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抢救心脏破裂患者中护理配合流程的应用价值探析

张艳

关键词:心脏破裂, 手术抢救, 护理配合流程, 应用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抢救心脏破裂患者中护理配合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4例心脏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抢救,同时应用护理配合流程进行护理,对患者抢救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行心脏破裂修补术治疗,并应用护理配合流程配合手术,其中23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患者预后良好,仅1例患者因伴有多脏器损伤死亡,病死率为4.2%。结论给予心脏破裂患者手术抢救治疗,同时采用护理配合流程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性肺癌临床特征和诊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发病率高的癌症,病死率居各类癌症之首。据报道,癌症患者约有60%年龄在60岁以上[1]。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退化,代谢能力减弱,功能储备能力同样下降,是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其特殊的代谢、病理和生理特点。探讨了解老年人病生理特点,为其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应对老年肺癌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米月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护理研究进展

    艾滋病是临床上比较顽固的一种疾病,其诱因多,传染机制也比较复杂,患病后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威胁患者健康。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护理使得治疗依从性较差,药物并发症较多。本文HIV/AIDS分析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预案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预案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护理预案模式加以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预案模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雷淑青;刘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住院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62例住院老年患者,在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得分为65~100分,平均(92.45±7.83)分,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282例、比较满意156例、不满意24例,护理满意率为94.81%。其中呼叫及时回应、保护患者隐私、出院宣教等项目得分较低。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特别重视呼叫及时回应、保护患者隐私、出院宣教等薄弱环节。

    作者:张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健康体检者中67例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67例健康体检者时发现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病变部位以右肺下叶所占比例高(29.9%),其次为右肺中叶(25.4%);X线主要表现有四种类型,其中类肺炎样改变所占比例高,达到41.8%,其次为叶或段实变或肺不张(20.9%)和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9.4%),肺内孤立结节病变的比例较低。结论不典型肺结核位置不确定,X线征象多样,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以减少误诊、漏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赖贤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T与X线诊断胸腰椎骨折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CT诊断和X线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50例患者采用CT诊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X线诊断,观察2组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的符合度。结果2组患者骨折脱位型和单纯屈曲压缩型患者的诊断情况差异小,但是安全带型和爆裂型诊断情况差异较大;而且采用CT诊断,椎体骨折线、椎管狭窄和附件骨折的准确率试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CT诊断技术,其结果基本与手术结果符合,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值得推荐。

    作者:李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子宫内膜癌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发病时间较宫颈癌推迟约10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肥胖妇女,平均年龄为59岁,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类,与雌激素相关的或无关。与雌激素相关的占80%,是一种典型绝经后肿瘤,与子宫内膜的非典型性增生有关。此型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未生育、雌激素过量、高血压、糖尿病,约60%的患者绝经年龄被推迟到50岁以后[1]。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下腹、腰、腿等疼痛,晚期患者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放疗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地位早被公认,腔内后装治疗主要是针对发病较晚,不能行手术或配合术前放疗者,照射多采用加速器和钴60机。即利用施源器将放射源置于宫腔部位,使肿瘤组织得到高剂量的照射,从而达到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我院于2008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未手术子宫内膜癌患者15例,行体外加腔内后装治疗。

    作者:李翠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放大染色胃镜检查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放大染色胃镜检查的影响。方法选取放大染色胃镜受检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干预组105例。对照组行常规内镜检查配合,干预组除常规内镜检查配合外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受检者在放大视野暴露清晰时间、染色着色时间、检查总时间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放大视野暴露清晰时间短、染色着色时间长,检查总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放大染色胃镜检查,可以减少放大视野暴露的清晰时间,提高染色准确率,明显减少检查总时间,并能提高活检钳取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创伤,提高食管癌及胃癌的活检阳性率。

    作者:黄丽丽;彭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并于护理干预后第1,2,4周3次随访,每次再分别测评KPS、HAMA、HAMD,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KPS、HAMA、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1周2组患者KPS评分均有所上升,且随着护理干预时间的延长,分值上升更加明显,4周护理干预后,试验组KPS分值较对照组评分升幅大,且差异有统计学(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1周后HAMA评分由(23.2±2.35)分降至(18.9±1.78)分,对照组由(22.8±2.01)分降至(22.1±1.63)分;HAMD评分由(34.9±3.58)分降至(29.8±2.1)分,对照组由(33.8±3.89)分降至(31.2±2.86)分。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具有明确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4例的科学化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科学化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化护理干预。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血黏度、24 h尿蛋白定量、红细胞比容、RI和S/D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化护理可有效运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可辅助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改善预后,在妊高征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云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浅析

    目的:分析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方法采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体检者血标本,不溶血样本1000份为试验A组,溶血样本1000份为试验B组,检查标本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观察样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试验B组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试验A组,2组ALP无明显差异(P>0.05);生化标本放置的时间越长,乙肝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田英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康复的保障。我国人口正趋向老龄化,所以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减退,器官结构发生老化,加之各种基础疾病较多,成为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本文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做到防范于未然,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淑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浅谈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众多影像学诊断技术中,超声检查以方便、快捷、无创、准确率高而成为输尿管结石临床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笔者收集了102例输尿管结石超声诊断病例,对输尿管结石超声诊断方法的思路和技巧进行回顾分析、归纳,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奥曲肽联合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4%(27/34),观察组为97.1%(33/34),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奥曲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性、安全性。方法收集2年来在我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182例,其中行传统气管切开术56例,经皮气管切开术126例,通过实践操作证明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实用性、安全性、可行性。结果126例经皮气管切开术,术中更改手术方式为传统气管切开4例,术后出血5例,均给予填塞压迫止血而治愈。传统气管切开术,术中更改手术方式为经皮气管切开术1例,给予填塞压迫止血而治愈。术后出血2例。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实用性、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患者痛苦较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进宪;杨德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1型糖尿病儿童57例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儿童1型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57例,对选取的患儿建立健康档案,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12个月后,年住院人次、年低血糖发作次数和急性酮症酸中毒发作次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病情。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脂肪性肝病患者数量快速升高,但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且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病的发病机制存在很大研究空间,同时,如何能找到一种操作简单、诊断准确、费用低廉的方法,是临床诊断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石磊;王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眼科门诊应用现代护理观念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应用现代护理观念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据健康教育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现代护理观念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护理观念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昕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体会

    笔者自中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门诊中常遇到一些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后效果较好,现将方药与大家一同分享。1临床资料本组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病程长3年,短1周,其中以单纯牙痛症状为主有6例,余多以单侧面部及颞侧部疼痛为主。门诊均曾服用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多因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及白细胞减少而停服,停药后症状均再次发作,因畏服西药自行要求口服中药医治。

    作者:师江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螺旋CT在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确诊肠梗阻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分析其螺旋CT表现。结果小肠梗阻13例,均可见肠腔内积气明显及“阶梯样”液平,此外还出现“鱼骨刺样”、“咖啡豆征”等征象。结肠梗阻7例,主要表现为小肠在近侧发生扩张。结论相较于传统的X线而言,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对于临床上确诊肠梗阻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敏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