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婷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CT诊断和X线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50例患者采用CT诊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X线诊断,观察2组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的符合度。结果2组患者骨折脱位型和单纯屈曲压缩型患者的诊断情况差异小,但是安全带型和爆裂型诊断情况差异较大;而且采用CT诊断,椎体骨折线、椎管狭窄和附件骨折的准确率试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CT诊断技术,其结果基本与手术结果符合,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值得推荐。
作者:李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术抢救心脏破裂患者中护理配合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4例心脏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抢救,同时应用护理配合流程进行护理,对患者抢救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行心脏破裂修补术治疗,并应用护理配合流程配合手术,其中23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患者预后良好,仅1例患者因伴有多脏器损伤死亡,病死率为4.2%。结论给予心脏破裂患者手术抢救治疗,同时采用护理配合流程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建议。方法观察分析57例结直肠癌术后可疑复发、转移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显像结果,并与同期CT或B超等传统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7例患者中PET/CT检查阳性45例,阴性12例。半定量结果(SUVmax)值2.14~19.57,平均8.56±4.22。 CT或B超检查阳性39例,阴性18例,对比PET/CT检查,阳性符合率为37/39(94.8%),阴性符合率为10/18(55.6%)。18F-FDG PET/CT显像的真阳性病例42例,真阴性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8例,灵敏度91.3%,特异度72.7%,准确度87.7%,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复发和(或)转移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建议。
作者:张文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在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情况分为联合手术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45例和单纯手术组(单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35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年内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近(P>0.05);联合手术组息肉复发率2.22%、异常出血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来说选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后息肉复发率以及异常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游仙区2008年—2013年63例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研究对象的治疗方案多以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等一线药物为主。治疗过程中,3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7例人换其他一线药物,3例换二线药物,7例自行停药。通过治疗,52例HIV/AIDS患者体内的病毒得到完全抑制,49例免疫功能得到重建。54例病情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4例加重,3例死亡。结论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并重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HIV病毒的传播,降低经性途径传播感染的比率。在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前需要做好依从性教育工作,才能保证整个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杜婵娟;唐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发病时间较宫颈癌推迟约10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肥胖妇女,平均年龄为59岁,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类,与雌激素相关的或无关。与雌激素相关的占80%,是一种典型绝经后肿瘤,与子宫内膜的非典型性增生有关。此型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未生育、雌激素过量、高血压、糖尿病,约60%的患者绝经年龄被推迟到50岁以后[1]。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下腹、腰、腿等疼痛,晚期患者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放疗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地位早被公认,腔内后装治疗主要是针对发病较晚,不能行手术或配合术前放疗者,照射多采用加速器和钴60机。即利用施源器将放射源置于宫腔部位,使肿瘤组织得到高剂量的照射,从而达到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我院于2008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未手术子宫内膜癌患者15例,行体外加腔内后装治疗。
作者:李翠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治疗法、交锁髓内钉治疗法和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在临床上的疗效,探讨治疗四肢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7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3组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12个月,记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2%,平均治愈时间为(102.4±4.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志坚;刘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科学化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化护理干预。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血黏度、24 h尿蛋白定量、红细胞比容、RI和S/D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化护理可有效运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可辅助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改善预后,在妊高征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云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临床医学上以肾结石为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尿路结石发病率比例约为4~5∶1,肾和膀胱是尿路结石形成的主要区域。目前临床医学在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方法上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开放性、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的缺陷,而现在的微创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
作者:刘海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93眼)5岁~10岁弱视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弱视患者治疗前行PVEP检查,其P100波波幅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100波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的患者,视力恢复较快,治疗效果明显;P10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或记录不到明显P100波形的患者,视力恢复较慢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 PVEP是弱视预后评估、治疗过程监测、疗效判定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亚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5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通过随访,伤口未感染,伤口愈合良好,未损伤肌腱和神经血管。术后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7.1%。结论通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损伤情况,及时清除及修复病变区,损伤小,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
作者:史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3 d少于1次),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便秘是结核性脑膜炎卧床患者较常见的护理问题,由于卧床时间长,焦虑,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改变,缺少运动等原因,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不仅影响了生活质量,对疾病的恢复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脑膜炎卧床便秘患者不同的情况及早采取护理措施,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牛玉昆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62例住院老年患者,在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得分为65~100分,平均(92.45±7.83)分,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282例、比较满意156例、不满意24例,护理满意率为94.81%。其中呼叫及时回应、保护患者隐私、出院宣教等项目得分较低。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特别重视呼叫及时回应、保护患者隐私、出院宣教等薄弱环节。
作者:张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措施,观察其整体预后情况。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可生活自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术后仅有1例需手杖扶持,2例长距离行走需手杖扶持;Harris 评分54~85分,平均(82.5±2.5)分;髋关节活动度55°~205°,平均(168.5±12.5)°。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精心科学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非常必要,有利于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发生,还能缩短卧床时间。
作者:张艳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众多影像学诊断技术中,超声检查以方便、快捷、无创、准确率高而成为输尿管结石临床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笔者收集了102例输尿管结石超声诊断病例,对输尿管结石超声诊断方法的思路和技巧进行回顾分析、归纳,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5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平板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为81.25%,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59.09%。运动平板试验对多支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P<0.01)。结论 TET简便易行,与CAG结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袁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的术前术中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实施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剖宫产产妇能达到佳生理、心理状态,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率99%。结论剖宫产产妇的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均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许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确诊肠梗阻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分析其螺旋CT表现。结果小肠梗阻13例,均可见肠腔内积气明显及“阶梯样”液平,此外还出现“鱼骨刺样”、“咖啡豆征”等征象。结肠梗阻7例,主要表现为小肠在近侧发生扩张。结论相较于传统的X线而言,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对于临床上确诊肠梗阻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敏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笔者自中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门诊中常遇到一些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后效果较好,现将方药与大家一同分享。1临床资料本组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病程长3年,短1周,其中以单纯牙痛症状为主有6例,余多以单侧面部及颞侧部疼痛为主。门诊均曾服用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多因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及白细胞减少而停服,停药后症状均再次发作,因畏服西药自行要求口服中药医治。
作者:师江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并纵隔移位常见的发病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自2008年以来110例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并纵隔移位患者的X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10例病例中有8种不同的原因,其中常见的是中央型肺癌30例(27.2%),纵隔呈非一致性移位;一侧广泛性胸膜增厚、粘连26例(23.6%),纵隔一致性向患侧移位;一侧大量胸腔积液27例(24.5%),纵隔一致性向健侧移位。其他病因27例。结论中央型肺癌、一侧胸膜增厚、粘连及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是一侧肺野致密性阴影并纵隔移位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的关系因疾病的不同而变化。
作者:邢宙风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