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月芝
艾滋病是临床上比较顽固的一种疾病,其诱因多,传染机制也比较复杂,患病后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威胁患者健康。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护理使得治疗依从性较差,药物并发症较多。本文HIV/AIDS分析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并纵隔移位常见的发病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自2008年以来110例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并纵隔移位患者的X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10例病例中有8种不同的原因,其中常见的是中央型肺癌30例(27.2%),纵隔呈非一致性移位;一侧广泛性胸膜增厚、粘连26例(23.6%),纵隔一致性向患侧移位;一侧大量胸腔积液27例(24.5%),纵隔一致性向健侧移位。其他病因27例。结论中央型肺癌、一侧胸膜增厚、粘连及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是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并纵隔移位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的关系因疾病的不同而变化。
作者:邢宙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放大染色胃镜检查的影响。方法选取放大染色胃镜受检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干预组105例。对照组行常规内镜检查配合,干预组除常规内镜检查配合外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受检者在放大视野暴露清晰时间、染色着色时间、检查总时间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放大视野暴露清晰时间短、染色着色时间长,检查总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放大染色胃镜检查,可以减少放大视野暴露的清晰时间,提高染色准确率,明显减少检查总时间,并能提高活检钳取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创伤,提高食管癌及胃癌的活检阳性率。
作者:黄丽丽;彭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扩肛疗法配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嵌顿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确诊为混合痔(嵌顿痔)患者,采用扩肛疗法配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48例患者疼痛、水肿症状明显减轻乃至消失,其中40例痔嵌顿症状解除,脱出痔核全部或大部分回缩入肛内;术后第3~5天,5例患者因排便或站立过久而痔核有脱出,坐浴或休息后可自行还纳;术后第7天,45例脱出的嵌顿痔核完全回缩及大部分回缩,3例肛门疼痛、水肿完全消失,痔核回缩不全,皮下血栓明显缩小。48例患者肛门均无狭窄及失禁等现象。结论扩肛疗法配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嵌顿痔为一种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经济适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韶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慢性宫颈炎的临床体征及治疗经验,为宫颈炎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8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根据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分别采取药物局部治疗、物理治疗及利普刀手术治疗。结果药物治疗21例、物理治疗29例、利普刀手术治疗36例;临床痊愈50例、显效30例、无效6例。结论对育龄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做到宫颈炎早发现,并根据病情结合患者情况早期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才能更好地维护女性健康。
作者:申铁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以及卵巢多囊性改变为特征的内分泌系统紊乱症候群。近年来,此病呈逐年增多趋势,而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从2005年起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通过50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3 d少于1次),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便秘是结核性脑膜炎卧床患者较常见的护理问题,由于卧床时间长,焦虑,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改变,缺少运动等原因,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不仅影响了生活质量,对疾病的恢复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脑膜炎卧床便秘患者不同的情况及早采取护理措施,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牛玉昆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在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情况分为联合手术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45例和单纯手术组(单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35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年内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近(P>0.05);联合手术组息肉复发率2.22%、异常出血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来说选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后息肉复发率以及异常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CT诊断和X线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50例患者采用CT诊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X线诊断,观察2组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的符合度。结果2组患者骨折脱位型和单纯屈曲压缩型患者的诊断情况差异小,但是安全带型和爆裂型诊断情况差异较大;而且采用CT诊断,椎体骨折线、椎管狭窄和附件骨折的准确率试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CT诊断技术,其结果基本与手术结果符合,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值得推荐。
作者:李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4%(27/34),观察组为97.1%(33/34),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奥曲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研究肱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给予36例肱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情况良好,肩肘关节治疗优良率为91.6%。结论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多是因创伤严重、术中操作以及固定物不当,术后未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所致。采用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骨折不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俊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岐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岐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治疗后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岐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确切。
作者:宋素珍;王志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应对措施,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儿158例,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同类型患儿158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危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20%,对照组为83.54%;研究组患儿危险事件发生率为0.63%,对照组为5.7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分析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
作者:黄柳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烧伤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50例。 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2周时的皮肤愈合率及皮肤愈合时间分别为86.00%及(9.16±2.36)d,而A组2周时的皮肤愈合率及皮肤愈合时间分别为68.00%及(13.16±3.16)d,B组2周时的皮肤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而皮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此外,B组1周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在烧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延缓或降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张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康复的保障。我国人口正趋向老龄化,所以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减退,器官结构发生老化,加之各种基础疾病较多,成为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本文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做到防范于未然,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淑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93眼)5岁~10岁弱视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弱视患者治疗前行PVEP检查,其P100波波幅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100波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的患者,视力恢复较快,治疗效果明显;P10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或记录不到明显P100波形的患者,视力恢复较慢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 PVEP是弱视预后评估、治疗过程监测、疗效判定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亚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2组产妇分娩后均接受常规催产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欣母沛治疗,观察2组产妇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大出血发生情况,及给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横形及纵形髌骨骨折20例。结果20例经6个月~12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情况。结论应用空心钉与张力带线缆结合内固定,对横、纵形髌骨骨折治疗,是一种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鹏;丁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平板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为81.25%,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59.09%。运动平板试验对多支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P<0.01)。结论 TET简便易行,与CAG结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袁鹰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