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与X线诊断胸腰椎骨折的对比分析

李建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CT诊断, X线诊断, 对比
摘要: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CT诊断和X线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50例患者采用CT诊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X线诊断,观察2组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的符合度。结果2组患者骨折脱位型和单纯屈曲压缩型患者的诊断情况差异小,但是安全带型和爆裂型诊断情况差异较大;而且采用CT诊断,椎体骨折线、椎管狭窄和附件骨折的准确率试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CT诊断技术,其结果基本与手术结果符合,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值得推荐。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在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情况分为联合手术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45例和单纯手术组(单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35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年内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近(P>0.05);联合手术组息肉复发率2.22%、异常出血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来说选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后息肉复发率以及异常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在32例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延缓或降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张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横形及纵形髌骨骨折20例。结果20例经6个月~12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情况。结论应用空心钉与张力带线缆结合内固定,对横、纵形髌骨骨折治疗,是一种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鹏;丁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脂肪性肝病患者数量快速升高,但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且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病的发病机制存在很大研究空间,同时,如何能找到一种操作简单、诊断准确、费用低廉的方法,是临床诊断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石磊;王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IK细胞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CIK细胞治疗消化道肿瘤中采取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12例进行CIK细胞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焦虑程度加以评估。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将舒适护理引用到CIK细胞治疗消化道肿瘤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玉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子宫内膜癌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发病时间较宫颈癌推迟约10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肥胖妇女,平均年龄为59岁,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类,与雌激素相关的或无关。与雌激素相关的占80%,是一种典型绝经后肿瘤,与子宫内膜的非典型性增生有关。此型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未生育、雌激素过量、高血压、糖尿病,约60%的患者绝经年龄被推迟到50岁以后[1]。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下腹、腰、腿等疼痛,晚期患者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放疗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地位早被公认,腔内后装治疗主要是针对发病较晚,不能行手术或配合术前放疗者,照射多采用加速器和钴60机。即利用施源器将放射源置于宫腔部位,使肿瘤组织得到高剂量的照射,从而达到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我院于2008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未手术子宫内膜癌患者15例,行体外加腔内后装治疗。

    作者:李翠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对产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对产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胎膜早破产妇与120例无胎膜早破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胎膜早破产妇划分为研究组,将所有无胎膜早破产妇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以及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观察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胎膜早破是影响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评分的负面因素,应当积极地处理应对,以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林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临床医学上以肾结石为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尿路结石发病率比例约为4~5∶1,肾和膀胱是尿路结石形成的主要区域。目前临床医学在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方法上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开放性、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的缺陷,而现在的微创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

    作者:刘海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浅析

    目的:分析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方法采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体检者血标本,不溶血样本1000份为试验A组,溶血样本1000份为试验B组,检查标本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观察样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试验B组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试验A组,2组ALP无明显差异(P>0.05);生化标本放置的时间越长,乙肝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田英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相应手术治疗。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切口均实现Ⅰ期愈合,患者术后2年随访未出现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并不多见,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对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新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结核性脑膜炎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与护理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3 d少于1次),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便秘是结核性脑膜炎卧床患者较常见的护理问题,由于卧床时间长,焦虑,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改变,缺少运动等原因,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不仅影响了生活质量,对疾病的恢复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脑膜炎卧床便秘患者不同的情况及早采取护理措施,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牛玉昆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合并纵隔移位的X线分析

    目的:探讨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并纵隔移位常见的发病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自2008年以来110例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并纵隔移位患者的X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10例病例中有8种不同的原因,其中常见的是中央型肺癌30例(27.2%),纵隔呈非一致性移位;一侧广泛性胸膜增厚、粘连26例(23.6%),纵隔一致性向患侧移位;一侧大量胸腔积液27例(24.5%),纵隔一致性向健侧移位。其他病因27例。结论中央型肺癌、一侧胸膜增厚、粘连及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是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并纵隔移位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的关系因疾病的不同而变化。

    作者:邢宙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儿科护理管理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应对措施,为儿科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儿158例,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同类型患儿158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危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20%,对照组为83.54%;研究组患儿危险事件发生率为0.63%,对照组为5.7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分析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

    作者:黄柳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康复的保障。我国人口正趋向老龄化,所以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减退,器官结构发生老化,加之各种基础疾病较多,成为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本文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做到防范于未然,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淑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治疗法、交锁髓内钉治疗法和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在临床上的疗效,探讨治疗四肢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7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3组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12个月,记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2%,平均治愈时间为(102.4±4.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志坚;刘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体会

    笔者自中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门诊中常遇到一些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后效果较好,现将方药与大家一同分享。1临床资料本组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病程长3年,短1周,其中以单纯牙痛症状为主有6例,余多以单侧面部及颞侧部疼痛为主。门诊均曾服用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多因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及白细胞减少而停服,停药后症状均再次发作,因畏服西药自行要求口服中药医治。

    作者:师江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关于基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的探讨

    社区护士作为社区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医院科室临床护士的新型护理专业技术人员[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继续教育(continuing nursing education,CNE)是继毕业后规范化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学教育[2],是提高护士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及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国家法律确立了医学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国家[3],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继续教育体制已比较完善。近年来我国的医学继续教育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基层,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机会少、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护理质量和整个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探讨欠发达地区基层社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期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东琴;何倩;杨帮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建议。方法观察分析57例结直肠癌术后可疑复发、转移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显像结果,并与同期CT或B超等传统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7例患者中PET/CT检查阳性45例,阴性12例。半定量结果(SUVmax)值2.14~19.57,平均8.56±4.22。 CT或B超检查阳性39例,阴性18例,对比PET/CT检查,阳性符合率为37/39(94.8%),阴性符合率为10/18(55.6%)。18F-FDG PET/CT显像的真阳性病例42例,真阴性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8例,灵敏度91.3%,特异度72.7%,准确度87.7%,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复发和(或)转移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建议。

    作者:张文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措施,观察其整体预后情况。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可生活自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术后仅有1例需手杖扶持,2例长距离行走需手杖扶持;Harris 评分54~85分,平均(82.5±2.5)分;髋关节活动度55°~205°,平均(168.5±12.5)°。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精心科学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非常必要,有利于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发生,还能缩短卧床时间。

    作者:张艳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5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通过随访,伤口未感染,伤口愈合良好,未损伤肌腱和神经血管。术后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7.1%。结论通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损伤情况,及时清除及修复病变区,损伤小,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

    作者:史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