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有;宗德宝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转归。方法我院2014年1月—12月诊治302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以小于3岁为主,男多于女;发病高峰5月份~6月份,多有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发生率70.5%,所有患儿均有皮疹,分布于手、足、臀、及肛周,部分并发心肌损害。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流行性高,对患儿早期诊治及采取隔离、消毒,可有效控制其传播。该病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若无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
作者:李万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危重病APACHEⅣ评分在预测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手术后患者预后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98例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计算APACHEⅣ评分和死亡危险系数,使用ROC曲线分析APACHEⅣ评分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2周内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0.768,当以预测病死率大于70%为死亡标准时预测实际病死率准确度高,高于以预测病死率大于30%和大于50%为死亡标准时的准确性。APACHEⅣ得分小于60分组的存活者和死亡者APACHEⅣ分值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全部研究对象的死亡组APACHEⅣ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APACHEⅣ评分对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手术中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建良;谷欣;杨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进一步处理的临床路径。方法对19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PCR-反向杂交法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 ASCUS主要分布在31岁~50岁年龄段,HPV基因检测及分型检查共检出62例阳性者,感染率为31.31%,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30岁组与41岁~55岁组明显高于31岁~40岁组,为2个明显的高峰期。198例ASCUS中包含各种宫颈病变,具体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炎症158例(79.80%),CINⅠ级30例(15.15%),CINⅡ级3例(1.52%),CINⅢ级4例(2.02%),原位癌2例,浸润癌1例,共3例(1.52%)。HPV阳性患者中的宫颈CIN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HPV阴性患者。结论对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患者,应联合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以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率。
作者:程大梅;朱春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其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对2007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期间住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新生儿真菌败血症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2例,其他假丝酵母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使用有创呼吸机3例,无创呼吸机4例,中心静脉置管8例,持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例,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10例(100%),粒细胞减少4例,可能为相关因素;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属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比例增多,早产儿是NICU中真菌感染高危儿,深部真菌感染病例中中心静脉置管率较高,与呼吸机应用相关。对于有高危因素疑诊深部真菌感染者应早期开始经验性治疗、预防。
作者:郁春;吴明赴;符明凤;欧青林;刘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美国国立过敏性及传染性疾病研究中心指出,如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每天接触8h持续6个月或每天接触24 h持续2个月,将有50%的可能感染结核[1]。耐多药结核患者带菌时间长,而且治疗时间也长,潜在传播人数会更多,危害日益凸显。为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对结核患者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是山西省惟一一所的结核病专科医院,从门诊到住院,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科学管理,着重从耐多药患者住院安置原则、消毒隔离管理、医护人员的防护等方面预防和控制传染源,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减少结核病对社会的危害。
作者:关平华;解娅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穿刺与经胸腹壁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按常规采用外周静脉组(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等)置留置针,胸腹壁静脉组(胸腹壁静脉)置入留置针,比较2组的一次性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腹壁静脉穿刺成功率及保留时间显著优于外周静脉组(P<0.01),并发症少于外周静脉组(P<0.01)。结论经胸腹壁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血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保证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静脉通道的畅通,使各种药物及营养成分能及时输入。
作者:魏彬彬;靳亚斌;陈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调强放疗剂量验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调强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应用传统调强放疗,80例患者应用改进后调强放疗,对比改进前后的调强放疗绝对剂量验证结果。结果改进后患者绝对剂量误差、误差范围、标准差和平均误差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改进前。结论对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有效提高调强放疗的效果和其绝对剂量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孝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绞痛的处置方式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沁尿外科收治的36例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入院后均首先进行保守治疗,其中14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视病情进展行外科干预治疗。随访结果表明:无流产发生,早产3例。结论保守治疗可使大部分妊娠肾绞痛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间苯三酚、曲马多的应用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外科干预治疗以留置双J管为主要治疗方式,应有明确的手术适应证;适当的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超;桂俊卿;单祖长;徐跃文;杨海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对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越来越多,这就对学校饮食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饮食卫生是否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直接对在校师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师生的工作与学习,甚至影响学校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学校卫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作者:李淑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气钡双重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经胃镜活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及气钡双重造影诊断。观察2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70.83%,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以及增厚胃壁表面同时合并有深浅不一的凹陷,凹陷边缘明显隆起呈堤状,均发生于胃体和胃窦部。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58.33%,主要表现为腔壁线僵直,腔壁线毛糙,双边征,充盈缺损,龛影以及胃腔狭窄或梗阻。2组诊断符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与CT扫描相结合,应是提高胃癌诊断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艾志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损伤残腔纤维性修复的弥散加权成像(DWI、ADC)和增强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损伤后残腔出现纤维性修复患者的DWI、ADC和增强征象。结果20例出现残腔纤维性修复患者中,表现为结节状附于残腔内壁15例,蔓状附于残腔内壁5例,大小在5 mm~20 mm之间,边缘清楚。增强见4例明显强化,16例不强化。DWI呈高信号, ADC图呈低信号。随着复查时间延长残腔内壁纤维性修复不增大而且变小,有5例消失。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和增强征象可表现脑损伤后残腔纤维性修复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
作者:胡健;姚毅;罗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20例,路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患者的围术期,能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祖芳;伍向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创伤所致下泪小管断端的寻找及吻合方法。方法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通过8号泪囊针引导硬麻导管寻找泪小管断端,吻合成功后,硬麻导管上端反插入上泪小管并进入泪囊。结果21眼手术时均吻合成功,其中拔管后显示效果为治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泪囊针引导的硬麻导管作为支撑物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快,眼部刺激较少,隐形美观,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何平;邬启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150例正常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分及总分方面均高于正常人群,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与患者年龄、饮食习惯、抗生素应用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坚持治疗、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寻常型银屑病与慢性湿疹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68例头皮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62例头皮慢性湿疹患者均采用皮肤镜技术检测。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慢性湿疹患者皮损颜色、低倍下血管形态、低倍下血管模式、高倍下血管形态(肾小球样血管、细分支血管)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倍下血管形态的非典型血管无统计学差异(P>0.05)。寻常型银屑病、慢性湿疹患者皮肤镜下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指标分别为低倍下血管模式的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结论皮肤镜低倍下血管模式下是否规则排列可能是鉴别寻常型银屑病与慢性湿疹的重要依据。
作者:芦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电子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内镜下止血过程中是否加用外套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出血量为(43.1±6.7)mL,平均住院时间为(14.5±5.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加用外套管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瑞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行健康教育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试验组,对其行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的分阶段视频健康教育;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传教育方式,对患者疑问行逐一解答。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健康教育患者依从性问卷》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频健康教育更利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和理解,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以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0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均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滑脱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个月~12个月取出内固定,骨折部位无炎症反应,心肺功能恢复较好。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呈现出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
作者:李东;窦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甲状腺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以甲状腺部位剧烈疼痛及触痛为主要表现,伴随发热、疲劳、食欲缺乏、肌痛、关节痛等,实验室检查多见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超声回报多为甲状腺一侧或双侧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匀。该病病程长短不一,可持续数周至半年以上,复发率高。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以激素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但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易复发,长期使用激素还会出现满月脸、骨质疏松、高血糖、消化道溃疡等副作用。祖国医学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很快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用量,减轻激素的副作用,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出院患儿在延伸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9月期间的出院患儿采取人性化电话回访式护理服务模式。结果2014年第3季度共回访患儿640例,护士可及时了解患儿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和健康指导,以促进康复。结论电话回访能够增进护患沟通,提升患者满意度,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