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荣华
目的: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20例,路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患者的围术期,能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祖芳;伍向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转归。方法我院2014年1月—12月诊治302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以小于3岁为主,男多于女;发病高峰5月份~6月份,多有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发生率70.5%,所有患儿均有皮疹,分布于手、足、臀、及肛周,部分并发心肌损害。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流行性高,对患儿早期诊治及采取隔离、消毒,可有效控制其传播。该病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若无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
作者:李万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均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好转率为87.5%,病死率为12.5%;患者治疗后的pH值、血氧饱和度、凝血酶原时间(PT)和体温各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病患者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前锦;张毅飞;杨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独特的间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少见,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均不典型,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经过手术切除均能治愈,少数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因此术后需密切随访。
作者:李姝墨;边莉;蒋爱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1995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协同诊断而确诊,手术方法采用离断输尿管,剪去狭窄段,在下腔静脉前外侧行端端吻合复位矫正术,使输尿管恢复至正常位置。结果本组9例经多种影像学协同检查,术前即确诊,均行离断输尿管端端吻合复位矫正术,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个月~36个月,血尿、腰胀、腰痛等症状消失,全部9例均经静脉肾盂造影(IVU)及B超复查,提示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明显狭窄,肾积水明显减轻,肾功能正常。结论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需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协同进行,可靠的诊断方法是逆行肾盂造影,采用离断输尿管端端吻合复位矫正术治疗该病,术后效果良好。
作者:赵逢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过敏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例奥扎格雷钠过敏致急性肾衰竭患者,予以及时治疗及合理护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肾功能基本恢复,顺利出院。结论奥扎格雷钠应用过程中加强护理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并予以合理治疗,有效护理,可以防止急性肾衰竭恶化,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付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压力调整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职的儿科护士28名,接受为期4周,每周1次,共4次的规范化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前,对28名儿科护士使用我院护理部自制心理压力调查表,统计出比较突出的压力问题,根据排名前4位的压力问题确定每周的心理辅导活动主题。辅导活动前后,对28名护士采用自制心理压力调查表、SCL-90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儿科护士经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自制心理压力调查表,SCL-90量表总分、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前。结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儿科护士抗压能力较前有明显提高,职业倦怠感下降。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帮助护士找到合理的发泄途径,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常万琪;关江;闫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调强放疗剂量验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调强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应用传统调强放疗,80例患者应用改进后调强放疗,对比改进前后的调强放疗绝对剂量验证结果。结果改进后患者绝对剂量误差、误差范围、标准差和平均误差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改进前。结论对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有效提高调强放疗的效果和其绝对剂量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孝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确诊为眼眶炎性假瘤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皮质类固醇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方法是口服泼尼松片;观察组采取强力霉素治疗,应用强力霉素的方法是口服低剂量强力霉素,2组疗程相同。随访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眼眶CT、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对照组完全治愈率31.25%,部分治愈率37.50%,总有效率68.75%,无效率18.75%,随访期内复发率12.50%,观察组完全治愈率25.00%,部分治愈率37.50%,总有效率62.50%,无效率18.75%;随访期内复发率18.7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重于观察组。结论低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眼眶炎性假瘤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作者:黄琼;陈根云;张愈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出院患儿在延伸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9月期间的出院患儿采取人性化电话回访式护理服务模式。结果2014年第3季度共回访患儿640例,护士可及时了解患儿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和健康指导,以促进康复。结论电话回访能够增进护患沟通,提升患者满意度,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的双胎妊娠应用阴道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联合经腹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共纳入98例双胎妊娠孕妇,于妊娠24周~35周检测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fFN、经腹B超检测宫颈长度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fFN联合宫颈长度检测预测双胎妊娠早产较两项单独检测预测早产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有所提高。结论 fFN及宫颈长度联合检测可用于筛查无症状的双胎妊娠孕妇早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雪箐;莫慧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使用,近年来全球细菌耐药形势空前严峻,特别是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引起正常菌群失调和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多重耐药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往往导致临床治疗失败,使病死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及医疗费用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1]。正确认识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趋势,对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2]。笔者经总结分析多年资料,阐述我县医院常见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及治疗对策,加强对条件性致病菌和耐药性细菌的研究,在提出进一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旨减缓微生物耐药趋势的发展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绘;郑晓彥;刘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损伤残腔纤维性修复的弥散加权成像(DWI、ADC)和增强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损伤后残腔出现纤维性修复患者的DWI、ADC和增强征象。结果20例出现残腔纤维性修复患者中,表现为结节状附于残腔内壁15例,蔓状附于残腔内壁5例,大小在5 mm~20 mm之间,边缘清楚。增强见4例明显强化,16例不强化。DWI呈高信号, ADC图呈低信号。随着复查时间延长残腔内壁纤维性修复不增大而且变小,有5例消失。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和增强征象可表现脑损伤后残腔纤维性修复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
作者:胡健;姚毅;罗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成人癫痫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应当进行合理及时的治疗,而护理干预也是恢复患者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杨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49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约占同期4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10.4%,其中脑出血患者SAP发病率11.5%,脑梗死患者SAP发病率约8.0%;痰培养阳性者32例,约占65.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例,革兰阳性球菌8例;经治疗好转出院43例,死亡6例,病死率12.2%。结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临床应控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治,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万新立;赵焕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院文化已经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增强职工凝聚力、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及调节功能,但总体上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医院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及表面。应通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完善医院制度;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尊重人格、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构筑双赢平台);创造人性化服务(塑造环境文化、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知识型医院;规范服务行为,促进医院文化建设。
作者:徐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动脉硬化血管相关疾病,并可因继发性的改变而进一步引发斑块内出血、动脉瘤、斑块破裂等,同时对脑实质性缺血性病变有重要的影响,且其还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相关性,因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行早期诊断与筛查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会出现新生血管,且在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针对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应用超声造影进行检测,评价超声造影检测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应用现状及国内进展。
作者:张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形成术手术过程中的医患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心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因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前,医生要和患者做好术前沟通,交代好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将手术所用装置连接无误,手术器材认真查点好;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患者的术前体位的摆放以及通过椎弓根再向椎体中灌注骨水泥的同时,患者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的记录观察。结果本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术后的护理中也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医生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患者的信息状态以及手术过程中医患的配合程度,手术器械的准备,当然,手术取得后成功的关键还在于患者术前体位以及在对椎体进行骨水泥灌注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与记录。
作者:郑笛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穿刺与经胸腹壁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按常规采用外周静脉组(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等)置留置针,胸腹壁静脉组(胸腹壁静脉)置入留置针,比较2组的一次性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腹壁静脉穿刺成功率及保留时间显著优于外周静脉组(P<0.01),并发症少于外周静脉组(P<0.01)。结论经胸腹壁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血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保证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静脉通道的畅通,使各种药物及营养成分能及时输入。
作者:魏彬彬;靳亚斌;陈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60例,80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经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经腹组,差异明显;腹腔镜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腹组;2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子宫肌瘤剔除率方面,经腹组优于腹腔镜组。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广泛,肌瘤剔除率更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肌瘤情况,结合腹腔镜与经腹术式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作者:桑秀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