应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的骨骼的假瘤性病变。其多见于30岁~50岁女性,典型临床表现为指(趾)骨、颅骨及长骨骨膜下吸收、弥散性骨量下降。棕色瘤是一种机体代偿性表现,本质上并非肿瘤,其发生率仅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0.1%~5%左右[1,2]。临床上较易造成误诊,但血生化筛查能提示其存在。现报告尿毒症患者多发骨棕色瘤1例的诊断学特征。
作者:李子艺;王庆贺;朱勇;杨大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治疗法、交锁髓内钉治疗法和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在临床上的疗效,探讨治疗四肢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7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3组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12个月,记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2%,平均治愈时间为(102.4±4.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志坚;刘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应用现代护理观念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据健康教育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现代护理观念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护理观念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昕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比较硬膜外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作2组,研究组56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56例行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肌肉松弛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较高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红旭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科学化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化护理干预。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血黏度、24 h尿蛋白定量、红细胞比容、RI和S/D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化护理可有效运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可辅助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改善预后,在妊高征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云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