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体会

师江红

关键词:
摘要:笔者自中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门诊中常遇到一些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后效果较好,现将方药与大家一同分享。1临床资料本组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病程长3年,短1周,其中以单纯牙痛症状为主有6例,余多以单侧面部及颞侧部疼痛为主。门诊均曾服用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多因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及白细胞减少而停服,停药后症状均再次发作,因畏服西药自行要求口服中药医治。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临床医学上以肾结石为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尿路结石发病率比例约为4~5∶1,肾和膀胱是尿路结石形成的主要区域。目前临床医学在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方法上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开放性、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的缺陷,而现在的微创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

    作者:刘海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岐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岐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治疗后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岐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确切。

    作者:宋素珍;王志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子宫内膜癌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发病时间较宫颈癌推迟约10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肥胖妇女,平均年龄为59岁,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类,与雌激素相关的或无关。与雌激素相关的占80%,是一种典型绝经后肿瘤,与子宫内膜的非典型性增生有关。此型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未生育、雌激素过量、高血压、糖尿病,约60%的患者绝经年龄被推迟到50岁以后[1]。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下腹、腰、腿等疼痛,晚期患者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放疗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地位早被公认,腔内后装治疗主要是针对发病较晚,不能行手术或配合术前放疗者,照射多采用加速器和钴60机。即利用施源器将放射源置于宫腔部位,使肿瘤组织得到高剂量的照射,从而达到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我院于2008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未手术子宫内膜癌患者15例,行体外加腔内后装治疗。

    作者:李翠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5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通过随访,伤口未感染,伤口愈合良好,未损伤肌腱和神经血管。术后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7.1%。结论通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损伤情况,及时清除及修复病变区,损伤小,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

    作者:史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护理研究进展

    艾滋病是临床上比较顽固的一种疾病,其诱因多,传染机制也比较复杂,患病后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威胁患者健康。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护理使得治疗依从性较差,药物并发症较多。本文HIV/AIDS分析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在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情况分为联合手术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45例和单纯手术组(单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35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年内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近(P>0.05);联合手术组息肉复发率2.22%、异常出血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来说选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后息肉复发率以及异常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相应手术治疗。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切口均实现Ⅰ期愈合,患者术后2年随访未出现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并不多见,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对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新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更正

    由梁家柱撰写的《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一文已刊登于《基层医学论坛》2015年2月第19卷第6期第750页。因本刊编辑工作失误,将文章标题中“阿立哌唑”的“阿”字疏漏,将751页“1.3治疗方法”内容中利培酮的用药剂量“高剂量达5~6 mg/d”错误输入为“高剂量达56 mg/d”。本刊为给作者本人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编辑部全体同仁会及时总结教训,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努力工作。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肱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肱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给予36例肱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情况良好,肩肘关节治疗优良率为91.6%。结论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多是因创伤严重、术中操作以及固定物不当,术后未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所致。采用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骨折不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俊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治疗法、交锁髓内钉治疗法和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在临床上的疗效,探讨治疗四肢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7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3组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12个月,记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2%,平均治愈时间为(102.4±4.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志坚;刘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4例的科学化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科学化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化护理干预。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血黏度、24 h尿蛋白定量、红细胞比容、RI和S/D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化护理可有效运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可辅助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改善预后,在妊高征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云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线缆内固定治疗横形及纵形髌骨骨折20例。结果20例经6个月~12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情况。结论应用空心钉与张力带线缆结合内固定,对横、纵形髌骨骨折治疗,是一种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鹏;丁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选择应激性高血糖者48例为观察组,同时在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选择正常血糖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发病2周~4周内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增加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赵翠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尿毒症患者多发骨棕色瘤的诊断学特征

    骨的“棕色瘤”是由于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合成、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动员骨钙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骨质吸收、疏松、反应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的骨骼的假瘤性病变。其多见于30岁~50岁女性,典型临床表现为指(趾)骨、颅骨及长骨骨膜下吸收、弥散性骨量下降。棕色瘤是一种机体代偿性表现,本质上并非肿瘤,其发生率仅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0.1%~5%左右[1,2]。临床上较易造成误诊,但血生化筛查能提示其存在。现报告尿毒症患者多发骨棕色瘤1例的诊断学特征。

    作者:李子艺;王庆贺;朱勇;杨大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螺旋CT在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确诊肠梗阻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分析其螺旋CT表现。结果小肠梗阻13例,均可见肠腔内积气明显及“阶梯样”液平,此外还出现“鱼骨刺样”、“咖啡豆征”等征象。结肠梗阻7例,主要表现为小肠在近侧发生扩张。结论相较于传统的X线而言,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对于临床上确诊肠梗阻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敏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冠状动脉造影与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平板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为81.25%,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59.09%。运动平板试验对多支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P<0.01)。结论 TET简便易行,与CAG结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袁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延续护理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和躯体功能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和躯体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方案实施6个月后,通过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正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硬膜外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作2组,研究组56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56例行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肌肉松弛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较高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红旭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结核性脑膜炎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与护理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3 d少于1次),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便秘是结核性脑膜炎卧床患者较常见的护理问题,由于卧床时间长,焦虑,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改变,缺少运动等原因,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不仅影响了生活质量,对疾病的恢复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脑膜炎卧床便秘患者不同的情况及早采取护理措施,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牛玉昆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烧伤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50例。 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2周时的皮肤愈合率及皮肤愈合时间分别为86.00%及(9.16±2.36)d,而A组2周时的皮肤愈合率及皮肤愈合时间分别为68.00%及(13.16±3.16)d,B组2周时的皮肤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而皮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此外,B组1周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在烧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