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刘艳芬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关因素, 分析,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150例正常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分及总分方面均高于正常人群,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与患者年龄、饮食习惯、抗生素应用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坚持治疗、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经组织活检后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正常体检的男性健康志愿者5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前列腺液进行白细胞计数与pH测定,比较测定结果与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与pH值分别为(16.13±3.58)个/HP与6.72±1.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与病理诊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汪芳;陈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行粪菌移植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难治性炎症性肠病行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后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5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另外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针对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粪菌移植治疗后出现的护理问题,需要采用全新的护理理念应对,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士择偶不利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分析护士择偶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方法选取福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共13位调查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获得的资料。结果护士的工作内容、护士的交际圈、医生在婚姻市场的地位、护士的性别以及护士择偶期望等构成了护士择偶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结论可以从社会舆论、护士收入和医院管理三个方面来解决护士择偶难的问题,以稳定护士队伍,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罗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低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眼眶炎性假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低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确诊为眼眶炎性假瘤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皮质类固醇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方法是口服泼尼松片;观察组采取强力霉素治疗,应用强力霉素的方法是口服低剂量强力霉素,2组疗程相同。随访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眼眶CT、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对照组完全治愈率31.25%,部分治愈率37.50%,总有效率68.75%,无效率18.75%,随访期内复发率12.50%,观察组完全治愈率25.00%,部分治愈率37.50%,总有效率62.50%,无效率18.75%;随访期内复发率18.7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重于观察组。结论低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眼眶炎性假瘤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作者:黄琼;陈根云;张愈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病案讨论在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神经系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多、学时少,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难理解[1,2]。近来,我院在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教学中安排了病案讨论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案讨论课的实施方式病案讨论的目的是通过病案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通过讨论加深对神经系统解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安排上,病案讨论课安排在神经系统课程的后,但提前布置给学生预习,以备查资料。病案讨论的内容根据神经系统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如内囊出血出现“三偏”综合征表现、肱骨中段骨折损伤桡神经、脊髓半横断的临床表现等。课堂教学学时为4个实验学时,根据分组轮流进行,学生先根据实验分组由组长代表发言,以幻灯片的形式分析病案中的症状体征和初步诊断,其余同学可进行补充或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是辩论。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分析正确的内容予以肯定,对错误的诊断或分析结论加以纠正,并联系神经系统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通过病案讨论进一步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

    作者:夏春波;田顺亮;李鸿文;周思;于兰;张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西药房误发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西药房误发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近2年来我院西药房按处方抓药时产生误发的医药处方笺共87376张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西药房误发药的原因和预防对策。结果统计发现,西药房误发药的原因主要有,西药房药师因素、患者自身取药因素、其他医务工作者因素和其他因素,比例分别为60.63%,10.78%,19.56%和9.03%。结论西药房误发药品的主要原因为西药房药师因素,应加强相关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和医院之间的信任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对维持正常的就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珑玻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在我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采取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苏翠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1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进一步处理的临床路径。方法对19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PCR-反向杂交法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 ASCUS主要分布在31岁~50岁年龄段,HPV基因检测及分型检查共检出62例阳性者,感染率为31.31%,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30岁组与41岁~55岁组明显高于31岁~40岁组,为2个明显的高峰期。198例ASCUS中包含各种宫颈病变,具体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炎症158例(79.80%),CINⅠ级30例(15.15%),CINⅡ级3例(1.52%),CINⅢ级4例(2.02%),原位癌2例,浸润癌1例,共3例(1.52%)。HPV阳性患者中的宫颈CIN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HPV阴性患者。结论对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患者,应联合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以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率。

    作者:程大梅;朱春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血液净化科护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4月我院血液科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20名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记录观察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护理结束后通过随访收集患者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但试验组效果更明显,患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更高,无感染病例,内瘘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提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下降。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增进患者与护士的关系,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普及意义。

    作者:陶容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住院血液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住院血液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90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血液肿瘤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辉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健康体检人群45378例异常心电图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的异常心电图分布情况,为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心45378例心电图检查结果,筛选异常心电图,分析其类型及与人群性别、年龄等的相关性。结果总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中老年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青年组(P<0.01)。不同类型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心电图的改变与年龄相关,中老年人尤其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作者:黄惠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损伤残腔纤维性修复弥散成像和增强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脑损伤残腔纤维性修复的弥散加权成像(DWI、ADC)和增强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损伤后残腔出现纤维性修复患者的DWI、ADC和增强征象。结果20例出现残腔纤维性修复患者中,表现为结节状附于残腔内壁15例,蔓状附于残腔内壁5例,大小在5 mm~20 mm之间,边缘清楚。增强见4例明显强化,16例不强化。DWI呈高信号, ADC图呈低信号。随着复查时间延长残腔内壁纤维性修复不增大而且变小,有5例消失。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和增强征象可表现脑损伤后残腔纤维性修复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

    作者:胡健;姚毅;罗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150例正常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分及总分方面均高于正常人群,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与患者年龄、饮食习惯、抗生素应用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坚持治疗、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理疗法后复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加服盐酸坦洛新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疗法后复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加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单纯心理疗法后复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20岁~50岁,平均年龄38.2岁,均要求再治疗,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继续心理疗法的同时加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试验组,n=30),另一组继续心理疗法(对照组,n=30),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心理疗法后复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加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后治愈率为70%,高于未服用的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疗法后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加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依从性好且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推荐。

    作者:刘赫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硬麻导管在泪小管断裂伤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创伤所致下泪小管断端的寻找及吻合方法。方法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通过8号泪囊针引导硬麻导管寻找泪小管断端,吻合成功后,硬麻导管上端反插入上泪小管并进入泪囊。结果21眼手术时均吻合成功,其中拔管后显示效果为治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泪囊针引导的硬麻导管作为支撑物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快,眼部刺激较少,隐形美观,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何平;邬启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奥扎格雷钠过敏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过敏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例奥扎格雷钠过敏致急性肾衰竭患者,予以及时治疗及合理护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肾功能基本恢复,顺利出院。结论奥扎格雷钠应用过程中加强护理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并予以合理治疗,有效护理,可以防止急性肾衰竭恶化,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付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01年-2014年海口市0岁~6岁儿童铅中毒情况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0岁~6岁儿童铅中毒情况,描述其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1年—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海口儿童血铅水平和(或)铅中毒率研究的论文,按年份分类整理。按照纳入标准,入选文献有4篇:2001年1篇、2006年1篇、2007年1篇、2010年1篇、2011年1篇。结果2001、2006、2007、2010年海口市0岁~6岁儿童标准铅中毒率分别是:27.80%,8.72%,8.13%,1.11%,0岁~6岁儿童铅中毒率随年份增加而逐渐降低;0岁~1岁组儿童平均铅中毒率为6.16%,1岁~3岁组儿童平均铅中毒率为8.18%,3岁~6岁组儿童的铅中毒率为11.36%。不同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率存在明显差别,高年龄组铅中毒率大于低年龄组;不同性别间,男性儿童平均铅中毒率为10.06%,女性儿童的铅中毒率为6.09%,男性铅中毒率高于女性,存在明显差异。结论2001年—2014年海口0岁~6岁儿童的铅中毒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同时,儿童铅中毒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儿童。预防儿童铅中毒仍然是我国今后应当重视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

    作者:于德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析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形成术手术过程中的医患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心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因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前,医生要和患者做好术前沟通,交代好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将手术所用装置连接无误,手术器材认真查点好;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患者的术前体位的摆放以及通过椎弓根再向椎体中灌注骨水泥的同时,患者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的记录观察。结果本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术后的护理中也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医生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患者的信息状态以及手术过程中医患的配合程度,手术器械的准备,当然,手术取得后成功的关键还在于患者术前体位以及在对椎体进行骨水泥灌注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与记录。

    作者:郑笛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1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其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对2007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期间住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新生儿真菌败血症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2例,其他假丝酵母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使用有创呼吸机3例,无创呼吸机4例,中心静脉置管8例,持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例,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10例(100%),粒细胞减少4例,可能为相关因素;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属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比例增多,早产儿是NICU中真菌感染高危儿,深部真菌感染病例中中心静脉置管率较高,与呼吸机应用相关。对于有高危因素疑诊深部真菌感染者应早期开始经验性治疗、预防。

    作者:郁春;吴明赴;符明凤;欧青林;刘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多排螺旋CT与气钡双重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气钡双重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经胃镜活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及气钡双重造影诊断。观察2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70.83%,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以及增厚胃壁表面同时合并有深浅不一的凹陷,凹陷边缘明显隆起呈堤状,均发生于胃体和胃窦部。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58.33%,主要表现为腔壁线僵直,腔壁线毛糙,双边征,充盈缺损,龛影以及胃腔狭窄或梗阻。2组诊断符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与CT扫描相结合,应是提高胃癌诊断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艾志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